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 江苏如皋 226500)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汉译英应对策略
王 敏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 江苏如皋 226500)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采用段落汉译英题型,调整后的翻译题难度系数明显增加,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而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材多来自国外文学作品,少有涉及到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的作品,教材配置的练习也主要以单句翻译为主。英语教师不能一味地彷徨和等待,而应研究试题特征,发掘现有教材,总结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
大学英语; 汉译英; 段落翻译; 应对策略
“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再次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其中翻译部分变化最大,由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调整后的翻译题型,分值比过去提高了15分,难度系数也明显增加。”这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了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界对语言功能性的重视(梁红萍 2013)。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测试标准将彻底改变现行英语教学观念,继续推动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各类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材多来自国外文学作品,少有涉及到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的作品。教材中翻译练习题,多依据2013年12月之前考试模式设计的填充式翻译,即使是整句的汉译英,也主要是针对课文中重点词汇结构等的操练,并不涉及成段落式汉译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这场真正的英语考试“变革”?面临课程、教材、课堂训练与考试要求的脱节,英语教师不能一味地彷徨和等待,而应充分利用这段“真空期”,研究试题特征,发掘现有教材,总结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
经过多次变革的四、六级考试,已经完全取消了语法、词汇类的题型,增加了听力、阅读和翻译应用类题型的比例及难度。许多考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语法和词汇不重要了,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上面。但事实上,四、六级考试中失分率高的考生,恰恰是那些语法基础不牢、词汇量不够的,这种现象在翻译题型上表现得最明显。
1. 词汇拼写, 词义辨析
考前准备不足,词汇掌握不牢,词汇应用似是而非等现象在考生中普遍存在。面对陌生的词汇或表达,部分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有些单词就是突然想不出来,想出来的又不见得一定能写对,如“装饰的(decorative)”、“经济(economy)” 或“淹死(drown)”。2014年6月CET-4段落翻译题二,很多考生拿到手看完第一句话就楞了:“中国应进一步发展核能,因为核电目前只占其总发电量的2%,该比例在所有核国家中居第30位,几乎是最低的。”这句话里出现了“核能”、“核电”和“发电”,单这几个词汇表达就唬住了大部分考生。即使有偶尔记得的,也会在拼写上或词汇选取上出问题,有的写“nuclear”,有的“newclear”,有把“核能”和“核电”混为一谈的,也有把发电翻成 “make power/energy” 的。
如果我们平时能重视学生对单词的拼写检查,尤其一些拼读特殊、拼写不同的词汇,就会避免学生在词汇拼写上犯低级错误。另外,如果我们平时能从点滴入手,从微观入手,帮助学生储备多次出现的和与历史话题相关的词汇,如“中国传统和文化”(Chinese tradition and culture)、“象征着”(symbolize)、“据历史记载”(according to the history)等等。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词汇辨析习惯,多了解、多实践基本词汇的语用,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 语法基础,短语搭配
段落翻译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在确定分数档之后,阅卷员需要通过对考生翻译中的语法、用词以及拼写错误进行量化,然后扣分,最终决定考生的翻译分数。而语法的量化考核也有一定的标准。毋庸置疑,由纯粹的语法结构的句子翻译升级为综合的篇章翻译,对考生的语法、句子结构短语和固定搭配的要求,都是一个大跨步的提高。但还有不少人误以为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意思表达清楚,只要把句子凑起来,至于语法错误和混用搭配无伤大雅,因此在平时学习和训练中,轻视语法训练,对一些常见的固定短语和搭配也视而不见,导致实战中大量扣分。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要准确传递信息,必须依靠精准的语言文字。不管是句子翻译,还是段落翻译,最主要的还是对考生语言基本功的考核。无论是有规律的语法现象,还是特殊的表达,都有其较为严格的要求,尤其在文字表述时,要做到精确运用,不能张冠李戴。事实上,新翻译题型中包含了可观的大纲中要求的语法和固定搭配考查。2013年公布的大学英语四级新翻译样题Paper Cutting中考查到的语法知识: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的使用;主、被动用法;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动名词的使用;定语从句的熟练使用;one of + n(pl), have a history of..., It’s widespread..., in particular, be given as...等固定搭配的应用。短短101个词,涵盖了这么多语法考点,可见我们在应对考试前的准备,绝不可忽视语法、短语和搭配的复习、训练。
3. 句子结构,逻辑关系
与单句翻译相比,句意在段落中更为明确,段落翻译更具连贯性,篇章翻译题型的出现,说明命题中心对于考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在平时训练时,以往的应试经验如:背诵常见句型、固定短语、高频语法点,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今年6月六级考试的关于环境整治段落翻译中最后一节:“市政府还计划建造一批水循环利用工厂,并制止违章建筑,以改善环境。另外,北京还将更严厉地处罚违反减排规定的行为。”建造工厂和水循环的因果关系,建造工厂和制止违章建筑的时间关系,以及制止违章建筑和改善环境的因果关系,是构建句子的基本关系,考生如果不能够将源句分解并重新理清关系,很难写出下面的生成语: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also plans to construct some plants to use cycle water, banning illegal constructions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北京将严厉地处罚违反减排规定的行为”,常识上,北京是地名,属于无行为能力体,根据上下文,应该理解为北京市政府;源句表达的是北京市政府将要处罚的是“行为”,而从逻辑关系上讲,政府处罚的对象应该是行为的施动者——违反减排规定者。所以正确的句子翻译应该是: “Furthermore, Beijing will punish those who violate the rules of emission-reduction more severely.”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了解基本的建构方法,熟练掌握组词成句的技能,保证句子语法正确、表述清楚。要加强学生对原文表述的理解和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使用英文表述时既要达意,更要理清因果、时间、主次关系。
人类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不断求同存异,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越来越趋向统一。但由于历史原因,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现阶段仍然不可避免存在巨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一些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教师应该指导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全面了解,注意积累。
