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趋势分析

2015-03-28 23:29□文/胡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1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失业劳动力

□文/胡 勇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一、王益区劳动力人口现状

1、劳动力供给状况。全区常住人口为200,230人,在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 22,884人,占 11.43%;15~64 岁人口为153,299人,占 76.56%;65岁及以上人口为 24,047人,占12.0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9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88个百分点。

劳动年龄人口数反应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状况,是制订劳动力分配和使用计划的重要依据。本文中所指的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年龄的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王益区劳动力人口为153,299人,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上升4.09个百分点,王益区的劳动力供给量充足。

2、劳动力素质现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区劳动力中,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1,93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7,63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2,5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31,211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65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4,258人,文盲率由8.53%下降为4.33%。说明经过政府和城乡居民10多年的共同的努力,王益区劳动力的文化层次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比较少,仅占就业人口的5%。

3、劳动力就业结构特征。该区劳动力就业结构这十年也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明显减小,占总数的18%;第二产业就业劳动力占总数的28%;第三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最大,占总数的54%。

二、王益区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趋势分析

1、王益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王益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一直是长期未能解决的基本问题,而供需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其直接后果是大量的人才短缺与人才闲置和浪费并存,一些岗位“僧多粥少”,另一些岗位供不应求。近几年的王益区劳动力市场延续着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机会相应缩小,用人单位老是抱怨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尤其是新兴产业所需要的高级信息人才、技术人才和国际化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又滞留着千千万万的求职者,很多人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工作。

2、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机会相应缩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王益区人口的文盲率虽已下降到4.33%,但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比较少,仅占就业人口的5%。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在企业改制和转轨的过程中,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较高的劳动者较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近几年,随着王益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多年来王益区对服务人才的培养,并没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的培训,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就必然造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造成“冗员”和“缺员”并存的局面。

3、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国有集体经济单位就业容量收缩。王益区经济发展开始经历了一个结构升级的调整过程,单位资本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下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的能力也大力减弱。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普遍裁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大量的失业现象,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就业结构出现多元化,非正规就业现象日益增多。非正规就业虽然未对缓解就业压力和解除贫困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非正规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一般是比较松散、不稳定的,很多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随时可能中止;另一方面由于非正规就业人员没有专业技术,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剧了非正规就业的不稳定性。

4、产业结构不合理、升级缓慢,造成就业矛盾突出。王益区大力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突破”三大战略,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业结构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相似分数高,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特色经济不明显。要确实研究和把握王益区的“人无王益有”“、人有王益强”“、人强王益新”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王益区特色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二是投入不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王益区大中企业科技研究与发展动力不足,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三是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比重仍然偏高,新兴行业和先导产业份额相对不足。

三、对策

1、提高劳动力人口素质,加强劳动力人口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可以从总体上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地防止结构性失业,同时以就业替代和推迟新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新增的就业压力。加强职业技术的培训力度,制定有关制度,不断提高工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

2、转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限制劳动者自己创造就业的积极性,助长劳动者的依赖心理,使下岗职工对国家和企业有强烈的依赖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盈利全靠自己,国家也难保企业的生存,只有适应了市场的企业,才有生存的空间,同样企业职工也一样,只有自己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才有生存的空间,因此自己要为自己建立一个稳固的思想靠山。摒弃不良的就业意识,尽快形成与市场就业相适应的就业意识。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途径。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举措。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就业方面独具优势,第三产业具有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它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就业。

4、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今后改革的发展趋势看,王益区的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上虽然会继续发展,但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肯定会不断缩小,而且由于现在国有企业中多余职工数量众多,新增就业的机会可以说徽乎其微。乡镇集体企业,因为在市场机制的压力下也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将明显降低。为此,王益区今后要积极拓宽发展非公有制领域,鼓励引导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兴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合伙经济、股份制经济或从事个体劳动,发挥它们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经营场地。要进一步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范围的限制,在国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业,在制定行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时,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应和国有单位处于同等地位,不再按所有制出台不同的政策,促使他们的行业结构趋于合理。引导他们向农、林、牧、制造、建筑以及交通等行业发展,特别是要鼓励他们向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咨询业等方面发展。

5、建立信息互通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王益区的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不成熟,功能尚不齐全,吞吐能力较弱。今后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使之成为具有吸纳、预测、培训、安置多种功能和调节社会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蓄水池”和调节器,逐步形成失业人员的吸收、管理、培训、就业的良性循环和规范运行,加强社会对失业人员的消化作用,促进企业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失业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