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俊,高 聃,张 兵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庆精神研究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教育与教学·
生命教育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国俊,高 聃,张 兵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庆精神研究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生命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前提。生命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为目标的贯穿于生命活动始终的教育展开过程,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这个人生教育的黄金阶段,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阶段,对生命教育能够融合、契合,能够塑造生命、彰显生命意义的有效环节和手段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内核,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命教育的视域,深入反思和透析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命价值观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高校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塑造的地方,高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生命、回归生命则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是人的根本,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从受教育者的生命本身出发,把他们的生命作为教育的起点,进而增强高校教育的实际效果。
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并通过教育得以成长的根本所在。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实现生存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人活在世界上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如何使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具有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丰富的意义、蕴涵无限的情思、闪耀灿烂的光彩都取决于人所受的教育和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2]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有些大学生在对功力和实用的追求中失去了自我,
过多的关注就业技能的打造,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追求——关注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就是其追求的终极价值。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只有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关注生命,才能提升大学生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了三种生产及其关系,其中人口生产是其他社会生产的动力,强调了人类生命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以历史的原则阐述了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理论和人在本质上是历史生成的等理论。
1.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当中关于人的价值问题。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中其他物类的生命存在与人的生命存在具有同一性。价值问题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人的价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以社会价值为主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所以,对人的价值问题研究,必须“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3]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我们的生命是我们得以存在的前提,是进行一切价值创造活动的基础,那些创造价值、体会生命意义的人无疑都是有生命的人。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人的本质出发,自由、全面、协调的发展人的体力、智力、个性与交往能力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展人的生命自觉施展人的生命力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的发展。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说明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人是生命教育的对象,那么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把握就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础,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看作生命教育的基础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目的。
(二)西方生命哲学思想
生命哲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有着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史渊源,积淀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生命哲学的解释原则是从生命的性质和意义出发,来阐述人的存在和社会的运行,将生命视为事物的“本原”性构成,强调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对于认识和实践的作用,以生命为题域阐述人的存在、人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在理论上阐释世界的生命动力思想。尼采、柏格森、狄尔泰的哲学是西方生命哲学的代表,尤其是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更具代表性。在他的哲学思想中,突出了生活对于人类的意义。而对于生活意义的寻求和追问,科学实证、思辨理性是苍白无力的。对科学实证和思辨理性的推崇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扭曲,从而使哲学失去了根基。要想实现哲学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就必须重视生命,以生命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核心范畴,用生命去除科学和理性。狄尔泰的生命哲学,通过生命范畴的逻辑阐释,体现了生命的本体论意蕴,提倡生命价值,认为只有生命才是最真实的、最基础的和最具体的,纷繁复杂的世界其本原就在于生命。
与其他生命哲学相比,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他对生命的哲学阐释,是建立在历史的坐标之上的,从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维度来进行哲学论证,赋予了生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他的哲学思想中,生命在于体验,体验才是可靠的依据,我们所获得的抽象的知识是建立在体验基础之上的,并通过体验才能得到具体的说明。按照狄尔泰的理解,人的个体都有生命的体验经历,人的所思、所感、所想,是通过人的生命经验来实现的。因此,在狄尔泰生命哲学中,生命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思辨,也不是在观念中有意识运动的人为过程,而是现实的历史文化过程。通过真实的体验,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获得对世界的认知。生命具有合目的性,是人的历史性存在所呈现出来的过程。总而言之,无论是狄尔泰还是柏格森等西方生命哲学尽管有过分提倡生命、意志等主观或唯心倾向,但他们的生命哲学对现代哲学、文学与宗教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他们对西方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的批判引发人们的观念和认识由外在物质性、理性和实证性转向人的内在精神,真正的自我、生命的意义、道德品性无疑是有重要的积极教育意义的。它启发我们通过对生命的思考来追寻自身生活的意义和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恰恰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反思的问题。
(一)有助于大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础,其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能正视人的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在人的漫长一生中,最宝贵的不过于生命,它是我们人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高校缺乏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使学生不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而滋生了一系列校园中自杀和他杀的事件发生,所以,现如今开展生命教育是迫在眉睫的。通过教育,让这些大学生们珍惜自己和他们的生命,意识到生命是无价的,激励着他们去追求生命的价值,从而让他们生命变得更加饱满、充满意义。“人们肉体—精神—社会生命是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逐步地形成并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只有人的生命潜能全方位地向着自身的世界开放发挥,人才能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人的生存才能获得丰富的内涵和充盈的意义。”[4]要想使大学生真正的提高思想觉悟,就必须要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逐步渗透。生命教育势在必行,要让大学生懂得在遇到困境和挫折时不气馁,挑战自我,勇于在荆棘中前行,体会生命的意义。我们人的生命长度是无法改变的,但却可以主动的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参与社会中去,争取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二)有助于充实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意义在于引导大学生有正确的、积极地意识,端正他们人生的方向。高校的教育要以生命为基础而展开,在内容上也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注重直觉与体验,让他们深刻体会人生之道,进而将一些好的方面构建于自己的行为模式当中去。高校的生命教育要关注着个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个体化教育,让每名大学生都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激励着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因此,要大力开展生命教育,以此来帮助大学生解读人生的意义,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必须秉承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双方的理解和尊重才能使高校的教育更好地展开。高校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实现他们各方面全面的发展,所以高校的思政教育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识。这其实就是对大学生一种人文的关怀,体现着人文精神。在高校的教育当中,只有充分的尊重学生,重视他们个体的发展,才能真正被广大受教育者所接受,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乃至生命教育的实效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忽视对生命的教育
高等学校应该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而如今高等学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重视对生命进行教育,高校并未真正的把对大学生生命的教育落到实处。现在的高校设置课程的目标多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而没有重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重在强调传授知识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的教条、书本化,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一直在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忽视了对生活的个体体验。
(二)大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高校的大学生自杀、他杀案件不断增多,对于他们的家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生命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今高校很多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教育仅仅是要重视生命,预防大学生自杀的课程,他们没有这种倾向所以这些课程的设置和他们是无关的。而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此。它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他们对其的尊敬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因此,生命教育绝不只停留在预防他们自杀,而是有更为广阔的意义。
