媒介融合视阈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析

2015-03-29 15:25龚芳敏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新闻学媒介融合

龚芳敏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新闻传媒·

媒介融合视阈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析

龚芳敏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媒介融合作为媒介发展的新趋势,使此前界限相对明确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媒体格局。这一发展趋势,对新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媒介融合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校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需实现从此前的单媒体人才培养向全媒体人才培养转变,在课程设置上需打破基于分化思维和单一媒体的课程设置惯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合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此外,高校还需突破封闭办学的现状,改革机制体制,形成高校与业界师资共享,基地共建,质量共管的办学新格局,确保新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媒介融合;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保障体系

随着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已经席卷而来。此前界限相对明确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在这种语境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媒体格局。此前仅仅依靠单一媒介或者表达手段,诸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就能够独行天下,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发展局面被打破,媒介之间开始从分化走向新的综合。这一发展趋势还直接催生了大量的新媒介或者新新媒介,诸如微博、微信等,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发展趋势,同时也对专门从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高校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求培养的人才“在新闻生产与制作上,能够掌握不同媒介的特性与技能,为市场提供不同形式的新闻作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够借助于新的媒介传播手段和平台来传播新闻作品与信息,”[1]这些新要求涉及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保障体系、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培养环节无一不揽括其中。这就倒逼高校必须对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整体而系统的综合改革,以满足媒介融合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行业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实现人才培养与业界需求的真正对接。

一、培养定位:从单媒到全媒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于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与改革,这是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与逻辑出发点。人类社会新闻信息传播起初是一种综合传播状态,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和媒体本身的分化,原初的综合状态逐步瓦解,慢慢形成了以单媒体分头发展,并各自占据主导地位的状态。在媒体发展生态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同一历史时期中发展并不平衡。某一媒体在一特殊的历史时代可能会力压群芳,甚至一枝独秀,于是出现了以某一单媒体对某一历史长时段进行命名或者分期的现象,诸如报纸时代、广播时代、电视时代或网络时代等。这种媒体分化的思维方式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理念和培养定位。

我国现行的新闻学专业,专业化与精细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直接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大学传媒教育照搬苏联模式,以分科化和系科单面化为主导,把人才培养纳入分门别类,培养专才的轨道。”[2]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当前国内的新闻学人才培养中,大多数高校的做法就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以后,大学前两年基本上都是学一些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二以后就按照学生的发展兴趣,对学生进行基于单媒体的分类培养。诸如,一部分学生被分流为报纸新闻,一部分学生被分流为电视新闻,一部分学生被分流为网络新闻,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被安排在播音与主持这个方向。分流以后,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就全部按照相应单媒体或者单一工作领域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来进行。各培养方向和类别之间彼此界限分明,封闭性强,交融性则相对较弱。

但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已经使这种单媒体分类培养的培养定位变得不再适合当前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为当前的各个媒体都在走向全媒体化,纸媒在不断网络化,网络媒体也在不断向纸质媒体渗透。电视媒体也需适应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在做好自己的强势媒体平台之余,也在不断注重与各种新媒体进行结合。所以,今天没有哪一种媒体是以一种单纯化的状态而存在,包括各种传播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党报党刊都纷纷走向网络平台来拓展自己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路径,借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以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舆论引导力和信息传播力。

在此背景下,高校如果还按照原来的人才培养定位来对新闻学人才进行培养,专注于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与细分化。那么,大部分学生在经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与训练后,由于过早地分流和进行单媒体分类培养,就导致了培养对象只了解、熟悉、掌握某一种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能力和素质。学生毕业后到各种因媒介融合早就全媒体化的媒体机构就业,工作上手慢且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应感,有些甚至还必须从零开始,从头学起。面对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语境,高校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必须打破此前基于单媒体的过细过专的人才培养定位,突破专业化与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思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进行相应调整,确立全媒体人才培养定位。通过4年的培养,使新闻学专业学生“懂新闻采写,会实践操作,文字、图片、音视频编辑、网络报道、传播策划各方面技能都要熟练,”[3]以适应当前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课程设置:从分化到整合

当前国内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分别为新闻学理论,新闻史和新闻实务,每一板块下都由若干课程构成。但现行的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按照分化的思维基于媒体类型学的思路来构建的,除新闻史之外,其他两大板块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基于每一具体媒体提出的。诸如新闻学理论,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在大一期间开设的《新闻学概论》之外,很多高校还另外安排了《报纸新闻学》《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学》《新媒体概论》等针对各种具体媒体的课程,以便更为集中地描述和概括各种不同媒体新闻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特点。新闻实务板块相应课程设置的这种分化特征更为突出,诸如,在新闻学核心技能——写作技能的培养方面,很多高校就开出了《报纸新闻写作》《电视新闻写作》《网络新闻写作》等课程。在其他技能课程,诸如采访、编辑、评论、录制和拍摄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上亦存在类似的突出问题。

这种以分化思维为内核的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最大弊病就是:学生对于新闻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基本上都是呈点状结构和碎片化状态,对新闻学专业认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此外,由于是面向不同类型的单媒体开设的课程,这就人为地导致了各门课程之间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内容比较多。诸如,新闻写作学下开设的《报纸新闻写作》《电视新闻写作》《网络新闻写作》等课程,除了针对不同的媒体特点,新闻写作在表达和思维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之外,其实在写作基本技能、技巧、能力和素养要求上有其一致性。但由于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这些课程,导致授课老师在课程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下,对在姊妹课程中自己或者其他任课教师已经讲授过的教学内容会进行简单重复或者再次教授与讲解,导致了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效学时的浪费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复。

