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制造黑龙江问题的过程及影响
马修松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541001)
摘要:沙皇俄国作为内陆国家,为了谋求世界霸权,将目标瞄向了远东地区,尤其是沙皇俄国经过彼得一世的改革后,加快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最典型的就是制造黑龙江问题。黑龙江问题的产生对沙俄、中国、日本等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沙俄;黑龙江;中国东北;影响
收稿日期:2015-05-06
作者简介:马修松(1987-),男,河南商丘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世界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及国际关系史。
中图分类号:K249.105文献标识码:A
沙皇俄国自彼得一世起,不断谋求海权的扩张,并由此实现了由地域性蚕食向世界性侵略体制的过渡,而从陆地到海洋的转变就是这种新的侵略体制确立的重要标志。[1]85回顾历史,从北方大战到历次俄土战争,从克里米亚战争到英俄争夺波斯,从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到日俄战争,从朝鲜战争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南下政策指导下的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活动,上述种种历史事件的背后,无不存在着俄国谋求在暖水区域获得不冻港以及出海口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的现实考虑。1913年沙俄海军司令部在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报告中就将从日本海通向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作为俄国必须保障的海路之一。[2]91-92而黑龙江问题的出现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沙皇俄国谋求海权扩张的外在表现。
一、黑龙江问题的缘起
1636年,俄国人阿维尔基耶夫到达石勒喀河与额尔古那河的汇合处,成为第一个到达黑龙江的俄国人。1643年雅库茨克首席总督派遣一支由波亚尔科夫率领的132人的队伍从雅库茨克向南前往黑龙江,共历时3年。一路上他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影响,却没有看到清朝军队,因为此时清朝军队都已经进入关内。他们得出的印象是俄国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就可以占领黑龙江流域。自此,沙俄便对中国的黑龙江虎视眈眈。
面对少数兵力把手的黑龙江,沙俄多次派出探险队由雅库茨克向南远征,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巴罗夫的两次远征。沙俄远征队不仅进行劫掠,而且强迫当地居民承认自己是沙皇的臣民,缴纳贡税。同时,沙俄远征队的活动范围甚至越过黑龙江,进入松花江流域。1651年10月,在当地少数民族的恳求下,清军在黑龙江以南的乌北拉村进攻了沙俄远征队,这是中俄两国军队间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在此后的30年中,中俄军队多次在黑龙江流域发生战斗,但由于兵力有限,清军始终不能把沙俄势力彻底清除,不过这也使得沙皇俄国谋求迅速占领黑龙江流域的计划未能实现。沙皇俄国于1665年占领了雅克萨地区,并将其作为领土扩张的重要据点。沙俄由于从雅库茨克南下进入黑龙江流域路途困难,转而由贝加尔湖东岸向东进入黑龙江流域,为此沙俄占领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地区。在此期间清政府多次派人到向沙俄表达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愿望,沙俄不但不接受,反而加强了在雅克萨的军事战备,这迫使清政府决心用武力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充分准备后,在1685年到1687年间,清政府在两次雅克萨战役胜利后,迫使沙俄政府同意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1689年,中国和沙俄在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虽然《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迫使沙俄拆毁了黑龙江沿岸的所有俄国村屯,居民被遣送回西伯利亚。但是边界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黑龙江沿岸各地“成为位于两国之间独特的中立缓冲地带。”[3]26
二、黑龙江问题的发展
俄国在经历了彼得一世的改革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东方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此时,沙皇也逐渐意识到黑龙江地区对俄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彼得一世就曾对海军上将缅希科夫指出占领黑龙江对沙皇俄国以后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3]30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先后两次派遣使团前往中国,但都集中于贸易问题,对于中俄边界问题予以回避。彼得一世去世后,在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彼得二世期间,对于黑龙江问题依然采取回避的态度。萨瓦·卢基奇·弗拉基斯拉维奇——拉古津斯基使团在其给沙皇呈报的奏折中写到:“当中国人看到在边境修建起这些正规要塞,看到一切安排都井然有序时,就会恪守已经签订的条约,因为他们害怕战争。如果在边境上秩序混乱,那么几年以后中国人又会重新提出关于划分石头山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土地和各个河流的要求。根据御前大臣戈洛文签订的涅尔琴斯克条约,关于划分这一地区的边界问题,要留待以后解决。而现在,按照我所提出的草案,费了很大的周折,这一问题也是规定留待以后解决。”[4]172足见当时沙俄政府极力通过拖延来试图达到其对黑龙江沿岸的实际控制。
18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一系列边境事件特别是阿睦尔撒纳事件以及蒙古地区的骚动,清政府对沙俄采取敌对态度:中断恰克图贸易,将贸易地点移至库伦。清政府也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力量。而沙俄此时正在忙于欧洲事务,在此种情况下,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批准了外交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增加西伯利亚边境军队和修建若干防御工事的报告,并训令不得触怒中国政府,用贸易上的优惠条件将更多的黑龙江沿岸居民吸引到沙俄来。此时,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公然把夺取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2]10519世纪时,中国国力出现衰败的景象,随着欧美列强加强对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及中国国内矛盾的不断尖锐,俄国政府开始对远东事态重视起来,以巩固它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而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惨败,使得沙俄开始违背尼布楚条约,大规模地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一些主张领土扩张的狂热分子,开始鼓吹要彻底解决黑龙江问题。1850年8月,沙俄海军占领了黑龙江口的庙街。而且尼古拉一世在1850年12月末的训令中指出:“俄国的国旗一经升起,就不应该再降下。”[5]1171853年沙俄又占领了黑龙江口地区。沙皇从1854年至1857年先后组织四次阿穆尔考察队,对中国的黑龙江地区考察,加快了对中国黑龙江地区的侵占步伐。
