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俊,高 聃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是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
“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不仅要强调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一战略目标,而且也还要重视知识尤其是人文科学知识转化为制度创新能力这一战略主题,实现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制度创新。”[1]由此看来,加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前进。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少不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它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自然科学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科研成果所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通过对人的正确教育和良好品格的塑造,这些都在综合实力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的创新培养。不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中,往往重视智慧的发展而轻视对德育的教育;重视对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它可以促进研究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使其思路开阔,具备发散性思维,不断提升其创造力,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综合素质实力提升的有利条件。
国务院2005年下发有关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指出,这个学科起步较晚,社会认知度不高。一些人往往只重视专业性强的学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着一些偏见。在这样的社会认识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会对自身所学专业产生质疑,失去兴趣,更加忽视了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而且在他们研究学习过程中所逐步建立起来的那种对问题的研究、对学科的钻研精神也会一点点下降,这就产生了学科信仰的缺失。社会对其的认知和学科认可度的不高,这些都对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今,马克思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他们自身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已经习惯了去被动的接受新知识,习惯于老师有步骤的对知识进行讲解,也习惯作一些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对于开放型试题不愿意去主动思考。进入研究生学习以后,需要自己去复习、总结所学知识,主动的查阅文献去研究并发现问题,这些会使一些研究生不知所措,因此选择马虎了事。这种畏惧的情绪都会对学科的创造性研究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生个人当中的很多品质都对他们的创新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说个人的毅力、恒心,等等。研究生必须具备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科学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还应该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学校的科研环境、学术氛围、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产生影响。一是高校没有做到教学和科研并重。高校大多数还是重视对研究生的教学,相对来讲对学生创新问题研究有些忽视,该专业的一些研究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没有在科研动手能力上采取行动。二是导师与研究生沟通普遍较少。如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导师科研项目繁多,他们带的硕士生人数还偏多,这就导致了学生和老师沟通过少,难以有效的对该理论研究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三是学生主动参与科研的兴趣不高。目前,一些研究生只是想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取得毕业证书,而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应该大力宣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科研,在科研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首先,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习的动机无疑非常重要,但一些研究生考研并不是为了能继续深造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为了文凭、为了工作。这就使他们很难去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来,很少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从而他们的创新性能力也就很难提高。其次,学习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创新性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更应注重知识的积累,讲究厚积薄发。“学问是在‘学问’中获得的,‘学问’,即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更基本的前提是:学着发现问题。”[2]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不应该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走,而应该自己去发现问题,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对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教师对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着引导作用,他们的研究理念、教学方法,对问题的把握和看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在高校教育中,往往是导师把研究生带入科学研究当中,帮助他们一起探讨研究的选题,开展资料的调查研究,论文撰写和进行成果验收等。所以,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上认为老师就是教授学生知识,把自己的知识灌输式的交给学生。在这种观念下,学生过于被动,主动研究问题的意识不够,也就导致了学生不愿意自己去思考问题,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有的导师很认真负责的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但却忽视了对他们的启发,也缺少相应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他们依旧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老师灌输式的教法,这样下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很难提高。
学校这个大环境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保障性作用,学校的学术氛围、课程安排和硬件施设都发挥着很大的功效。现如今,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知识,而对怎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所忽视。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研究意识不高,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相比较于理工科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习条件和科研条件不高。高校的大多数经费投入到理工科的实验室及理工科研上,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投入屈指可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验室的意识和计划。对于该专业的研究生,他们撰写论文时仅仅是利用有限的图书馆资源,这样的氛围下,不利于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国外研究生学习很多是通过对外交流,跟不同学校的研究者相互沟通学习而汲取前沿信息,掌握本专业发展最新动态的,而国内很多高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加之亲身实践的场合也较少,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3]
意识对于人来说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自身意识的转变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
1.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生不仅要保持已有的兴趣,还要对科研项目有创新的意识,树立学科意识。“所谓学科意识,就是人们遵循学科内在发展规律在学科建设中形成的自觉态度。”[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要自觉树立一种对自己的学科专业保持兴趣的态度。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不高,甚至写毕业论文时也很少有自己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自身知识储备量不多,应用能力也有所欠缺。研究生应该加大对学习精力的投入,经常反思自己,看问题时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使大脑发生革命性转变,使之可以高效地筛选、吸收、整理并长期储存信息,并从一个简陋的作坊变成工艺先进的信息加工厂,从而生产出知识产品尤其是创新性的知识产品”。[5]创新思维能力要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和前提,要想激发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必须具备批判性的思维;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应该以创新思维为导向,没有了创新,批判就变得没有了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所以,二者是相互作用的,久而久之,研究生就会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过程中也就逐步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研究能力。要想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来说,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对文献的筛选与思考。因此,文献的检索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这个能力很少被老师当作一门课程去教授学生,通常情况下都是研究生自己盲目的下载相关材料。资料的收集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开展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只有拥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才能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产生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性的观点。研究生要想提高研究的能力少不了进行大量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研究生应该主动的寻求实践机会,多多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教师对于学生有指导和教育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水平,让教师引导研究生进行研究和思考,这样对提高研究生自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及时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传统基础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应试教育模式,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基本目标”[6],在创新性研究教学中,首先就要求老师自己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传统的讲授变成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观念,一步步引导着学生自己去创新。在真正的创新性学习中,教学是一种师生的互动,学生主动地思考研究,积极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灌输式的学习。在马克思理论学科创新性教学中,应是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那么每个人的优缺点是不同的,作为老师应该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加强师生交流。想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研究生数量与导师数量相差过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研究生导师“必须熟悉他们专业领域中的研究结果以及这些研究结果的得出所用到的基本方法,这是对研究生进行研究方法训练的前提。一般而言,研究生阶段通常是第一次接受正式研究方法训练的时期”。[7]李政道先生也曾指出,研究生的培养,根本上要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但就目前中国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学校也应该严格控制导师带学生的数量,这样才能确保每名研究生都能有和导师交流的机会,深刻探讨研究,把自己有创造性的观点及时和导师沟通,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高校的管理模式、学习氛围、硬件设施等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这些条件都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
1.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过程。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来说,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基础就是要完善课程的教学。课程教学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训练他们的思维。合理的课程设置,前沿的教学理念,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要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把单纯的讲授变成思维训练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他的培养模式,它需要一些创新的、有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模式。任何一个创新,都是起源于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最后要不断进行科研实践,在科研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来说,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导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提高科研方法的训练,使研究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能有目标性的进行科研,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环境对于研究生习惯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高校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研水平,但相比于理工科,国家和学校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投入不够,进行创新研究的经费不足,科研气氛冷清。硬件来说,高校应该对图书资料、网络环境、研究经费等加大投入。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一些经典的著作,还要对当今时代的新观念和理念进行研究,培养创新思维,这就需要及时的更新图书资料,让研究生在知识的积累上提出新观点。还应该加强学校科研网络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及时的更新一些新的科研和学术动态,给研究生查阅资料和文献带来便利。进行科研的创新研究,少不了经费的支持,国家和学校都应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经费的投入,让教师和研究生有条件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有见解的新观点。软件方面,要加强学术交流。现如今,在我国高校培养中,高水平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是很少的。学校应该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进行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去参加相关研究领域的会议、报告。在这样的交流下,研究生很容易产生新思想,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在高校内部组织学术沙龙,进行学术讨论,使马克思理论研究生的个人研究和群体研究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己的创新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李喜先.国家创新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0.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0.
[3]霍晶,葛岩.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40-42.
[4]李辉.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06,(9):13-16.
[5]黄朝阳.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0,(5):69-74.
[6]张优智,李治.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7-90.
[7]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