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

2015-03-28 05:5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闻节目民生

谢 思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民生新闻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面临同质化的尴尬,节目竞争日趋激烈。从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维护受众黏度成为这类节目发展的主要问题,其解决方法在于节目的差异化、个性化。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除了内容选题外,主持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主持人是民生新闻节目的重要元素,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 《钟山说事》,主持人钟山以其憨厚正直、敢爱敢恨、犀利尖锐的形象被受众赞为“最有血性民生时政主持人”并深受受众喜爱,让节目拥有稳定的高收视。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节目与传统新闻节目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简单报道新闻内容,还需要点评,甚至采访、提供帮助等,语言风格上摆脱端正严肃,呈现亲民的特点。这些差异是由民生新闻节目性质决定的。

一、民生新闻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978年台湾地区创办的 《民生报》,定位为民生新闻的专业报纸,明确打出了民生新闻牌。《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齐鲁晚报》等,也都有民生版或民生新闻版。虽然民生新闻早已有之,可 “民生新闻”这个新闻术语直到近年才出现。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起源于 《南京零距离》,由江苏电视台 《南京零距离》创办人景志刚先生提出。2002年以来,以 《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出现了许多优质的民生新闻节目,使民生新闻这个概念为人们所熟悉和认可[1]。

目前,业内对 “民生新闻”并未给出一个标准定义。众多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 “新闻类型”,是从 “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一类新闻;部分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 “新闻体裁”,其 “主要形态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体裁”;也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价值取向”,“并不是一个关乎新闻体裁样式的专业性概念,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的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还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风格或手法运用;或从 “科学社会学的范式理论”出发,提出民生新闻是 “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1]。纵观以上说法,民生新闻主要是指带有地方化、平民化特性,以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为主体内容的一种新闻类型。

民生新闻节目获得收视保障的前提是贴合民心,从节目选材到节目制作,需把握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三大民生新闻节目特征:(1)平民视角,以百姓视角为切入点,用受众喜爱的形式报道新闻;(2)民生内容,以广大受众最关心的内容为题材;(3)民本取向,以一种对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姿态,表达一定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

自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推出 《南京零距离》获得受众好评和高收视率回报后,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在面临收视竞争激烈的压力下,各民生新闻节目不断调整节目策略,发展了民生新闻节目的节目形式:如央视 《24小时》直播形式,湖南卫视 《平民英雄》访谈类形式,陕西电视台的 《周姐帮忙》服务类形式等。节目形式的多元化要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充分发挥意见领袖、把关人等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其成为节目十分重要、基础的元素和符号。

二、主持人:民生新闻节目的重要符号

近年来 “民生新闻”遍地开花,成为电视新闻的实践浪潮。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民生新闻在主持风格、节目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较大的创新和突破。与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相比,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利用电视媒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主持人这一灵活可变的元素。节目传播具有人际化的特点,主持人成为了节目与受众进行交流的桥梁。主持人的风格定位自然成为节目品质内涵的呈现手段,影响受众对节目的认知;而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展示的个人魅力也必然会感染并影响受众,直接影响受众的节目关注度。民生新闻电视节目应充分利用主持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 “人际化”优势,为新闻节目注入了 “平民视角”、 “民生内容”、 “民本取向”的特点[2]。如 《南京零距离》节目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同类节目难以复制的原因就是主持人孟非。其语言体系的思辨性,让其主持很好融合了理性与情感两个向度。孟非能够瞬间挖掘到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要素,提炼出独特观点,并以一种洗练的话语方式表述出来,既有言辞批评又有嬉笑怒骂更有真情流露。感性与理性的综合表达,既张扬了主持个性又不失深入的思考,避免了庸俗、低俗、媚俗和哗众取宠。《南京零距离》节目的成功所带来的启示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定要充分发挥主持人符号这一元素,提升节目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3]。

囿于多元化的受众需求,电视 “民生新闻”节目赋予主持人更多的角色和身份,主持人展现节目更多的服务功能。节目主持人通过多重角色转换、叙事方式运用、个性化形象等途径,使节目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在尊重受众知情权基础上,尽可能博得受众喜爱,满足受众节目互动的愿望。将主持人定位与节目定位相贴合,用主持人符号建立节目品牌效应,才有可能从众多民生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

三、主持人定位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民生新闻信息是以 “使用与满足”为基础,随着媒体技术、媒介形式的发展,受众不再只是满足于对信息了解的基本需求,受众渴望互动、参与。因此,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主持人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达者,变为了信息传达者、新闻评论员、社会监督员、事件参与者、舆论领袖等拥有多重身份的角色。

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编排、受众需求恰当地进行角色转换。对事件进行播报时,主持人要抓住受众心理需求,遵循受众新闻信息的解码标准,通过平民化视角,以群众的角色进行事件的客观讲述。在合适的地方进行质问,在一系列的提问中挖掘出事件的价值,并引出较为深刻的事件点评,转化为深度评论员,在为受众挖掘事件真相的同时发挥出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直播类或热线服务类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甚至需要去参与到事件中,帮助受众去解决民生问题。

(二)巧妙运用叙事方式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决定其主持人叙事方式的灵活性、亲民性。

