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楠
(河南中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46)
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亚楠
(河南中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分析了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水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健美操;普选课
0引言
健美操以美观的动作、欢快的节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它融合了舞蹈、体操的优点, 在音乐伴奏下,利用多种器械、徒手的套路动作练习及基本动作练习,使人们达到健心、健美和健身的目的.健美操目前已经是高校体育选修课,因具有表演竞赛、心理调整、健身美体、娱乐休闲等功能而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在高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1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条件有限.有些高校的健美操教学条件较差,没有专业的健美操训练教室,也没有钢架、镜子等必要的教练器材,学生只能在水泥地上进行练习,这样有可能损伤到学生的足部肌肉和膝关节,也不能自我纠正错误动作[1-2].
(2)对健美操普选课的认识错误.很大一部分男学生都认为健美操普选课不太适合男生参加,属于女生的“专利”,因此,从内心对健美操予以排斥,也限制了健美操普选课的广泛普及.
(3)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健美操是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项目之一,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是健美操专业,有些是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兼职教健美操,这样一来,就很难正确教授健美操的技巧和知识,达不到教学要求.
2如何提高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水平
2.1加大场地建设以及器材的投资力度
场馆设施是开展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也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的较好反映.针对目前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条件有限的问题,高校应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加大场地建设以及器材的投资力度.例如,设立专门的健美操教室,购买一些高质量的健身器材、音响设备,教室内还配置有练功扶手架、大镜子、地毯等必要的设备,以便满足健美操普选课的教学需要.若部分高校由于条件有限而不能购置良好的场地及器材,那么教师应结合学校的现状,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关节,可以选择较软的草地进行教学;没有大镜子来自我纠正错误动作,可以分组练习,让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纠正对方的错误动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4].
2.2更正学生对于健美操普选课的认识
健美操其实不仅是女生的“专利”,也是男生的选择.健美操时而刚健有力,时而轻柔唯美,女生的温柔和男生的健美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进而提高内脏器官(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机能,有效改变体质、体重等,增强体质,发展柔韧、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运动素质.此外,与其他有氧运动项目不同,健美操不仅能够带来较好的健身效果,而且能够让人产生愉快、轻松的心情,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健美操是一种美的享受,有音乐、有舞蹈、有力度,也有强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从点滴的细节中找到与专业相似的感受,进而产生一种艺术创作的灵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力争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锻炼功能都讲清讲透,韵律一动,姿势一摆,动静组合,以美的形态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健美操远远超出了健身的要求[5-6].最为重要的是由此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独特气质,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就会得以改变.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健美操普选课的投入程度和喜爱程度,因此,提高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着重打造一支业务水平较高、数量充足的健美操教师队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实现为目标,积极调整人才发展战略,从人才库的建立,到人才的合理调配,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自学考取有关健美操证书,在学习巩固健美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经验交流,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现有健美操教师的教学水平.
2.4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第一,在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设良好条件,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各自层面上都有所提高.第二,教学目的明确,健身实用性强,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自主编排健美操动作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狠下功夫.第三,课堂授课内容丰富充实,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要具有创新性且运用得当;教学组织严密、流畅、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效果优良.第四,教学内容要始终关注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和良好身体姿态的形成,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贯穿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和自我体态的修炼,能有效促进和发展学生追求美、鉴赏美的艺术素质.
2.5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在教学领域中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健美操普选课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是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或辅助教的工具,而是要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多重交互、自主探索等学习环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整合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一个色彩缤纷、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多方位、立体式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在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健美操普选课教学的有效性,丰富教学手段,还能全方位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达到健美操普选课的价值取向.
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措施主要有:①利用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教学既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又能够将教学过程用动画、声音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让健美操普选课教学变得更加直观,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②借助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理解健美操相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互联网做好相关信息搜集、信息整理的工作,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将所收集的信息资料与老师、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才能够提升学生理解健美操相关知识的能力,为学好健美操普选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6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2.6.1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正确对待
(1)要坚信学生都能够学好健美操普选课.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健美操普选课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条件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所以,教师切记不可将“弱智”与差生简单地画等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后天影响、先天素质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要对这种客观差异予以正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2.6.2正确处理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的关系
(1)教学内容务必要基于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大纲要求,确保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他们尽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
2.7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学评价的规范,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不能仅仅采用期末技术考核这种形式,而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考核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考核重点不应放在技巧掌握、技术能力方面,而应该多考查学生对于健美操的理解和认知.另外,考核评价不能只在期末进行,而应该在整个学期中都有体现,尤其是要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这样才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
3结语
总之,健美操是一项动作多样、知识面广、更新速度快、技术环节多的运动项目,为了能够在高校中更好地促进健美操的普及,在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中应基于健美操运动特点、兴趣爱好、身心特征来全面提高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阳. 高校健美操选项实施探究教学的实验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7(6):120-124.
[2]文丽妮,文永光. 健美操专项课培养学生实践和创编能力的实验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15(15):110-114.
[3]黄静,张崇光.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本科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武汉大学健美操课程改革为个案[J]. 湖北体育科技,2009,20(5):178-183.
[4]金新玉. “三阶段”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3):170-177.
[5]赵华. 合作学习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体现教学目标的实验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2(1):180-183.
[6]萧林静. “学习型组织”健美操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25(1):145-149.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erobics Public Class in Colleges
LI Ya-nan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e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450046,China)
Abstract:The exiting problems of aerobics public class in colleges are analyzed, and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of aerobics public class is carried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author’s experience.
Key words:colleges; aerobics; public class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834(2015)02-0085-03
doi:10.3969/j.issn.1007-0834.2015.02.023
作者简介:李亚楠(1965—),女,河南郑州人,河南中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健美操.
收稿日期: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