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海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如何把汉字写好早已成为一门艺术,而随着新的书写工具——钢笔的问世,硬笔书法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笔者拟根据自己多年来研讨硬笔书法的心得,结果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来粗浅地谈一下硬笔楷书的笔画书写技法问题。
汉字的基本笔画包括八类,分别是点、横、竖、撇、捺、钩、提、折。下面分别来讲一下。
楷书中的点丰富多彩,有侧点、垂点、挑点、撇点、长点等。点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都如人的眼睛,顾盼生情,非常传神。因此,点要写得圆满精致,或象高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势猛力足;或象苹果中的内核,浑厚圆润。
点是笔画和笔法的基础。所有笔画都是从点开始延伸的。它在书写结构组合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右点:写法是落笔要轻,向右下45°按笔,再顺势斜下顿笔,然后笔尖向左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线条由细到粗,颜色由浅到深。如:泛掠滨
2. 左点:写法是由轻到重,从右至左下呈15~20°,再顺势向直下,由快到慢按笔,然后笔尖向右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由细到粗,由浅到深。如:小滨东京
3.撇点:形似短斜撇,但更短小些。写法是向右下45°落笔,然后转笔向左下45°迅速撇出。如:六只总普
4. 长点:写法是落笔要轻,随着向右下方45°行笔逐渐用力,最后斜下按拉,顿笔回锋收笔。长点的形态,上细下粗,颜色从浅到深。楷书中有不少字的捺画是用长点来代替,故又称“反捺”。如:女以头不
以下是部分常用字,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丫主义六头半州小杰关羊佯以林示佘余似怀术住隹文齐伴坐座亚火炎伙仪侪差养美兵乒乓玉金奏
横,分为长横和短横。写好了长横,短横就好写了。我们平常讲汉字都是横平竖直,但我们写汉字的时候如果横是水平的,反而不好看,横平竖直主要是对宋体来讲的,如果要美观一些,精神一些,还是要把横向右上方稍微斜一下最好。古代的人讲究右为上,比如右丞相、右将军、右翼,椅子摆放以右为尊,对联也是以右侧为上联,读书更是从右侧先念,书法作为一种取之于生活的艺术品,自然也会有日常生活的影子,横斜就是一种体现。如:一二三青直言
写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顿笔,特别是收笔的时候,千万不要写成木棒状,当然也不能写成火柴头状,要轻轻往右下按笔,然后回收,顿笔在自然之间完成。具体讲,顿笔时,就象写右点一样,但不要把点写出来,轻轻向右下方按一下,然后回一下笔即可。切记,千万不要把右点写出来,写出来就成点画了而不是顿笔了,因为顿笔只是写笔画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的笔画。这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技法。
1.右轻横:因势向下凹,故又称凹横。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轻按回锋收笔。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如:土王五至
2.左轻横:因势向上仰,故又称仰画。写法是轻起笔,向右逐渐用力,最后轻顿笔回锋收笔,左低右高,左细右粗。左轻横常和左竖相接,在笔画中间,有时也可在第一笔。如:上正旦直
3.长横:因势向下覆,故又称覆画。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由于头尾用笔重,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如:下万不百。还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如:卫亚安青
竖画是一字之柱,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撑和保持重心、使字不致倒下的重要作用,所以作者把过去的“横平、竖直”的说法改成“横不平、竖必直”。
竖画的分类有:悬针竖、垂露竖、连接竖、挑钩竖、斜竖、短竖。
写好竖画可以掌握一口诀:竖是字之柱,支撑字稳固,主竖要垂直,短竖作辅助。
1.垂露竖:笔画两头顿笔,似一颗露珠垂持着,故称垂露竖。写法是,右下轻按顿笔,然后回笔向垂直下方行笔,行笔时,中段略提,长度差不多时,向右下顿笔回收。垂露竖两端较重、粗,中间稍细。垂露竖笔画坚韧挺拔,极富力感。如:下本未不信
2.悬针竖:笔画上顿下尖,似一根粗针向下倒悬着;悬针竖又称下尖竖。具体的写法起笔右下顿笔,然后回笔垂直向下行笔,长度差不多时,边行笔、边提笔,由重而轻,先粗后细,最后顺势收笔成悬针形状。悬针竖常用于主笔,即贯穿整字的最末一笔。书写悬针竖时一定要垂直向下,笔画一斜,字就会倾倒。如:十中千半针
3.连接竖:连接上横和下横的竖,常可省略起笔和收笔的过程,如:工王主里国(中竖和左竖)。连接竖又分:双连接竖和单连接竖,上面列举的字例都是双连接竖。单连接竖只有一端与横画连接,如:凶幽而吊
4.挑钩竖:竖画末尾挑钩的字,例如“丁于小内国(右竖)”等。
5.斜竖:斜竖多与横折和弯钩联系在一起,如:五七刀万瓦由
