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燕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森鸥外(1862-1922)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与夏目漱石并称为明治时代的两大文豪。森鸥外自幼聪明好学,熟读《论语》、《孟子》。7岁入藩校养名馆,系统学习儒家典籍“四书”,8岁习“五经”,9岁学习《左传》等[1]158。明治1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系。明治17年被公派留学德国主修军队卫生学。在德期间,森鸥外广泛接触了欧洲的文化和思想。《舞姬》就是以森鸥外留学德国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是其处女作小说。浅沼茂树说:“森鸥外的处女作《舞姬》一亮相日本文坛,立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中清新典雅的文体,精湛的艺术技巧,浪漫抒情的笔调,浓郁的异国风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被日本文学界界定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导”[2]180。
《舞姬》描写的是明治初期的一个爱情悲剧。主人公太田丰太郎是明治政府的一名官员,被公派留学到德国。在德国自由、民主的空气的熏陶下,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一次傍晚散步时,丰太郎在教堂门口邂逅了舞女爱丽丝。爱丽丝因为父亲去世急待下葬,家里没有钱安置父亲的葬礼,而倚在教堂门口哭泣,丰太郎出于同情慷慨的帮助了她。随着交往的频繁,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情的火花。因为与舞女的交往丰太郎被免职,失去了政府的资助。丰太郎变得贫困潦倒,但爱丽丝并没有嫌弃他,使得丰太郎的心逐渐靠向爱丽丝,两人的爱情得到了升华,爱丽丝怀上了丰太郎的孩子。然而,丰太郎的朋友相泽谦吉为丰太郎带来一个升官恢复名誉的机会,丰太郎在爱情和功名之间徘徊不定,最终选择了功名,抛弃了身怀六甲的爱丽丝,致使她精神失常成为疯女。《舞姬》虽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自由、浪漫之风,但其结局是令人悲伤的,爱丽丝和丰太郎的爱情悲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人的命运、人生的苦难,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整个社会悲剧的缩影,社会环境对悲剧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从长期的闭关锁国中苏醒,认识到自己的封闭和落后,为了摆脱欧美的侵略,改善贫穷、落后的处境,日本开始效仿西方,通过明治维新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废藩置县实现了国家统一。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政策,实现了工业化。与此同时,欧洲的思想开始传入日本,基督教得到公认。自由思想和新的恋爱思想开始滋生,但不过是表面的浮华而已。统治人们思想和生活的依然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秩序和封建思想。封建思想反对人们追求自由和解放。官僚阶层更是排斥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上司更是希望把下属塑造成没有思想的机器,供其随意使唤。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之下,自由恋爱是不被允许的,恋爱应遵照儒家思想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
在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国进行了彻底性的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德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社会意识和文化思想也得到了空前解放,自由、民主和权力的气氛高涨。德国的首都柏林更是呈现出一幅大都市的现代化气息和繁华景象。文中丰太郎见到欧洲的现代化,发出了强烈的感叹:何等灿烂的光辉,在照耀我眼!何等绚丽的色彩,欲迷惑我心[3]2!