1. 语言文化差异,对应词汇的不同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是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提炼而产生的,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英汉文化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中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张安德,张翔 2006)。如“辟邪(ward off evil spirits)”、“瑰宝(treasure)”、“帝王(emperor)”,这些表达只需要理解并结合传统文化和历史后,找到相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应该不是难事。但是如“方便面(convenient noodles)”、“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幸运儿(lucky dog)”,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易失分的难点。教师在平时授课,应结合现有教材,挖掘汉英对应词汇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和积累考试大纲要求的词汇。
2. 思维习惯差异,句子语序的不同
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英文语序存在巨大差异。汉语重表义,多用主动句,句子中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所以实词较多;英语重结构,多用被动句,句子中有严格的逻辑关系,故多用介词(李华英2010)。四级样题关于中秋节的段落翻译:“中国的传统节庆膳食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伴侣。例如,我国的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meals are indispensable on some festivals. For exampl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dayestablishedin memory of the ancient poet Qu Yuan.)。” 汉语句子中的名词“节日”和动词“纪念”两个实词分别转化成介词 “on”和介词短语 “in memory of”。 而“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dayestablishedin memory of the ancient poet Qu Yuan”则是被动句的变体“The Dragon Boat Festivalwasestablishedto memorize the ancient poet Qu Yuan”。
英文表述常呈现倒金字塔结构,首先出现的是最重要的,最近发生的,或者作者最熟悉的元素。甚至在写日期时,首先写日,月,年,或者写地址时,先写小地方,再写大地方;而汉语则遵循严格的先后顺序和大小主次顺序。如2014年6月四级翻译:“有些教育工作者2003年就建议设立全民读书日(Some of them have suggested that a National Reading Day be set up since 2003.)。”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要让学生尽量用英文思维方式书写句子,针对常见的中式思维句式给予重点纠正。
3. 社会文化差异,人文风俗的不同
2014年6月的六级考试出现了“土豪”和“大妈”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新词,新题型要求学生能用英文把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中文段落表述出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结构体系,因此在两种语言转换的时候,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汉语中的“精神文明”、“八卦”、“风水”等词就很难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中秋、端午节、重阳节都是极具中国特色传统节日,关于这些节日的来源、节日风俗和庆祝方式,都是翻译时的难点;中国的建筑风格、历史演变、饮食文化、中国结、茶和信息技术等,这些事物可以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也是西方文化中很少涉及甚至没有的话题。
因此在日常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缺乏适应目前大学英语考试的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应善用教材,学会挖掘现有教材,例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在第二册中就可以在相关课文内容里,在背景知识、导入、知识扩展等环节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穿插。 第一单元是Food主要讲有机食品、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在导入和相关知识扩充上,就可以引入中国饮食和中国人相对更健康的饮食习惯。第二单元是Animal,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大象的故事和人们对动物的偏爱,在这个单元里就可以提到常被作为国宝的中国的大熊猫,有丰富文化蕴涵又有别于西方文化的龙。再有,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置于外语教学的系统之中来认识。每逢重要的节假日,都可以把节日来源的故事、节日习俗,庆祝方式等介绍给学生。不仅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要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包括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
1. 重视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资源
学生必须开始有意识的积累和背诵一些和中国节日、历史事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词汇。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教材的缺乏,所以在翻译教学中选取一些适合的翻译教材及教辅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训练,千万不能揠苗助长,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多样的资源,供学生在课外学习。
从这两年考试,我们不难发现,段落翻译的内容基本上可以从我们身边近期出版的报刊、杂志上找到原型。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书和手机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平台,但由于资源巨大,学生常常面对海量信息无法取舍,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确地指定某个时间范畴内学生应该完成某一具体领域的多少字的内容学习。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的内容涉及到教育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索网站ChinaDaily2014年9-10月份有关“Education and Preschool in China”,并选择两篇文章学习,并要求学生下一堂课进行学习汇报。学生既接触了生动、真实的语言,也利用可接触的资源积累了可靠的信息。
2. 掌握主要技巧, 实践方能熟练
汉英翻译的技巧很多,常见的理论有:词语选择法、词义引申法、词义褒贬法、正反译法、词类转换法、增译法、省略法等(刘宓庆2003)。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目前没有必要系统地去学习和训练全部的翻译理论,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训练,并让学生整理归纳出实践心得,在反复的操练下,学生应学会简单语态转换、增减词、词类转换、句式调整等基本翻译技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经历了无数场考试,翻译一段话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在考前只是花时间背诵几篇参考译文或相关词汇。但只有当学生经过了实战翻译,才意识到翻译过程实际上比写作还要复杂。写作是可以变通的,翻译则是一一对应的再创作。通过翻译训练,综合测试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这样,可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学习和大量阅读上来。
要想在短短30分钟的时间内,将120字左右的汉语段落翻译成一篇水平较高的英文段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和应试策略,也要督促学生坚持不懈地多读、巧记、勤练,必须让学生明白只有将坚实的语言基础和灵活的应试技巧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在段落翻译中拿到高分。
李华英(2010). 汉语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1)。
梁红萍(2013).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解题策略 [J]. 知识窗(教师版)(10)。
刘宓庆(2003). 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 [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张安德, 张翔(2006). 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
2014-11-21
王敏(1978-),男,讲师,1997年赴加拿大研修,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