6、短竖:短竖和垂露竖书写方法基本相同,顿而转笔向下行笔,至末端回笔收笔。短竖较短,一般不垂直,多数短竖笔势上端微向左或右倾斜,左右两画短竖相互对应。如:四西南而曰一定要注意,写汉字时不管撇捺怎样,长竖一定要写直,直就是正,我们平常讲堂堂正正做人,写汉字也是一样,写长竖不能写弯了,更不能写斜了。以下是部分常用字,可以作为练习之用:一二三干上丰正十土圭士工川王非韭
独体字中有撇捺的字(长撇捺)。在汉字中,捺是一个很厉害的笔画,它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皇上,只要它一出现,其它笔画都要逊色,而撇则扮演了皇后的角色,只要捺出现了,她就会随着扩张权利,如果没有捺,撇就会失去光彩,变得和一般笔画一样。如:禾千牛
由于撇在字中的位置不同,它的形态、大小、长短、方向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平撇、短斜撇、长斜撇和竖撇。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是基本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就是力度、速度和方向上的变化而已。它的起笔跟竖的起笔完全相同,笔尖从左上向右下弧形入纸且在纸中继续弧形运行,到位后稍回笔顺势向左下行笔,用力越来越小,最后出尖,略带弧形,这是平撇、短撇和长撇的写法,行笔的不同表现在方向、力度和速度的不同变化上;竖撇又不同,它的前约2/3 是竖,后约1/3 是撇,可以认为是竖和撇合成的一个笔画,写法是先写竖到约2/3 时向左下弧形行笔,用力递减,最后出尖。
1.横撇。横撇属于短撇,一般位于字或部首的顶部。书写时,顿笔起笔,从右往左,略微向下书写,尽量平写,不要太斜。平撇对初学者难度较大,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很容易把平撇写成斜撇,需要特别注意。如:禾千爱笑垂毛
2.短斜撇。牛年生竺
3.长斜撇。人木火春
4.竖撇。月朋舟用周川
捺画是向右下方伸展的笔画,是一种重要笔画,捺画一般包括斜捺、平捺和反捺三种。
1.斜捺。斜捺往往与长斜撇结合在一起,笔画约呈45°左右斜度与撇画相呼应。因角度较斜,故称斜捺。斜捺一曲三折,故又称波画。斜捺的具体写法是,顺着撇画的收笔笔势落笔,稍横行即转向右下行笔,边行笔边按笔,由轻而重,至捺脚,重按稍驻,向右方慢慢提笔。如:人木含效
2.平捺。平捺和斜捺相比,由于角度较平正,故称平捺。平捺同样呈一波三折之态,笔画舒展流动。具体写法是:轻轻起笔,向右稍行,即转笔向右稍偏下行笔,然后向右平拖出,由轻而重,至捺脚,重按稍停,最后向右方提笔。平捺笔势要平,捺尖不要翘。平捺形似平放的斜捺。一般用于走之底,建字底。如:之道徒建廷延
3.反捺。反捺似长点,是捺的变化写法。在有些用斜捺、短捺不合适的地方,或一字双捺时,可用反捺或将其中一捺改为反捺,以求笔画的变化。反捺用得好,会使写出的字更美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的写法是:轻轻起笔,用力向右下按笔,然后向左上往回收笔。反捺的笔势不宜太长,顿笔要适中,收笔要往回提起笔,但并非重描回去。如:以头食不
我们首先需要练习的字就是带捺的字,捺和撇组合时要横向扩张一下,把空间占起来,使其它的笔画相对要短一些,这就好比盖房子,房顶是斜向下的,房檐要突出,把其它的东西包在里面。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撇和捺的弯度、斜度和交叉点,注意,写捺时务必要使捺高于最底端,不要把撇和捺写成“长臂猿”状。以下是部分常用字,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人八入千川爻午牛年壬升夭生大夫木全乍丘本天禾任作朱乔个未末体丈仗仟仵件卅侨左佐休丛仁仕佳侏夼奉
钩,是笔画的附属物,是由于某些笔画的连接呼应而产生的。汉朝以前的文字几乎没有钩,汉隶也极少有钩。钩本身就起连带作用,因此,凡钩都要写得短小、尖锐、有力。钩时先用力顿一下,随后才迅速钩出。顿一下,是为了积蓄力量,迅速钩出,才显得尖锐有力。
1.竖钩。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至钩处先用力顿或向左下挫,然后提笔向左上呈45°钩出。如:丁仃寸示可寺小蒜余佘奈禁于竹才材村恭
2.横钩。写法是轻落笔,横向行笔,左低右高,至钩处略顿呈45°,然后向字心迅速钩出,角度太大太小都不好看。写横钩时要注意两肩平齐,钩尖对字心。如:欠买卖皮莹宝尔你欣楚实宁守空定宋灾突宗宇窄榨穴牢
3.弧弯钩。写法是轻落笔,徐向右下弯再向左下弯,呈弓背形(起笔和出钩处在一条垂线上),钩时用力,向左上呈45°钩出。如:了子疗字学存孝孪承手掰拳家蒙狂犷狩狞狲
4.戈钩。写法是起笔作顿,再纵笔向右下弧行运笔,多呈45°;出钩时略驻,再翻笔向上钩出。整个戈钩,直中带弧,充满了力量,形同满月之弓,富有弹性,气势开张。如:弋戈代伐成式划戊戌戎戒栽戚浅我武
5.卧钩。轻轻下笔,顺势逐渐向右下方用力弯下,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然后上翅,高度低于左边,起钩时略微停顿,然后向左上方快而有力地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心必忘忐忑志态忠怂念忽怎恋恣恙恶悉您惩悉
6.竖弯钩。顿笔起笔,略微向左写竖,到竖的下端弯转右行,同时轻轻上弧,至末端稍停,蓄力向上钩出。注意:此笔画有一定弧度,不能写成折角,弯转右行部分不能太平,而是上弧。整个笔画如同白鹅浮绿水。如:儿兀元无光尧先七匕化华北毛笔龙优毖花
提,在汉字中多为左部偏旁的最后一笔。古人讲:“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也就是说,提的起笔、行笔动作如同驭人策马(策鞭打马的意思),短促而有力。
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分为长提、短提、平提和斜提。四种提画之间又互有交叉、并非绝对独立的,即长(短)提中有平有斜、平(斜)提中也有常有短的。例如,“江”字的第三笔,既是长提、又是斜体;“提”字的第三笔,既是短提、又是平提,等等。
