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学婧 丰 丹
(1.华北理工大学人文法律学院;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唐山)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其中,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应有之意。
现实层面上,京津冀医疗合作有着更加切实的需求。长期以来,京津冀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医疗优质资源布局严重不均衡,作为全国医疗中心和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地,北京的医疗水平和资源对周边地区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周边地区大批患者涌入北京三甲医院,导致京城优质医疗机构资源短缺,而河北不少医院却门庭冷落,患者的整体就医环境不佳等问题出现。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统计和抽样测算,2013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2.19亿,其中近一半是外地患者来京就诊。北京市内三级医院外来就诊患者达3,036万人次,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70万左右。部分三甲医院统计,在就诊的患者中,外地患者占比超过70%。河北每年就有700万人次赶赴北京就医,而距京30公里的燕郊三甲医院病床闲置率高达70%。2011~2013年,河北省前10位转诊病种,仅三级医院和环首都14县(市、区)二级医院,每年转诊达万人次以上,几乎全部流向京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研究报告,北京外来就医人员中河北省数量最多,约占23%。北京被戏称为“全国看病中心”,更有患者反映“一周难求专家号、一周难入院治疗。”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口”之一,京津冀医疗一体化从2014年开始迈出了实质步伐。2014年5月份,位于燕郊地区的燕达医院便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也是经河北省卫生厅批准的京冀首家医保、新农合定点的三级综合医院,其中与朝阳医院的合作也被认为是京津冀一体化医疗卫生共建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朝阳医院向燕达医院定期派驻管理和专业技术团队,河北患者可直接在该医院接受北京专家的诊疗。由北京派专家到河北定期坐诊、查房、手术、授课,联合开展高新技术项目。有利于双方人员和技术交流,也有利于病人转诊和及时救治。这是目前大多数合作的模式。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备受老百姓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据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田学卒介绍,京冀两地以燕达医院作为突破口,围绕新农合异地即时结算进行了积极探索,燕达医院目前已实现了新农合异地即时结算。2014年11月份,燕达医院纳入北京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范围和项目统一按照北京市各区县现行政策规定执行。
2015年5月中旬,北京市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托管后,保定市儿童医院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委托管理期为10年,这也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
2022年,将共同举办冬奥会的北京和张家口,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医疗融合的“重点”联络城市。2015年2月1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张家口市政府共同签署的“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除北京积水潭医院对口支援张家口崇礼县医院,合作建设2022冬奥会医疗服务中心外,还包括“北京将支持张家口地区3~4家基础较好的医院,每家医院2~3个专科,通过3~5年的技术支持使之达到当地领先水平,形成张家口地区的医疗中心。被认为是京津冀为打破医疗卫生资源的行政区划限制迈出的重要一步。
区域人才合作是在一定的区域以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人才的使用主体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特定领域和范围内交叉或共同使用人才的现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当前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理念,构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现代观念。要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目标,就必须通过区域人才合作来实现。
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是管理、临床、科研、教学四位一体的京津冀合作发展,而京津冀医疗人才合作不仅输送北京优势的医疗资源到河北,快速提高河北医护人员的能力,满足河北患者看病需求,而且通过京津特别是北京医院管理团队人才的合作,有利于提升医院办院水平,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带动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研究京津冀医疗人才合作机制能有效保障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实效,是实现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
(一)建立政府统一规划。京津冀区域要实现医疗人才合作,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相关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以打破目前影响三地医疗人才合作的壁垒和障碍。需要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国家层面出台统一的政策协调推动京津冀医疗人才合作。尽快出台国家的规划,明确三地医疗卫生的功能定位,并从财政政策、办医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的措施。编制《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衔接形成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蓝图。尽快建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政策框架体系。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协作优惠政策,加强重点学科和临床专科建设。通过提高能力水平,增强优质资源,打造专科优势,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二)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医疗资源的核心是人,如何统筹三地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是影响到京津冀医疗资源均等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制。基层医院的人才培训,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的培养体制,导致不同医院间技术力量过分悬殊,居民对基层医院信任度大大降低。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科技交流,通过科研协作、人才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基层医院吸附力。同时,应在京津冀区域内,探索医师跨省份多地点执业政策,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实现三地居民接受均质化的医疗服务。2015年1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放管结合等原则,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有序规范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实行注册管理,简化注册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和区域注册。医师在参加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支援基层,或在签订帮助或托管协议、建立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体的医疗机构间多点执业时不需办理多点执业相关手续。北京改革力度较大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4年8月1日,北京实施新的《北京市医生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最大突破是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从过去要取得书面同意,改为向第一执业地点所在医疗机构报告即可。目前,北京正在尝试取消医生的编制,逐步实行全院的合同聘用制。北京市医改办韩晓芳曾表示,北京建立包括全职、兼职等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用人制度,实行阳光、规范、责权利对应的多点执业。多点执业有利于实现医生的自由流动,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身份过渡,通过与医院签订合同,确立权责,医生也可以通过合同,选择“全职”或者兼职,按照合同办事,竞争上岗,会实现资源合理的配置。
(三)建立京津冀医疗人才合作协调机构。建立区域行政组织是有效促进区域内合作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区域人才开发合作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来组织实施。这类组织机构,应该既包含综合性协调机构,又包含专业性协调机构;既有政府主导的,又有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的广泛的人才合作事务处理机构,从而形成囊括人才合作各个领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负责全区域的规划、重大发展战略,以及整合中的其他重大问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梳理和整合,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组织功能,解决区域内人才合作中的急难问题,实现人才合作的有序推进。
借鉴美国区域经验,采取委员会的形式,签订州际协定加强立法上的协作,以保障法制趋向性。京津冀协调机构会务成员由三地人大负责指派,从人大代表及政府代表中选出,关于重大立法项目则定期召集会议进行讨论,并就大会所确定重大问题提出立法上的建议,指导三地的立法实践,并协调三地立法冲突,有效减少法规、政策的冲突。就构成人员来看,还应吸收既具备丰富的立法工作经验,又能充分代表京津冀两市一省利益的专家。
[1]京津冀医疗一体化限京冀医保互联互通未有实质进展.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50526/3890960.shtml,2015.8.29.
[2]京津冀医疗一体化.http://www.hebgcdy.com/2015/0210/108405_2.html,2015.8.29.
[3]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稳步推进新农合将实现互联互通.http://politics.gmw.cn/2014-12/25/content_14289455.htm,2015.8.14.
[4]袁家健.区域人才合作的过程与对策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5.32.
[5]医师多点执业意见出台:医生可脱离医院诊疗[N].南方都市报,2015.1.12.
[6]申志永等.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的现实困境与机制重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7]郭丹云,赵红染.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的法制构建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