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益群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我国现有的航海人才培养质量、规模与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海运强国、海员强国、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航海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据《2014年船员管理年报》:5年来全国各层次航海院校(包括两年制、函授)航海类专业招生数呈每年递减趋势,2010年为53 996 人,2014年仅为17 153 人;3年来我国海员外派的实时在船人数基本保持在6 万~8 万人。近几年,航运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复苏,现有的航海类毕业生国内航运企业消化不了,又因达不到国际船东的要求而出不去。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我们不得不反思现行航海教育人才培养是否存在问题,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考试办法、实践教学条件等是否能完全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此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以教高〔2012〕3 号文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完善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航海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在此背景下,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推出中(中国)新(新加坡)联合培养国际化航海专业人才创新模式。本文结合实践探讨校企一体化联合培养国际海员的新型模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航院”)是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等级单位,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 强高校,具有50 多年校史,围绕海上运输产业链设置专业,具有国家海事局认可的40 多项海员培训资格。2011年11月,“南通航院”与新加坡海员联合会、森海海事服务(新加坡)有限公司三方股份制合作,共同出资成立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国际”),工商注册,发挥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各自的优势和影响力,中外合资办学,提供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各类中高端海事培训课程,开拓海事培训的国际市场。
借助“中新国际”这个航海教育国际化培训平台的优势,“南通航院”与“中新国际”于2013年7月签署了“海事培养及合作”协议书,由“中新国际”全程参与“南通航院”全日制人才培养,以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船船员。
航海专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征: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岗位适任性强、国际竞争力强为特色。因此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好、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强、符合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家海事主管机关相关规定要求、具有诚毅品格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航海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落实为:满足国家教育部学历培养要求;满足国家海事机构船员适任要求;满足国际船东劳务外派要求。
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为基础,贯穿“政府扶持、行业牵头、学校主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改革精神,实现企业、学校、社会、学生的互利共赢。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注重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与企业一起商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标准等,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共同打造高质量人才。订单企业的深层次融入,将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教特色,提高学生的岗位适任能力和职业技能。
按照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实施要求,船员在掌握必备的航海及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安全与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中国船员的弱点在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动手能力不强,英语水平偏低,船员管理素质有待提高,职业精神较缺乏。因此,联合培养模式应遵照履约要求,构建职能模块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核心技能的对接,将行业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2]将用人单位对船员技能和素质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及英语沟通能力,强化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跨文化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在世界船员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加坡是航海教育发展得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航海人才的培养主要以职业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多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航海教育师资不仅是来自航运企业的资深船长或轮机长,而且具有多种族和多国籍的鲜明特征。新加坡官方语言为英语,多国籍的教师教学语言也为英语,因此新加坡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功底较好。[3]联合培养要借助“中新国际”新加坡官方海事机构及海事服务企业的投资背景,吸收新加坡海事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的同时,要体现专业课程教学的国际化双师素质结构,实施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或双语教学,从而避免高职院校普通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脱节的现象,促进高职院校航海师资队伍向高层次、国际化方向迈进。
以“中新国际”外资投资方之一森海海事服务(新加坡)有限公司驻国内分公司上海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森海”)的名义,与“南通航院”签署订单协议,在“南通航院”2013年新生中选取航海技术和轮机管理两个专业各40 名学生,组成两个订单班,形成一度校企合作。随后,“中新国际”与“南通航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进行订单班学生的培养,形成二度校企合作。双方分工为:“南通航院”提供中国海事局认可的甲板和机舱三副三管适任证书考证课程和教育部学历必修课程,“中新国际”负责全方位的海事增强培训课程。具体培养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新国际”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和海事英语的培训,“南通航院”对学生进行基本安全、高级消防、精通急救、精通艇筏、保安意识等的培训以及体能和军事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南通航院”在第三、第四学期用中文教授专业课程,为通过国家海事局的考证打基础。“中新国际”聘请曾在国际著名船公司任职的有经验的国内外船长、轮机长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进行专业课程理论授课和实操训练。