口诀:提向右上行,行笔重到轻,长短和方向,处处有不同。
提的写法:起笔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右上方行笔,由重渐轻;收笔出尖。书写提时,行笔较快。例如“提、江”等。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以长饮针狐表切
以下是部分常用字,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次汁汗汰沈壮状式攻垃坟扎扛扑拭此些孙孔孜孤红纹玩珠球琳斩轿牧特牲犊疗症疹疾痒痔疵痊长怅衣以拟似饮饪馀饺饼比针钆钉钌铁铑铸狐表袭袋装裁氏低底抵切彻农浓侬
折是横画和竖画的连接,好像木头弯折一样,所以叫“折”。“折”在点画八法中属较难写又比较重要的点画。折画的形态是折成方角的,对于字体的力度起着重要作用。
折画看似两笔,其实应写成一笔。无论横折还是竖折,弯折处一定要“方”,不应是圆的,应有折角或叫“肩膀”。书写时关键在“折”处要稍顿,使之折而不断。写折画时要注意竖画方向的微妙变化。
口诀:折角有力量,形如人肩膀;折处顿角方,慢行换方向。
1.横折:先写横画,至转折处向右下稍顿,接着向下稍偏左方向行笔写竖画,最后回笔作收。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口日田白回尺尹扫由甲电见且具
2、竖折:先写竖画,至转折处向左下稍顿,接着稍向右上方向写横画,最后回笔作收,收笔较重。如:山出凶画匠医区巨匡匝匹匣叵臣齿离恼岁忙断函芒
3.撇折:先写短撇,至转折处,笔不离纸,稍顿,然后稍向右上方写横画。撇折往往与点组成笔画组合,如:去丢云参私牟允台能县雄宏勾么会公玄至层。少数不加点,如:东车乐练
4.撇点: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下写长点(反捺),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女好如委姜妾汝要安
5.横折弯钩: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可略微上弧,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整体要平但略带上弧,钩要小,要出尖。如:乙九几吃。另外,与横折弯钩类似的还有一种笔画叫“横折戈钩(或叫横折斜钩)”,起笔、中间的顿笔与“横折弯钩”一样,不同的是“横折戈钩”做顿笔折后要斜弯右下,与“戈钩”相同。如:飞风气讯佩瓦佤
6.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沿没朵四西酉尊
7.竖折撇:下笔向左写斜竖,略顿笔折向右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专传砖转
8.横折折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平或者略微向下)写—小短横,最后折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及廷达
9.横折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并带有一点弧度,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习力句卫币冈月舟
10.竖折折钩: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适当长一些,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弓马与鸟巧弟
11.横撇弯钩: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弧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队阵邓郑
12.横折折折钩: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略下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钩。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乃奶秀
13.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可略向左斜一点点),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记语许诗说话
以下是部分常用字,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口日田白回尺尹扫由甲电见且具山出凶画匠医区巨匡匝匹匣叵臣齿离恼岁忙断函芒去丢云参私牟允台能县雄宏勾么会公玄至层东车乐练女好如委姜妾汝要安乙九几吃飞风气讯佩瓦佤沿没朵四西酉尊专传砖转及廷达习力句卫币冈月舟弓马与鸟巧弟队阵邓郑乃奶秀记语许诗说话
汉字的书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经常练,有心地去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1]丛文俊.中国书法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田英章.硬笔楷书技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王纪仪.硬笔书法五十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张学鹏.硬笔- - 艺术教程[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