深受封建秩序和封建思想禁锢的丰太郎来到了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柏林,遇到了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爱丽丝,两人恋爱了。从两人身上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人生观和价值理念截然不同的两人虽然是真心相爱的,但注定是个悲剧。两人都无法摆脱自身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观念,这正是日本和德国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的,随着爱情的升华,两人的矛盾和分歧也随之加剧,最终酿成悲剧。因此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舞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性格。丰太郎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旧藩的学馆学习,接受的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观念,形成了立身出世,兴家耀祖的价值观。丰太郎立志为国尽忠,为母尽孝。文中丰太郎深受上司器重被派遣出国考察业务,在这扬名显姓、兴家立业的机遇面前,他不惜拜别年过半百的母亲,只身前往德国。由此不难看出丰太郎根深蒂固的立身出世思想,因此他的潜意识里始终是以儒家的道德理念作为行为准则的。丰太郎来到现代化大都市柏林,感受到了自由、民主、进步的气息,他的内心开始动摇,开始自我觉醒,他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他反思了二十多年来的生活,母亲把他当做活辞典,上司把他当做活法典。当活辞典勉强能够接受,但是当活法典,实在无法忍受。他开始否定母亲希望他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功名道路和上司期望他成为毫无思想的机器的官僚生活。追求自由恋爱是他迈出自我解放的第一步,然而由于他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他无法完全抛开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所以当升官发财的机会向他招手时,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了,他深知错过这次机会,他将永远失去挽回名誉的机会,将终身葬送在欧洲大都市中,因此,虽万分不舍难以抉择,他最终还是抛弃了爱丽丝。丰太郎一方面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另一方面又无法抗拒出身立世的功名诱惑,可见其性格的两面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终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战胜了萌芽中的自我解放。丰太郎选择抛弃身怀六甲的爱丽丝,致使她发疯失狂成为疯女,酿成了悲剧。正如小田切秀雄的评论:丰太郎将女性推进不幸的深渊,在这种状态下他屈服于旧的统治秩序。作者浪漫地描写出来的是,在如此发展过程中时代与现实的沉重压力;刚刚觉醒不久的自我的挫折;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动的悲痛情感[4]139。作为一名进步青年,丰太郎接受了自由和民主的熏陶开始了自我觉醒,但是他的自我解放具有不彻底性[5],这是导致《舞姬》爱情悲剧的最直接的原因。
爱丽丝出生在大都市柏林,沐浴着德国的自由和民主的气息成长,她个性鲜明,敢爱敢恨,追求自由。但爱丽丝出身贫穷,以跳舞为生,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也去世了,家中还有母亲需要照顾,在她没有安葬费安置去世的父亲时,丰太郎伸出了援助之手。爱丽丝对丰太郎首先是充满感激的,随着交往的频繁,爱丽丝对丰太郎产生了好感。因为与舞女的交往丰太郎被免职,取消了公费资格,极度困难的时候,丰太郎的母亲去世了,可以说丰太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这时候爱丽丝的关心使他态度骤变,内心靠向爱丽丝,两人沉浸在恋爱和幸福中。此时开始丰太郎成为爱丽丝的坚实的依靠。当爱丽丝怀孕被公司辞退之后,丰太郎更是她全家的唯一依靠。爱丽丝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变为依靠丰太郎生活的孕妇,经济上失去独立的爱丽丝就如同男性的附属品一样,没有了自我,更加的脆弱。爱丽丝把爱情视做唯一的寄托,企图用爱情或者孩子留住丰太郎,文中她对丰太郎说“倘如你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即使我的病不是母亲说的那种,你也不会遗弃我吧!”[3]11在丰太郎去俄国时,爱丽丝写给他的心中写道“你这次短期旅行,刚走开二十来天,我这种离愁别绪就已经一天深似一天了。我原以为分离只是一时的痛苦,这想法真是好糊涂。我的身子越来越不方便了,看在这个份上,不管发生什么事,你千万不能抛弃我啊!”[3]14丰太郎从俄国回来之后,爱丽丝对他说道:“孩子生下来以后,你这好心人,不会不叫他姓你的姓吧?”[3]16从这只言片语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爱丽丝对丰太郎的深厚感情,也道出了她的无助和软弱。爱之深,恨之切,所以当爱丽丝得知自己被抛弃之后,失去了人生的依靠,惟一的爱情梦也灰飞烟灭,在这沉重的打击之下,她发疯失狂成为一名活死人,酿成了悲剧。虽然悲剧并非爱丽丝造成的,但爱丽丝的缺乏独立软弱的性格为悲剧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舞姬》爱情悲剧的间接原因。
《舞姬》讲述的是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人的悲剧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丰太郎和爱丽丝相爱,这在明治初期的日本社会是注定悲剧的,丰太郎作为一名觉醒中的日本人,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刚萌芽的自由和解放思想是无法调和的。作为一名满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知识分子丰太郎,自由恋爱,与舞女结婚,对于他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日本社会和官僚阶级也是无法容忍的。因此,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舞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而丰太郎自我解放的不彻底是悲剧的直接原因。爱丽丝的缺乏独立软弱的性格也为悲剧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舞姬》爱情悲剧性的间接原因。
[1]蓝泰凯.日本文学研究[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浅沼茂树.日本文学史[M].东京:樱枫社,1985.
[3]森鸥外,高慧勤译.舞姬[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
[4]小田切秀雄.近代日本的作家们[M].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73.
[5]刘宇.浅析森鸥外《舞姬》的爱情悲剧[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