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冬虫夏草贸易初探
毛瑞
(兰州大学 民族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730020)
摘要: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主要产地,虫草贸易增加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改变了牧民的生活面貌。但是在兴盛的虫草贸易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果洛州的虫草贸易现状,指出其中的几点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促进果洛州虫草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果洛州;虫草贸易;问题;措施
收稿日期:2015-04-20
作者简介:毛瑞(1990-),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民族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3;S567.3+5文献标识码:A
冬虫夏草(藏语称雅札贡布)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之一,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冬虫夏草在我国及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我国是最早记载虫草的国家。早在公元1756年,清朝赵学敏就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脏以上绝类蚕”,“冬虫夏草”之称由此而来。吴洛仪在《本草从新》(公元1757年,清雍正、乾隆年间)上更进一步说:“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以后,在徐后山的《柳崖外编》、朱排山的《柑园小识》,陈墉的《得散轩丛读》等书都论及虫草。传统的中医认为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等功效。而当代药理学也同样认为,冬虫夏草具有抗肿瘤、抗癌和抗病毒等能力,同时,在免疫调节、降低胆固醇和抗氧化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的地区,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个省区的高寒草甸草原中均有分布,并以西藏那曲地区、昌都地区,和青海玉树州果洛州为分布中心。冬虫夏草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一般生活在土壤肥沃,疏松的高山草甸上,它要求土层深厚,水分适中。同时,对湿度和温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虫草品质也有所不同。冬虫夏草的成熟期一般各地不同,以果洛州所在的三江源为例,成熟期一般是在五月中旬到六月底,整个采挖期也只有40天左右。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冬虫夏草,冬为虫,夏为草。但其实冬虫夏草既不是虫也不是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冬虫夏草是由冬虫夏草菌寄生蝙蝠蛾昆虫的幼虫而形成的菌虫复合体,是一种真菌。[1]23
由于冬虫夏草的奇特功效,近年来,市场对于虫草的需求逐年增加,虫草的价格也逐年攀升,现在,每公斤虫草的价格高达十万元以上,[2]因此,冬虫夏草又被称为“软黄金”。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以青海省为例,每年进入三江源保护区挖掘虫草的人员超过十万人,而整个果洛州的常住人口也只有十万人。虫草的大量挖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催生出许多问题并亟待解决。下面就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谈谈当地虫草交易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东临甘南藏族自治州,南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与玉树藏族自治州毗连。北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相依。总面积为7.8万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气候,具有显著的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果洛州海拔高,易受北方和西北方的寒流影响,日照时间长,降水量较多,蒸发量大,多阵性大风。年均气温零下4℃,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为400~760毫米,素有“北方气候南方雨”之说。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海拔低,多丘陵,地势平缓;西北海拔高,多高山,坡陡谷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境内雪峰耸立,山脉交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果洛州被列入全国最大的自然环境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
果洛州成立于1954年,总面积7.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辖6个县,44个乡(镇),182个牧委会,总人口15.36万人,藏族人口占90.95%,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经济社会发展较滞后、单一民族成分比例最高的自治州。[3]89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果洛州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以前主要是畜牧业。随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果洛州大范围开展退牧还草、限牧育草、封山育草和以草定畜工作,人们的主要生计方式由畜牧业转为采挖虫草和劳务输出。而随着近年来虫草价格的持续走高,虫草收入已经成为当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4]2013年全州共采集虫草8700公斤左右,牧民人均虫草收入达1010元,比2012年增加了20元,增长了2.02%,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4.28%。
为保障当地农牧民的利益,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继续加强限采措施。关于果洛州虫草采挖政策,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着的。一开始,农牧民只是在放牧之余自由散挖虫草然后以较低的价格卖出,没有多大的利润。但是随着虫草价格在市场上的不断升高,大量外来人口开始进入果洛州采挖虫草,这损害了当地牧民的利益,于是当地政府开始出台相应的政策。这一时期以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可以称为“虫草开放时期”,而虫草开放时期又可分为两个政策时期即“对外禁采对内限采”时期和“全面禁采家庭内部限采”时期。[5]尽管政府在虫草采挖交易工作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虫草的过度采挖。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每年有大量人员进行虫草采挖的工作,甚至当地的学校的开学放假时间也要为因为从草采挖期而让路。[5]而虫草的限采政策近年来逐年实行的,由于执行力度不够,虫草限采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和贯彻。尽管当地政府禁止外来人口进入果洛州采挖虫草,但是还是有非果洛州居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并进行采挖。过度的采集和践踏,造成了草地的严重破坏,对土壤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害,虫草资源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又因为虫草对于生长环境极其的严苛,这就造成了虫草产量的逐年减少,不利于虫草贸易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收入不稳定、风险大。冬虫夏草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极其严苛,前一年的降水量和气温都对虫草的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影响。[1]103同时虫草的生长对土壤也有着要求,高山草甸土是冬虫夏草分布的主要分布类型土壤。湿度对冬虫夏草的生长亦有着一定的影响,大气相对湿度为80%~98%时,生长状况良好;干旱、大气湿度低于70%时,则不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不同环境下生长出的虫草品质不同,而虫草的品质,直接关系着虫草的价格,影响着人们的收入。因此,采挖虫草带来的收入极为不稳定。又因为虫夏草特殊的生长环境,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草甸上,采挖过程艰辛,容易出现人员的伤亡,采挖过程中风险大。
第三,收入差距大。虫草让一部分人发了大财,而另一部分人则沦为廉价劳动力。果洛州的虫草贸易主要发生在当地回族和藏族之间,当地藏族牧民将虫草卖给回族商人,然后由回族商人将虫草销往西宁等地,当地牧民并没有在其中获得太多利润。目前,由于现行的“全面禁采家庭限采政策”,虫草采挖成为家庭内部事务。因为草场归个体家庭所有,大部分草场都被承包出去了,老板就是牧民自己。草场承包商又转手承包或者雇佣农民工挖虫草。因此,拥有草地的牧民不用承担风险,赚取承包的费用,而被雇佣挖掘虫草的农民工则沦为廉价劳动力。
第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三江源保护区内,果洛州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青藏高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只知道虫草到了某个季节会自然长出来,因此只管采挖,根本没有保护的概念。同时,采挖人数的逐年增加和不适当的采挖,对草场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每年采挖过后遗留下的生活垃圾,也对草场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这极大地损害了果洛州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