(三)高校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师资开展生命教育
高校教师是生命教育施行的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很少有专门从事生命教育研究的老师,也缺少对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培训,这使得生命教育很难在高校真正地展开。
(一)社会转型对大学生的影响
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个体利益最大化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一些大学生认为高校的学习仅仅是获得文凭的一种途径,他们崇尚追求名利,慢慢的容易失去自我,不断地进行物质追求,而忽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久而久之,大学生容易沉浸在对物质的寻求中无法自拔乃至失去了对本身良好涵养的寻求,他们对生命产生严重质疑,渐渐地失去了对生命的尊敬以及敬畏之情。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方式被大家广泛应用。这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广泛使用者,势必在很多方面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上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报道会使大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共鸣,这是生命教育一个很好的传播方式,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极易被网上不良信息腐蚀,利用网络进行生命教育的效果又会大打折扣。大学生容易受到一些消极、负面思想的影响,无法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以及珍贵,容易引发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严重后果。
(二)高校生命教育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高校的教育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没有对大学生生命健康的发展引起重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老师过多的传授一些概念,这种灌输式的教法使得很多学生对课程感到非常枯燥,导致很多学生把这门课当成了必逃或是选逃的课程。高校的现实教育过多的关注技术理性,片面的把这方面当成教育追求的目标而忽视了生命的本身以及生命价值的存在。高校对生命的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授相比,缺乏系统的专门的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关的教材。而生命教育是高校教育当中不可缺失的一项环节,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不断追求生命的意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没有广泛开展,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一些生命的知识,老师说教,学生被动的听讲,这样的方法过于死板,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生命价值的含义。所以,高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把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要注重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命,注重高校学生的生命体验。同时,高校应整合多种资源,开展灵活有效的生命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生命个体体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三)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个人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形成中,家庭的教育方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他们良好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现如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父母加大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但其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孩子生命健康发展的问题。
在高考之后选择大学选择专业时家长很少考虑到孩子本身的兴趣,而往往是根据就业形势进行选择,使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自身的喜好而被动式的学习,家长偏向于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大学生课余的一些活动,这不利于大学生生命价值的提高。如今独生子女偏多,家里成员都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几乎操办了孩子所有的事情,使得现在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开了父母生活会感到不习惯,甚至有的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都对大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
(四)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制约生命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处于不断成熟、情绪起伏变化较大的年龄段,这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尚不完全。这个阶段的他们乐于接触新鲜事物,敢想、敢做,同时面对一些事情也会感到迷茫,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他们容易对于生命价值的意义感到困惑,每个学生的生命意识也不相同,这就使得高校的生命教育难以真正的落到实处。
大学生群体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以前的生活都是比较单一、简单的,很少有面对困境的时候。而进入大学也就等于开始接触社会,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大学生们习惯了受到表扬和赞许,他们对挫折所带来的失落难以接受,这就导致一些大学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容易意志力消沉,对整个人失去信心。这些大学生片面的认为挫折只会带来失败和绝望,而不懂得逆境会使人形成坚强的意志力。高校中这些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制约着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现如今,我国对生命教育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对生命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应该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的课堂中,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生命价值的存在。
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一定要结合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一方面,生命教育中的很多内容,如果教师不进行挖掘,那么大学生可能不会主动地意识到,这就要求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提高学生积极地认识生命情感。另一方面,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生命意识,更要培养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生命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大学生有责任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整个社会。
(二)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1.物质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建设会给高校大学生以教育和示范作用,以这些带有启示性的建设来培养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康的心理品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合理地布局校园文化景观,要体现出人文意蕴,体现生命价值。高校中的校园文化景观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意义,会引导大学生心底那份真善美的情怀,美化心灵,唤起他们对生命的美好追求。
2.要加强高校的“软件”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体现一个高校的软实力,形成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精神,体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为高校的生命教育创造了优良的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体验生命的平台,使大学生生命得以健康良好的发展。这些丰富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会吸引大学生主动参加,这为他们创造了体验生命的条件。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自己的特点,参加校园活动会使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展现最完美的自己,也会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情与友谊,从而体验生命的纯真与美好。
(三)倡导家庭、社会重视生命教育
不仅要在高校中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更要与家庭和社会联系,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使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家庭氛围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父母的行为方式、生活态度都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培养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关注较多的是孩子学习的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家庭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以及价值取向,引导他们重视生命的意义。
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社会大环境。只有创造一个重视生命、关心生命的良好氛围,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要把生命教育融入到社会的各种宣传中去,让大学生能体会到来自于社会的关爱,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自我教育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大学生必须自身加强生命意识教育,才能使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好。所以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生命意识的自我教育,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其自身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大学生还要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培养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大学生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事物,要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凭借知识获取理性的生命认知,从而从理性的角度去建立自己的生命信仰和生命价值体系。
大学生也应当多参加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给大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其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这些都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大学生也可以自己主动地加入到“三下乡”工程、敬老工程等活动中去,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在成长与锻炼中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1]叶澜,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济良.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5):35-3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4]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生命的本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李敬晶〕
D630.9
A
1002-2341(2015)02-0114-05
2015-01-1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生命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编号:JG2013010150
李国俊(1959-),男,吉林榆树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哲学、高等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