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江苏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文/韦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近年来,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速。“建设新江苏”与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结合,两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在新形势下,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结合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实际需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撑。
建设新江苏;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收录日期:2015年9月30日
习近平在江苏视察时为江苏未来发展勾画了“强富美高”的新蓝图,赋予江苏“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新江苏”建设是基于目前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对江苏省“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各项指标综合发展和提升的明确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和李克强多次强调,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子。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文件也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建设新江苏”与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结合。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与“建设新江苏”目标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建设新江苏、实现“强富美高”目标的有力保障。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天津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相对显著的地区的职业教育调研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融合生态机制。
(一)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江苏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但是,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充足的技能型人才做支撑。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进程来看,职业教育的出现乃至后续的每一次重要改革无不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推进的。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较发达的江苏省而言,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对于促进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建设经济强省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作保障。江苏省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4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88.3亿元,比上年增长8.7%。目前,江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与江苏省经济发展相匹配,2014年江苏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080.0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接近60%,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达到1,671.68亿元,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超过80%,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投入的比例也提升至80.37%。可以看出,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强有力保障。
(三)新形势下江苏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机制。加快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坚实基础,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有力保障。在当前江苏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强化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协同融合,对于加快江苏省经济、社会、环境、文明等各方面建设,尽快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协同融合机制的构建也有了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
江苏省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目前职业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例,为了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2007年江苏省启动了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经过8年的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江苏省拥有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0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江苏省将建成40所示范高等职业院校。示范高职院校项目的实施为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了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职业教育发展也遇到了新问题。一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深化问题。通过对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对于如何切实保障多主体办学模式下各参与方的权益,实现多方合作、互利共赢存在一定的困惑。比如,仅就校企双方的合作而言,在企业和学校利益诉求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实现两者的紧密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并不容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关注的是人才的联合培养、科技项目的联合研发等,而企业更多地关注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经营业绩的增长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并不注重。甚至有些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目的就是更加便捷和更低成本地使用高职院校师资、学生等相关资源,或者借助学校的科技研发优势,实现产品技术的突破。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源就是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二是目前缺乏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系统性总结。江苏省大力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建设一批具有办学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的、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供经验借鉴。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及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经验总结,对于普通高职院校的指导作用不强;三是新形势下江苏职业教育继续发挥引领示范效应的难度加大。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产业发展的优化提速以及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江苏省要想保持引领示范的地位,就要积极适应国家新的宏观政策导向,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成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把握科学研究新方向,拓展社会服务新领域,以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性工作思路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江苏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建设新江苏、实现“强富美高”的建设目标来推进,探索政行企校等多主体共同办学的管理体制和多方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强调管理职责的明确化、具体化,运行机制的有序化和高效化,探索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策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新江苏建设。
(一)深化政行校企多方办学体制机制。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政府部门应给予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保障,并且在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行业协会等组织在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角度对高职院校办学进行指导,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企业作为人才的主要需求者,应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建设新江苏的目标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政校合作、行校合作以及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多方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多方管理体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机制。江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下和现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办学体制机制的深化。在建设新江苏,实现“强富美高”的目标体系中,经济强是基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确保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是实现百姓富、环境美和社会文明程度高等目标的保障。因此,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要适应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进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协同融合。在具体措施方面,可以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并给予示范区完善的扶持政策和更加优良的办学环境,以帮助产教融合示范区探索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积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继续发挥职业教育引领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保障机制。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政策的扶持。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近年来江苏省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等多项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建设新江苏形势下,江苏要准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及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从政策层面为职业院校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提供有力保障。
[1]姜大源.对职业教育新常态的寄语与期盼[J].教育与职业,2015.1.
[2]何国清.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途径和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3]苏志刚.创新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J].教育研究,2008.10.
[4]黄耕.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是可持续发展之路[J].管理观察,2014.6.
[5]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2015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编号:15SYB-024)阶段性成果
G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