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亮 杜志芳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注重的是人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实现人与环境、经济、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拥有较为辽阔的土地面积,现已有3 区4 市18 县,在所有人口中农业人口超过了70%。笔者经过走访调研发现,保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着人地失衡、城乡失衡等问题,城镇化率较低,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来说,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拉动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还会促进收入增长和消费转化。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总人口中的50%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的消费水平较高,他们对拉动消费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相关部门测算,每提高1%的城市化水平,则会拉动1.6%的消费增长,这样会有效降低人们的投资成本,市场需求会向多元化发展,从而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那些存在于城市中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行业会实现与传统业态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出多元化的经济模式,将会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二)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不仅对自身的需要有所关注,而且也关注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需要。为了确保生产关系的和谐,每一个人都需要满足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在努力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社会各个阶层的构成比例要合理,要实现人们社会地位的公平,促进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发展,体现着社会和谐。《富国论》一书也对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做出了严谨的解释,城市的发展为农村的产品提供了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使农村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摆脱传统关系的束缚,从而使农村的发展更有秩序。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改善生产关系的重要工作,它可以确保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经济发展成果,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城乡共荣、社会和谐。
(三)拓展文化空间。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直接受文化方式的影响,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调整结构、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使其不断创造出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此外,作为文化载体的城镇,它对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但使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还为文化的创造与传播提供了空间。
(四)提升人力资本。近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在不断下降。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通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行为等进行转变,使其成长为新市民,从而适应城镇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在转变过程中,他们的知识结构、文明意识、应用技能等得到完善和增强,保障了城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助于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生态安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的生产、生活不仅要利用自然,更要保护自然、改造自然。但是,纵观全球,人们的发展在透支着自然的承载力,直接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抑制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实现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通过不断的开发新能源,实现生产的循环发展,不仅保障了生态安全,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近年来,保定市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较快,县城经济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当地政府在不断加快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加快了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的付出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待遇,这不仅使得城镇化发展缓慢,而且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要加快促进农民工市民化。首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农户”和“非农户”的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造成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对立,为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身份歧视,户口登记要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主,要建立统一、平等的新型户籍制度。其次,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农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对土地的承包、使用和收益是农民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利。因此,要制定一套有利于农民工的土地流转制度,健全法制和发展土地市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工能够稳定获取收益。
(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全体公民没有地域、民族、收入、身份的区别,统一享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在其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全社会各类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社会公民平等的享有公共服务。首先,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要以人为本,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对政府职能的监督和约束,确保政府的行为在法律范围和人民意愿下进行;其次,建立健全公共财产体系。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依据,划清中央与地方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界限,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使双方积极地开展工作。此外,建立一套公开、规范的预算体制,增强政府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做好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管,确保资金有效运用到公共服务上。
(三)统筹城乡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体制的深入改革,同时要合理调整资源要素结构,在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放在同一位置,使其平等发展。首先,要对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但还需根据社会的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起城乡居民的双向流动渠道,促进城乡二元社会快速高效地转向城乡一体社会,在土地流转、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向农民工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使其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保障;其次,城乡居民的双向流动渠道。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大量的资源要素配备给了城市,这是不合理的,国家需改变资源要素单向配置的现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人才、技术、资金和土地等资源要素实现合理配置,确保城乡之间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资源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以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经济、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城镇化的成果必然要被人民所共享。
[1]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8.
[2]马晓河.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4.
[3]张景方.浅议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