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湖湘高等教育学者高峰论坛于2014年11月在湖南工业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学术评价与学术激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中国高校科技》等湖南省省内外40余名高教界知名学者、杂志社主编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
科教融合是新的高等教育理念,是学术评价的理论基础。这一观点引发了大家的探讨。中国大学为何不能跻身世界一流,这固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但过时的教学方法也难逃干系。《中国高校科技》执行总编马海泉教授认为大学本来就是科教共同体,人才培养是根本,科学研究则是生存必需,两者是一种相互支撑的耦合关系,科教融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中国人大周光礼教授认为高校要做好科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大学学术是一种理性思考,应该是运用学术界承认的方法并努力探究的新知识,而博耶学术模型认为发现的、综合的、运用的和教学的艺术相互影响、动态变化,形成了学术整体。因此,大学要坚持科研的育人性,解决科教分离异化的问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材料,用高质量科研支撑教学,同时使学生参与真实情景的,或虚拟的科研项目以获得纽曼所称的“缄默知识”;学术评价也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行政主导、形式评价、外部评价、定量评价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同行评价、内容评价、专家评价、定性评价为主,注重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湖南师大刘铁芳教授认为坚持科研育人、学术评价去行政干扰等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从国家治理层面才能解决。但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则认为,高校投入科研过多,已经对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如职称评审、评聘往往看重的是科研,而科研考核又急功近利,如何权衡,值得研究。
二
真的有中国学习者悖论吗?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我国基础教育成绩辉煌,从奥赛成绩、留学生成绩以及PISA检测成绩等可衡量的指标来看尤甚。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成绩巨大,但同时存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应用型人才缺失,顶级人才差距明显,原创力成果不多,专利申请数量也很有限。为什么基础教育的辉煌不能延续到高等教育,乃至各个行业,无法产生巨大的创造力?首都师大石鸥教授就此认为,“钱学森之问”的破解之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涉及制度、文化,乃至教育本身。尤其是基础教育“痛苦的成就,问题很多”,太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情感、价值、态度、身心健康等培养,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育。教师一定要精心思考“教什么、怎样教、教谁”等问题,在学生最宝贵的时间教最重要的内容,使学生乐于学习,乐意接受新事物,不厌学,发展后劲足。刘铁芳教授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匮乏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不管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都离不开文化层面的培育。只有全社会尊师重教,崇尚知识、崇尚学术,教育才有希望。
三
“学术要唯实唯新,学术要戒浮戒躁”,这点与会专家广泛认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编姜嘉乐教授认为,论文不应该是学术成果的唯一载体,论文的数量也不能代表国家的学术水平。学术更应该面向应用、专业、技术,强调实践。由实践驱动的教育改革不会降低对理论的追求,反而它的综合性更高、知识面更宽、教学方法更活。论文不尚空谈,也不应该无病呻吟、自话自说、化简单为复杂,而应该坚持问题导向,面对真实的、重要的、现有条件能解决的、别人没有解决的或者别人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用统一的逻辑、创新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确无误地加以解决。教育是有阶段性的,不能透支小孩未来,搞强化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首害在于基础教育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刘铁芳教授认为如果学术失去影响力,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又深入浅出。湖南省教科院段慧兰副所长则呼吁学者要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服务政府决策,推进教育改革。
四
学术评价也不要崇洋媚外,倡导学术自信。中南大学张少雄教授认为雇佣式的研究势必消除大学的独立性,大学应该提倡超越社会经济需求的理性的自由式研究。学术评价尤其不能崇洋媚外,单纯以在国外杂志发表为荣,这势必会丧失或削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湖南师大张传燧教授认为,大学学术评价不是一个新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高晓清教授认为,学术评价要自下而上,坚持专家评价,尤其是学术委员会要得到广泛认可;中南大学姜国均教授认为,学术是一种永恒的“游思”,“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学术要提倡独立精神,崇尚自由,淡泊名利;湖南师范大学徐超富教授认为,当前学术评价的乱象祸在过度量化,背离了学术真谛,弱化了专家作用。学术评价既不能让“以量代质”成为一种常态,也不能让专家评价成为一种点缀;湖南工大刘宇文教授认为,学术评价虽然存在一些乱象,但肯定要有,其关键是要有个好的评价机制,应该加强学术评价中国化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树立学术自信。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