第五,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秩序。每到虫草采挖时节,大量外来人员聚集,这给社会治安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而伴随着每年虫草采挖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仅影响了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影响了当地县乡政府其他正常工作的展开。同时,因虫草采挖而产生的社会矛盾纠纷增加,刑事治安案件频发,影响了社会治安,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虫草市场的火热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牧民的生活状况,反而对他们赖以生存、世代居住的草原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如何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加强对于采挖虫草的监管。尽管从2001年开始,果洛藏族州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同时结合本州州情,确立了“生态立州”的方针,加强了对于虫草采挖的监管。然而由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每年仍有不少非本州人员进入果洛州进行虫草采挖,这极大地损害了本州农牧民的利益,也加剧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加大监管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公安、工商等各个部门应当联合执法,对于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外来人员,加大处罚力度,必要时,还可运用法律手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草原是果洛州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过度和不恰当的虫草采挖正在逐渐摧毁他们的家园。宣传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对牧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到草原为牧民开办讲座和学习班,对采挖虫草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教学,使牧民可以学习到科学的虫草采挖方法,为牧民灌输一个可持续的理念,使牧民自己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家园。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偏远,区位偏僻。历史上既无商贸要道也无重镇要塞。交通电力等基础措施等长期滞后,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密度小,等级低,交通数量有限,而且绝大部分靠国家投资,无铁路和航空,运输功能单一。[3]由于受人口数量,社会发育程度的影响,通讯信息业也极为不发达。因为受到以上各方面的限制,尽管果洛州虫草产量高,品质好,但是仍然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虫草主要以向外输出为主,当地居民获得的利润微薄。因此,基础设施的问题亟需解决,只有先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问题,才能推进果洛州虫草市场向更高的产业链迈进。
第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果洛州,每当到了虫草采挖季节,当地的学校都要放假让学生去帮助家里人挖虫草,连小学生都是如此。又因为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当地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众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当地采挖虫草的大军中,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当地青少年的文化水平,让更多的人走出果洛州学习文化知识,为果洛州培养有素质的高科技人才,帮助果洛州更好的发展,这一点刻不容缓。
第五,调整产业结构。果洛州幅员辽阔,山坡、河谷、滩地分布着广阔的天然牧场,是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畜牧业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经济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和牧民生活中占绝对地位。除了每年农历三月到六月采挖虫草, 牧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牧场放牧,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与当地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天然优质的牧场外,果洛州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等等。然后由于基础设施的短缺和资金匮乏,这些产业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资金的投入,帮助果洛州从单一的依靠第一产业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除此之外,由于果洛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地区,有着浓郁的藏族风情,同时,在果洛州境内,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因此果洛藏族自治州可以积极开发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第六,开展特色藏中医文化。在果洛州境内,除了著名的冬虫夏草之外,还有着许多其他珍贵的中药材,例如大黄、贝母、知母、秦艽、当归、党参、川芎、黄芪、雪莲、蕨麻等。另外,在果洛州内还有着优秀的藏医传统,有过许多有名的藏医,例如徳合拉·脑日吾,康仓珠嘉、卡洛,等等,他们都医术精湛、藏医药学知识渊博。[3]263因此,果洛州发展藏医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果洛州藏医学,开发其他中草药材,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也能在一定程度平衡市场对虫草的过多需求。
第七,开拓市场,创立品牌效应。尽管果洛州虫草产量高,品质好,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果洛州的虫草仍然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中间商然后再由中间商以更高的价格转卖到各地,并没有实现与市场的真正对接。并且果洛州的虫草没有形成一个特有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因此,当地政府应当通过招商引资等各种手段,建立将虫草直接销往各地的统一市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各种电视媒体、网络等方式,创立独有的品牌效应。
第八,继续稳步开展劳务输出模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当地就业机会少,又加上当地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早婚早育观念盛行,人口多,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因此,开展劳务劳务输出可以有效地解决劳动力剩余这一问题,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同时也能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安定。这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果洛州,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有着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能源,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有淳朴善良的藏族人民,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有世代传唱的格萨尔。但是因为地理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当地人民仍然生活在一个较低的生活水平中,冬虫夏草作为果洛州的特有资源,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地人的生活面貌。如何让生活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的更好,这需要果洛州人民和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草原监管中心.冬虫夏草资源与环境:2010年冬虫夏草国际会议报告集[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建财.果洛州虫草资源管理及现状[J].青海草业,2003,12(1).
[3]《果洛藏族自治州》编写组及修订本编写组.果洛藏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陈燕.果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2).
[5]才贝.论藏区冬虫夏草的交易模式:以青海省果洛藏区自治州虫草的流动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4(1).
责任编辑:何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