1.个性化传播。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是电视节目激烈竞争背景下传播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走向。民生新闻节目,使新闻主持人的要求由 “播报字正腔圆、外形端正严肃”转向了对 “个体特征”的发展。张建赓学者认为:“《南京零距离》选择了堪称 ‘另类’的主持人,他的 ‘个性’不光是在形象上 (光头),更在于其主持的独特风格,即平和中不失刚性,幽默中包含冷峻。”[4]主持人可以通过服饰、发型、肢体语言、面部神态等外部形象,借用地方方言、地方语系等地方特色,塑造自己与众不同的主持风格。

2.平民化视角。民生新闻主持人应该要从事件不同的人物立场来分析、看待问题,尽可能贴合群众角度去切身感受、报道事件对群众的影响。此外,用平民化视角也有助于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如 《钟山说事》在节目选材上并不排斥硬新闻,但它会将硬新闻进行软化处理,即寻找硬新闻的小切口,以更低、更接地气的视角把时政新闻平民化,从而让老百姓更乐于接受也更喜欢看。比如就兰州自来水苯超标这一硬新闻,主持人钟山这么介绍:“抢购,又见抢购。4月11号兰州市民纷纷涌上街头,冲进超市,钻进小卖部,甚至开车跑到附近的城市去抢购,抢购什么?抢购水。抢购的恐慌四处弥漫,就连500ML的瓶装纯净水卖到10元一瓶都挡不住脱销的节奏。这是什么情况呢?原来市民们惊慌失措的源头就是自来水出问题了。”接着就说苯的危害及老百姓的反应,使这样一个硬新闻始终从老百姓角度切入,通过个人体验呈现事件本质,挖掘最贴合普通老百姓利益点的政府行为去编排节目内容,让这类硬新闻也能贴近平民生活,受到老百姓关注。由此可见,主持人报道需尽可能贴近百姓生活,运用平民化视角报道新闻,拉近受众距离[5]。

3.亲民化、特色化语言风格。因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受众对同类节目的期待心理也不尽相同。节目主持人应根据节目受众、内容、定位等设计自己的语言风格,使主持特色与节目定位、报道内容、节目氛围融为一体。如新闻类节目要求主持人播报新闻时严肃、沉稳,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深度的新闻专题节目则要求主持语言深沉、凝重。而社教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则在热情深刻、富有哲理的同时,使节目轻松亲切、生动形象;娱乐性节目主持人偏向欢快活泼或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往往与其自身主观条件相关,包括主持人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气质内涵、文化修养等,特别是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是形成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主要因素。主持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6]。

民生新闻节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主持人用富于特色的语言和个性的主持风格,用老百姓熟知的语言表达方式去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让受众从心里就产生一种亲近感。因此,主持人的语言应力求通俗化、语态生活化。同时,民生新闻节目本就是为群众服务,主持人要将 “话语权下放”,以 “民众本位”的传播理念,树立 “平等”意识,充分运用语音、语调等元素,注意在言语中体现人文关怀,多与受众进行互动,积极引导受众一起讨论节目内容。作为地方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还可以加入地方语言特色,比如长沙的 “妹坨”、 “娭毑”,让新闻说起来更 “韵味”,更容易获得受众青睐。

(三)提升自身整体素养

基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拥有多重角色和身份,主持人除了具备最基本的播音主持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文史哲法等领域的知识,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以达到随机应变、详细解说、深度报道、正确引导的能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苦练内功加强对语言基本功的锤炼,掌握广博的社会知识和出色的采访写作能力,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洞悉百姓的心理和新闻事实的本质,还要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总之,在受众品位和需要不断提高,节目竞争不断激烈的时代,主持人应该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精益求精,把自己培养为 “全面型人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真实性,才能加强评论能力,强化平民特色,彰显人文关怀,才能当好“把关人”、“舆论领袖”等多重角色,更好引领公众意见。

(四)个人品牌化发展

在民生新闻节目争奇斗艳的竞争时代,仅靠主持人亲民化、通俗化形象,不能让节目具备竞争力,要想在众多节目脱颖而出,成为知名品牌节目还需要借助知名主持人的影响力。而知名主持人的打造是建立在个人品牌化发展基础之上的。只有将个人品牌化,成为受众喜爱关注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获取受众的文化认同与信赖,才能保证民生新闻节目的长久不衰。

个人品牌化,即打造主持人个人形象标签,提高自身与同行主持人的辨别度。主持人可以通过服饰发型、体态语言、脸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来树立个性化形象打造个人标签,如 《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的光头,辽宁卫视《说天下》主持人老杨爱舞扇;也可以通过犀利点评、地方方言等语言符号来建立自己的文化标签。作为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更要将个人品牌与所在节目定位相吻合,比如帮忙类节目湖南公共频道 《帮女郎》,主持人品牌化的打造要趋向年轻活力美丽热心肠,建立大妈大伯好女儿、幼儿少年好姐姐的形象标签,打造为市民们贴心的生活好帮手。

主持人作为电视 “民生新闻”节目重要的 “门面”,其风格定位和话语表现就是节目品质 “名片”。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定位是否正确关乎节目的长久生存。作为节目的重要符号,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找准定位,以个人品牌化进行个性化传播,与民生新闻节目一起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节目形态,为电视节目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发展。

[1]樊晶.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表述方式的优化研究 [J].中国城市经济,2011 (29):356-357.

[2]张明.电视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探析 [J].记者摇篮,2007(8):85-86.

[3]杨洪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J].当代电视,2012 (1):90-92.

[4]张丽群,王抒婷.论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J].传媒观察,2013 (1):43-44.

[5]万杏华.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平民视角 [J].新闻前哨,2004(12):53-54.

[6]马杰.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4):406-407.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新闻节目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