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农人

2015-03-29 07:44孙杰贤
中国信息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农三农群体

文|本刊记者 孙杰贤

胡伟,1976年生于河南省驻马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创业。他说:“我来自农村,饮水思源,我一直希望利用互联网为乡里乡亲们乃至全国的农民朋友做点什么。”

后来,胡伟创办了路人皆知的“农村刷墙公司”——村村乐,而他自己也成为“新农人”代表。

新农人是在互联网赋能三农的过程中,催生的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群体。

传统意义的农人,是指以种植农业为生的人。新农人概念意思是指那些为了创业理想而投身到农业行业之中的创业者们,他们通过承包或者其他方式,获得拥有使用权的土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养殖、种植的创业,并通过团队的智慧进行管理,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生产创业活动。他们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业,成功于农业。

而“新农人”是具有知识、眼光、技能、追求的一个群体。他们既包括以互联网为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人,也包括具备互联网思维,服务于三农领域的人。因此,山东周戈庄的刘永茂、江苏东风村的孙寒和河北东洋町村的吴淑君是新农人,亚夫农业的刘新、村村乐的胡伟和联想的陈绍鹏也是新农人。

新农人这个群体,无论能力和经历,还是意识和理念都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内心所望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通过探索和突破来改变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而且他们也有着共同的基因: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和自组织基因(阿里研究院的观点)。

互联网是新农人的核心基因,是新农人区别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最大不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赋能,新农人具备了直接对接市场的能力,从而改变了以前农民信息能力薄弱的状况,从产业链的末端开始走向前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自下而上的“大众创新”,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而新农人便是大众创新的典范,当上百万的新农人被互联网赋能之后,其所爆发出的创新能力,远远超乎外界的想象。

以分享、抱团为特征的自组织性,是网商群体的独特特征,也是新农人的重要基因之一。新农人和热心新农人事业的各界人士通过自组织,已经搭建起一些旨在为新农人交流互助、资源对接的平台,如新农人联盟、新农人联合会、农禾之家等,这些组织在帮助新农人学习成长、推动互惠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统的农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并注入新的现代要素才能焕发出新的力量,日益衰落的乡村需要加入新的生力军才能再度呈现出勃勃生机,而这就是新农人的兴趣和目标所在。他们在改变农业生产和流通模式、拉动农民创业就业、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型互联网品牌等方面,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迈向现代化注入了新的能量,成为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新一波推动者和引领者。

不可否认,在“三农”的探索和突破之路上,有些“新农人”会浅尝辄止,也会因为资金、韧劲、知识、经验、兴趣等许许多多的原因而改旗易帜,另谋出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对于三农的贡献。因为任何产业的提升都是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创新、发展,没有尝试、探索就没有创新,就不会出现勃勃生机。

互联网赋能三农,将是一个长期而影响深远的过程,而新农人这个群体未来将受益于这个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两者相辅相成,相依而生。

猜你喜欢
新农三农群体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未来是新农人的舞台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