针对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基于单媒体的分化状态,在全媒体语境下推进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我们认为,面对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过细,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的状况,必须对新闻学专业的各门课程进行系统改造和整合,以新闻学专业需要的相应知识、理论和技能为基础,打破以媒介分类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思路,建立与全媒体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宽口径的整合课程体系。这方面的探索,新闻史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已经开了好的先河。新闻理论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应突破基于具体媒介的新闻学理论,将在各种媒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新闻学理论进行整合、优化和抽象,建立整合性强的新闻学理论。在这门课程中,既要介绍新闻学的一般性、基础性理论与知识,同时在不同的篇章中还要介绍各种不同媒介形态的新闻理论,处理好二者作为新闻学的元理论和具体媒介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

对于新闻学的各项技能,诸如采、写、编、播、评、摄等六大技能,在全媒体视角下,要构建基于这六种新闻传播技能的统一的整合课程体系,诸如,采访学,不再设置报纸新闻采访学、电视新闻采访学、网络新闻采访学,其他几项技能性强的实务性课程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和思路,加大现有课程内容的整合,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打破以单一媒介为基点的内容体系,将基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介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新的新闻学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打破媒介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把握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媒体类型的传播特点,适应新媒体技术对新闻采访、编辑、评论、制作和传输的新要求,掌握全媒体传播和现代传媒装备技术”,[4]通过课程设置的整合化,实现新闻传播人才跨媒介表达能力和传播能力的培养和打造。

三、保障体系:从校内到校外

新闻学专业是一个面向岗位和行业特征特别鲜明的应用性本科专业,实务性和技能性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到课程总量的50%。这类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史论性课程的教学,必须辅以大量的实训和实践环节,方可使学生掌握新闻学专业要求的各项技巧与技能,才能适应相应岗位对新闻学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业对新闻学人才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复合型和全能型的人才,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就是要让每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各种不同媒体的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技巧和技能,尽量避免盲区和短板,实现全媒体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破新闻学专业封闭办学的现状,建立校内与校外联动的综合、立体的教学保障体系。

首先,是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大量培养实践的调查结果显示,“师资力量为新闻传播教育的支撑力量,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5]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发展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手段与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从事新闻学人才培养的教师必须掌握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的最新态势,通过综合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从事新闻学教学的教师突破体制的瓶颈到新闻媒介机构挂职锻炼和不定期培训,让教师熟悉全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与传统媒介的差异,熟悉跨媒介运作和管理的全过程,增强实训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打破高校封闭办学的现有格局,实现与媒体协同办学,推动专业积极引进业界精英和技术骨干承担实训和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实现业界与高校的人力资源共享。突破“新闻实务经验的价值很难在今天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实现”[6]的学术评价机制和人才流动体制,促进业界精英向高校合理流动的机制体制的建立与形成。

其次,是构建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践基地体系。此前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和实训室完成,没有形成固定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学生到媒体去实习也基本上是一种自发行为,诸如报社主要是报纸新闻的学生去实习与实训,电视台主要是电视新闻的学生去实习与实训,网站则主要是网络新闻方向的学生去实习与实训。学生得到的实践训练内容比较单一和有限。为适应全媒体发展趋势的需要,在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推动下,实践基地建设作为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高校要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校内校报、电视台、校园网、户外宣传栏的功能,建立一批校内实践基地,推动专业与全媒体新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远近结合、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满足和支持新闻学专业全媒体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

再次,构建全媒体人才培养校内外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新需求,按照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新闻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主要教学环节,诸如理论教学、课程实训、独立实验、见习、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综合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标准进行重新优化与调整,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印证、容易理解、方便把握、识别度高、效度和信度显著的新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确保校内校外每一个人才培养环节到位,聘请校外业界专家参加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各个培养环节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与质量要求。改革新闻学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制定综合实践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测算和研究考评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通过改革,推动学生实践设计方案,学科竞赛成绩,发表的新闻传播实务作品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创新,提高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向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培养质量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引入校外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强化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通过设置健全、合理、无盲区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总之,媒介融合使媒介发展的全媒体化倒逼高校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整体系统的专业综合改革,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能提高新闻学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实现人才培养实践和业界人才实际需求的对接。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有利于突破基于单一媒介的封闭性强、壁垒森严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报纸、电视、网络、广播新闻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确立大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观念,推动跨界新闻传播人才、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改变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窄的现状,改变高校新闻学专业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推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形成设置合理,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良好的教学格局;有利于解决高校封闭办学带来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实践教学规范性不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没有保障,实践教学水平不高,过程管理与环节管理松散,实践教学模式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进而全面提高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能促进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从单一化向复合型的转变,使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适应当前媒介融合对新闻学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解决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中遭遇的各种瓶颈问题,推动新闻传播教育健康发展。

[1]阎立峰.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变”与“不变”[J].传媒,2014,(14):25.

[2]魏曦英.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及实现路径[J].新闻界,2014,(20):77.

[3]赵作为.媒介融合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J].新闻前哨,2014,(12):84.

[4]董小玉,何健.全球化·数字化·融合化——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三个关键词”[J].现代传播,2013,(5):144.

[5]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教育课题小组.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J].国际新闻界,2014,(4):133.

[6]王哲平.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约束条件与可能的突破口[J].现代传播,2014,(10):136.

〔责任编辑:宋洪德〕

G642.4

A

1002-2341(2015)02-0136-04

2015-03-15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民族地区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批准号:2014JG300),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媒介融合视域下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批准号:2014JSUJGA38),吉首大学新开课程建设项目《媒介社会学》(批准号:2013KC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龚芳敏(1981-),女,湖南张家界人,讲师,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媒介社会学、网络新闻学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学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