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金融体系的机会与挑战

2015-03-29 14:55苏比尔·戈格尔恩
党政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借方金融体系机会

资 政 ·国际纵横·

亚洲新金融体系的机会与挑战

近期的事态发展表明,一种在功能上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的新金融体系正在亚洲建立,中国在此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作用显著

虽然严格地说,关于这些正在建立的新机构,只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具有专门区域身份,但我愿意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也包括在内。以下是这个亚洲金融体系的三组机会和挑战。

着眼于长期发展金融,最重要的机会将由区域储蓄的“多边化”提供。双边援助当然是一个选择,但会伴随众所周知的限制与约束。贷方以某种方式侵占利益的优先考虑和能力永远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在多边机构框架内,储蓄和风险都是可以共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贷方和借方的优先考虑事项都会反映在资源分配上,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诚然,这原本就是金融中介的基本原理。但它在当代亚洲背景下尤其重要的是,该地区整体上是长期发展金融资金的最大潜在供应者和需求者。

第二个机会与国家之间协调投资的潜在协同效应有关。亚洲曾在一段时间内是“增长的邻居”,意思是该地区的每个国家都能潜在受益于近邻的增长表现。但它的实现取决于进行一些投资,既提高国内产能和生产力又与最近的资源和市场建立更好的联系。这种协调配合要以相关国家之间的共识和优先次序为基础。不过,某个有能力既为了集体获利发现机会、又作为其管理架构的结果,以一种协调的方式积极帮助各国设计和执行这类投资计划的地区机构可以强化和促进这种协调配合。

第三个机会涉及利用本地知识、技能和经验。回首过去几十年,一个相当明显的事实是,多边机构框架已经变成至少,如果不是更多,既是金融承办人又是知识传播者。利用建立在其他国家成功失败基础之上的学习曲线是这类机构能够提供的一项关键服务。

管理难题不少

当然,这些好处的实现取决于落实到位的地区机构的战略和资源。

第一项挑战涉及量子资金。凭各个机构的融资承诺判断,此时,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诚然,期望这些机构成为亚洲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来源这一想法是幼稚的。但为了获得新“体系”的地位,它们必须相对快速地建立可见的影响力。没有这一点,它们将失信于借方选区和世界其他地方。如何利用初始资金,使成本低到足以能够实现对潜在借方有吸引力的贷款利息,这是新体系必须快速解决的问题。如果它变得越来越依赖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国家的资源,其表面上多边的性质这一吸引力将有可能减弱。

第二项挑战是把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现有机构用了几十年来内化环境、社会和管理事务,并使它们成为贷款策略的主流。虽然这些事务有时或许艰巨和令人沮丧,但它们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的核心,而这个发展战略的具体构件将是这个体系大概要致力于的那类发展项目。如果这些机构向借方提供逃脱这些状况的途径,那么从国家和全球角度讲,这将是一个次优结果。因此,当务之急是,它们制定一套让借方执行的广泛的可持续性要求。目标应该是“可持续性中立”,即不管资金来源如何,项目应当遵循一套相似(和合理的)标准。

有利地区发展

第三项挑战与管理有关。“控股股东”模式必须让位于更加合作和集体的安排。诚然,理论上设计不难,付诸实践就要难得多。但对这个体系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积极的区分因素,必须把它作为重点。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有一套正式的决策流程和规则的结构,而且这套结构要反映集体的方式。第二,要有在精神上遵行这些规则的广泛认知。当然,这要与有效和迅速决策进行平衡考虑。这些问题显然更容易在公司架构而非多边架构的背景下解决,不过这是新体系应当从现有机构框架获取的一个教训。

新兴亚洲金融体系代表该地区为自身的发展、既对资金来源也对资金使用实施更大控制权的一种努力。这样做将增加该地区各国在互利投资上协调的机会,从而既有利于单个国家也有利于整个地区。但要想使这一计划发挥作用,必须有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所有制。

(摘自《参考消息》2015年9月28日 苏比尔·戈格尔恩/文)

猜你喜欢
借方金融体系机会
分析PPP项目不同运作模式的会计核算
给进步一个机会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会计要素增减对借贷方向变化影响的教学探讨
没机会下手
The Great Unbanked
香港国际收支平衡表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