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更路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唐山)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一规划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发展较快,2012年末河北省城镇化率已达到46.8%,城镇人口达到3,410.53 万人。其中,唐山市、石家庄市、廊坊市城镇化率超过50%,分别为53.60%、53.47%和50.60%。但总体上看,河北省与我国平均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国家已经明确国家统筹发展规划之后,尤其是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协调城镇化建设规模扩大与内涵发展,探索和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已成为河北省加快城镇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若干个邻近的村落通过某种程度的联合进而形成城镇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注定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大批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和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以单纯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比率来衡量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是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面向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简而言之,新型城镇化是面向农村和农民的,以发展中小城市和乡镇为目标的,以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过程。
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到2013 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了53.73%,城镇化建设进入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时期,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则对这一提法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即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而“十八大”则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一)农民比例高。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达5,4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5%以上,其中的大部分人口依然从事和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进城务工的农民相对数量处于我国东部地区较低水平。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河北省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低下,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人口为4,875 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1%多。这又导致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于农民而言,难于接受脱离与土地的依存关系,难于重新寻找和掌握非农产业技能,难于适应和久居的独立农房到栋栋屹立的楼房的巨大转变。
(三)思想观念落后。与东部其他省份相比,管理层的观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缺乏创造性,传统的等、靠、要思维、求稳、无为而治的心态根深蒂固的扎根于官员头脑中,没有看到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和社会优势,总是能找到造成贫困的各种充分理由;没有形成与京津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低人一等的服务意识反而导致京津在某种程度上形成经济孤岛,过于肥胖、发展受限。
(四)城镇缺乏对农民的吸引力。首先,河北省大多是发展优势不是特别突出的城市,依附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福利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目前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只是在统筹标准和层次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单纯为了获得社会保障并不能成为吸引农民转为市民的动因;其次,城镇生活的高成本,也削弱了其吸引力。城镇不断高涨的房价和生活的高成本,成为农户移居和农民工转户的主要经济制约;再次,河北省大部分中小城镇的教育、文化、交通、社区卫生环境等城市公共建设情况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还有较大的距离,农民迁入的意愿并不很高。
(五)城镇发展后力不足,不具备接纳农民进城定居的生产条件。河北大部分城镇为传统的城镇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偏离,大部分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以唐山为例,2010年重工业占比高达95.9%、轻工业只占工业增加值的4.1%,重工业主要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发展缓慢,转型困难,无法短期内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已经难以排解,更是难于吸引和消化农村人口就业。
(六)农村资源浪费和破坏日趋严重。河北农村的环境受落后的钢铁、煤炭、水泥等重工业经济的影响,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与浪费破坏现象并存、矿产资源浪费及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总之,相对于其他省份,河北省农村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危害更为严重、治理更为困难,所以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恢复河北农村生态循环,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营造适宜环境,已成为河北地方建设的关键。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首先,环抱我国两大机要城市,一个是首都北京,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贸易、IT 等都是中国一流的,很多国际大型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一个是北方底气十足、发展强劲的工业重镇天津,现代物流、金融、IT、重工、服务、贸易等都是非常之发达,可以为河北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其次,河北省环山靠海,平原广阔,除了水之外,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第三,河北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与陕西省并列全国第一,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总量居全国第2 位。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3 项世界文化遗产。
(二)交通发达。河北省地处我国北部与南部的交通要塞,陆上交通十分发达,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中国大陆首位。唐山、秦皇岛、黄骅港天然深水良港,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三港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此外还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山海关机场、邯郸机场、唐山机场、张家口宁远机场五个民航机场。
(三)中央对河北的政策及经济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已经意识到河北发展滞后对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意识到河北的粗放经济对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作用,正在不断通过政策和财政手段,加大对河北的政策扶持及经济指导作用。如大量淘汰落后产能、草原生态保护、加强地下水资源治理、养殖业生产、林业产业发展等。
从国外经验看,无论是美国的“锈带复兴”、德国鲁尔区的产业转型,还是英法老工业基地的升级再造,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大力援助。河北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央的特殊扶持,譬如中央财政专门安排50 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河北倾斜。石家庄、唐山今年入选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也将享受到先行先试的制度红利。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无疑会成为河北省绿色崛起的加速器。
(四)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其目标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改变过去两极模式,实现本区域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第三极的目标。
尽管这个目标已提出达10 多年,但直到目前三地才开始了实质性的动作,首先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河北正在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契机,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力求通过和京津携手,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方面,缩小和我国发达省份的差距。
(五)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网络融合技术,未来覆盖城镇的物联网表现为涵盖静态物体和动态物体的城镇资源互联网络,通过物联网,为城镇资源优化使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持、调配和监控手段等,提高城镇系统信息的集成性和可用性,使行政机构和服务性企业,能够合理配置和利用城镇资源,改善其对工业、商业和周边农业等产业的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更先进的服务产业出现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物联网可实现对农业生产各环节参数进行全面感知,对生产过程进行精准控制。云计算技术通过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提供服务,可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实现底层硬件统一和资源池化,同时使得应用和业务的整合、管理更加简单。
可以预见,物联网技术将极大的加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河北紧邻北京这一高科技技术中心,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即便利又迅速,河北又是北方物流中心。这三大前提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和发展物联网技术,使之成为推动河北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其根本出路是城镇化。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当前,它是目前提振我国经济、拉动内需、缩小城乡差距的重大举措,更是振兴河北,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基于河北省面临的问题和具备的优势,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尽管河北省经济发展压力巨大,但仍然要吸取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不再一味追求光鲜数据、单纯的城镇化速度、城镇化规模,而是要以保护生态、科学发展为宗旨,注重内涵,深度改革,通过发展高新技术、现代产业,如特色农业、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等,实现绿色发展、良性发展,而不能是破坏性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过程,保护和还原这一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生态角度大力改善河北省城镇和乡村的人居环境。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已在农村节水、减排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二)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城镇化是建立在发达的商业社会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扩大农村商品交换规模,激活农民商业意识,才能打破农村的半封闭环境,充分调动农民生产和交换的积极性。为此,应充分利用河北省交通优势,大城市带动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和物流中心地位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使农民不仅从现代物流中获得工作和收益,体验到产品流通的优越性,真正解决“买难”、“卖难”问题。而且,通过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本地农民集中发展优势个体或小群体产业,并逐步形成村镇、局部区域特色副业,最终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总之,只有使农民获得高于农业的收入,以此才能逐步脱离农耕、脱离土地,走入城镇。
(三)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化政策的从单纯的注重硬件投入到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并重;从单纯注重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投资并重;从单纯运用互联网到集成多种信息化技术;从单纯提供信息服务到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全过程;从单纯注重投入到关注应用效果和评价。
尽管国家惠农政策非常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目前河北农村依然普遍存在信息和服务覆盖面不够、服务有效性有待提升、信息和服务的针对性不够、实用性程度较低等问题。河北省应在政策的具体实施时,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提升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内涵,引导农民看到新型城镇化的优势,获得走入城市的生存技能,完成从农民到市民身份与角色的转变。
(四)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河北省主要农业聚集区大部分为平原,非常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经营。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率,解放劳动力。大部分闲散农民自然会离开土地,转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获得非农业活动的生存能力后,自然会被吸引到城镇中来。
[1]张辉,孙素芬,谭翠萍.2004~2014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及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
[2]张百霞,康爱荣,安雅丽等.城镇化进程中河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经济论坛,2013.521.12.
[3]贾淑军.城镇化中农户移居与农民工转户意愿研究[J].经济管理,2012.503.11.177.
[4]阎东彬,王金营,刘秀兰.河北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