三、《瑷珲条约》的签订与黑龙江问题的解决
尼古拉一世去世后,沙俄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加快了对黑龙江地区的侵略步伐。[6]1191856年,沙俄将黑龙江下游地区划入以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为中心设立滨海州行政区。1858年5月22日,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穆拉维约夫指出中国与沙俄必须以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为界。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最终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中俄瑷珲条约》。条约将黑龙江及松花江左岸和额尔古那河至松花江海口划归沙俄。该条约在《中俄天津条约》中得到了事实上的承认。中国与沙俄就黑龙江问题也暂时达成了协议。而中国也就此失去了黑龙江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仅仅两年后,沙俄政府就违背诺言,加紧侵略中国的乌苏里江地区。沙俄侵略者公然声称要以占领黑龙江的手段来实现沙俄对乌苏里江地区的占领。[7]166为了实现其对乌苏里江地区的占领,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沙俄又吞并了《瑷珲条约》中所规定中俄共管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丧失了在日本海的海岸线。而沙俄所谓的黑龙江问题也得到了最终解决。
四、黑龙江问题的影响
沙俄通过制造黑龙江问题侵吞了中国大量的领土,使我国失去了东北方向的海岸线,恶化了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而沙俄通过黑龙江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太平洋地区扩张的野心,这也是沙俄积极推行远东政策的重要一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地区的侵略和扩张,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
沙俄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其他列强的不满。英俄在19世纪末为了争夺亚洲霸权,发生了“巨文岛事件”。远东力量相对薄弱的沙俄意识到加强远东存在的必要性,加紧了“远东政策”的实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张俄国在远东的利益,重用别佐勃拉佐夫等主张东扩的大臣。别佐勃拉佐夫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指出沙俄在远东地区建立霸权对俄国相当重要。[8]113这就使沙皇进一步相信东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对中国侵略的野心越来越大,为了独揽亚洲及太平洋霸权,并进一步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沙俄积极推行“远东政策”。正如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所说的那样,沙皇不仅在谋求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甚至中国的西藏也在其规划之内。[9]44在沙皇日渐膨胀的野心面前,“远东政策”进入了全盛时期。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脱亚入欧”,并且积极谋求对外扩张。俄国“远东政策”的实施,也是对日本在东北亚地区领导权的挑战。这也是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所不允许的。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的矛盾,也预示着一场战争不可避免。[10]87而美国为了达到向远东扩张的目的,支持日本对俄战争,打破俄国的“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入到中国东北。[11]62在沙俄不断谋求在中国东北地区扩张的情况下,“英日于1902年结成同盟;美国则直接向日本保证:一旦发生日俄战争,日本一定会得到美国的援助;德国更独自打算通过使俄国陷入远东事务而削弱法俄同盟的目的……而俄国在外交上却愈发强硬,坚持独占中国东北、朝鲜方针,对日本丝毫不做让步。”[12]68在此种情况下日本积极备战,日俄战争一触即发。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组.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山东大学历史系编写组.海洋争霸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卡巴诺夫.黑龙江问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4]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1619—1792[G].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郑先武,文波,李凤艳.海洋的诱惑:沙俄扩张实录[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
[6]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沙俄侵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7]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8]苏俄国家中央档案馆.日俄战争[M]//摘编自库罗巴特金、利涅维奇日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9]维特伯爵.维特伯爵回忆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10]黄定天.论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J].东北亚论坛,2005,14(4).
[11]高乐才.日俄战争前后美国远东扩张政策与日美对中国东北铁路的争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2]王树威.浅析近代俄国远东港口的选择[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
责任编辑: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