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
(行唐县运输管理站河北·行唐)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浅议
□文/王新
(行唐县运输管理站河北·行唐)
智能运输系统涉及众多的领域和部门,管理体制、信息沟通能力、考虑问题角度等均会对系统建设与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系统开发涉及众多的技术领域,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参与和协调。同时,政府、企业、研究单位等在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也要承担相应的不同责任。
智能;交通运输;现状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实现安全、快速、便捷运输目的的一种交通综合治理方案。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首先表现在硬件上: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硬设备都带有芯片,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网络。交通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交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系统必须包含更多、更新的知识;其次表现在软件上:这不仅表现在人机界面应该更加友好和人性化,而且还要求管理、经营、控制等方案的高智商。与传统的提高交通运输水平手段相比,智能运输系统不是单纯依靠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消耗大量能源来实现上述目标和功能,而是在现有或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以实现其目标和功能。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利用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改进路口的信息灯控制,这只是智能运输系统的初级阶段。进入9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交通需求越来越高,车辆和道路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进一步加强了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得到高速发展。但是,道路的发展速度仍赶不上车辆的发展,单纯发展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这时,我国也开始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从1995年开始,我国专家积极参与了国际上智能运输系统的各种学术交流以及研究、开发活动,部分研制成果已经在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初步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从宏观上,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一方面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基础技术应用还很不普及,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服务系统在各地区或区域正在逐步建立之中;另一方面我国的智能交通目前还主要集中于智能化管理领域,智能化服务领域的发展滞后,人、车、路协同、安全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其一,智能交通基础建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的潜在规模比较大;其二,综合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受到关注和重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构建社会化的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务平台,是我国交通管理的特点,也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特色;其三,我国人口数量大,社会发展的机动化进程迅速,人、车、路的协同管理具有现实的急迫需求,汽车电子、车路协调、公交等领域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这是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是具有全球性(陆地、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多种功能。
(二)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这是一种空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除具备一般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空间查询和分析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一个应用分析模型,通过动态分析为评价、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因此它为智能运输系统提供了数字化平台。
(三)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宽带网技术发展很快,网络主干带可达到千兆位,可满足传输量大的智能运输系统的要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可以使用户之间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实现车辆之间、货主之间的生产调度通信联系和营销业务通信联系等等;正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Internet,能够高效地实现货运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货物的预约和车辆的配载以及实现企业本身的内部管理等;前途广阔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轻松地进入到网络去获得自己所需的交通信息,用户不再需要接入到局域网交换机的端口去访问网络。在智能运输系统中,将GPS导航系统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拉动了交通运输系统的空前发展。道路如果被形容成血管,那么运输系统一定会被形容成血液,每天都穿梭在国家的各个地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正在推动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所以说宏观调控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等是重中之重。
[1]杜一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综述[J].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001.5.
[2]魏明,龚家传.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及其发展现状[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5.
[3]苏振.深圳智能交通运输发展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3.10.1.
F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