第三阶段:第四、第五学期“南通航院”组织学生参加国内适任证书的考试,“上海森海”安排学生进行航行认识实习。
第四阶段:第五、第六学期“中新国际”对已通过适任证书考试的订单学生开展海事增强培训,“南通航院”安排未通过适任证书考试的学生进行补考辅导培训。与此同时,“上海森海”对学生开展针对不同船东特点的面试培训,并分批组织国际知名船东来学校面试;“南通航院”负责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和毕业考核。
(1)驾驶专业
①通识教育课(630 课时):主要包括Expectation and Requirement、English Foundation、English Oral Skills、English Comprehension、English Composition、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政治、体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②专业平台课(466 课时):海事英语、基本安全、保安、一高两精构成。主要包括Maritime English Foundation、Maritime English Comprehension and Oral、Nautical Maritime English、个人求生、海上急救、防火与灭火、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保安意识与保安职责、高级消防、精通急救、救生艇筏与救助艇等。
③专业核心课(1090 课时):由航行职能、货物装卸与积载、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GMDSS 构成。主要包括航海英语、船舶定位与导航、航海仪器、航海气象、船舶操纵、值班与避碰、船舶结构与货物运输、船舶管理、GMDSS 综合业务、GMDSS 设备、GMDSS 英语等。
④专项实践课(1048 课时):由三副评估训练与评估、值班水手评估训练与评估、考证、实习构成。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货物积载与系固、航线设计、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雷达操作与应用、船舶操纵、避碰与BRM、电子海图、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水手业务训练、水手工艺、水手英语听力与会话、适任证书考前辅导与考证、值班水手考证、认识实习、“中新国际”海事增强培训、毕业航行实习等。
⑤选修课(126 课时):由限选课和任选课构成,主要包括海运业务与海商法、世界海运地理、航道与引航等。
(2)轮机专业
①通识教育课(508 课时):主要包括Expectation and Requirement、English Foundation、English Oral Skills、English Comprehension、English Composition、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政治、体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
②专业平台课(635 课时):主要包括Maritime English Foundation、Maritime English Comprehension and Oral、Engineering Maritime English、英语听力与会话、轮机工程基础、Thermodynamics、热工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等。
③专业职能课(954 课时):主要包括轮机英语、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Main and Aux Machinery、Marine Pumps and systems、船舶电气设备、Basic Electricity、轮机维修与保养、船舶管理、轮机自动化、Automation & Control 等。
④专项实训(1142 课时):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基本安全训练、金工工艺实训、保安训练、企业航行认识实习、高级消防训练、精通急救训练、救生艇筏和救助艇训练、动力设备认识实习、动力设备拆装、动力设备操作、电工工艺与电气设备训练、电气与自动控制操作、机舱资源管理、“中新国际”海事增强培训、顶岗实习、三管轮评估及值班机工考证、适任证书考前辅导与考证等。
⑤选修课(120 课时):主要包括液压技术、PSC 及ISPS、制冷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等。
以上英文标注的课程及“中新国际”海事增强培训由“中新国际”负责聘请行业内专人授课。整个教学计划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实训量大,时间紧,两个暑假要被利用。
采用企业订单培养并非新鲜事,近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倡导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然而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却总有一种不痛不痒的感觉,轰轰烈烈的合作意向签约仪式或实训基地揭牌仪式搞得多,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成果出得少。大多校企合作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不少订单培养签订协议之后,企业便过问得很少,顶多设置少量基金奖励优秀学员,学生毕业时来面试挑选合格毕业生。而校企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则不同。“中新国际”由行业、企业、学校三家代表合资,形成独立法人,属企业性质,这个实体其实充当了投资方“森海海事服务(新加坡)有限公司”的培训部职责、投资方“南通航院”海事培训的市场开发部职责,还具备了投资方“新加坡海员联合会”的社会服务功能。由“中新国际”参与高职院校全日制航海人才培养,按国际船东的具体要求设计并实施教学计划,将企业理念和文化直接渗透到学生培养过程,在提供学生国际知名船公司招聘机会的同时面试和筛选合格毕业生,给予学生奋发图强的学习动力,缩短了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时间,节省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形成共赢局面。
尊重海上专业特色,根据基础知识够用原则,缩减了部分基础课,重组了部分专业课,删除了有关航海天文中的陈旧教学内容,形成了知识点新体系,同时为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电子航海设备使用能力,对仪器设备操作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反映了航海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体现了实用性原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评估。根据STCW 公约的职能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了“避碰与BRM”“电子海图(ECDIS)”“船舶保安”等课程,以满足国际公约要求必备的专业知识;又考虑到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标准,满足船员职能发证和适任性评估的要求,将推行“双证书”教育作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专业培训与技能训练,做到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毕业证书双丰收。
在教学计划中保证了英语教学不断线(如驾驶专业中,英语口语技巧、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GMDSS 英语、水手英语听力与会话一直贯穿于三年教学之中),不仅如此,订单班学生还被要求每天增加英语学习的晨读和晚自习,由“中新国际”辅导老师带领学习。此外,“中新国际”的参与课程让学生到“中新国际”公司驻地现场教学,公司的培训师及工作人员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菲律宾、印度等不同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这样的氛围,能迫使学生用英文交流,同时学生要接受培训师的全英文或双语授课,一般采用小班教学,互动多,讨论多,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多,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校企一体化联合培养教学改革强调实操性技能训练以及职业道德、服从意识、心理素质和体能要求等综合素质提高。三年教学中,专项实训课时占整个教学计划总量的1/3 多,“中新国际”负责专业学习之前带学生航行认识实习2 周,先了解船上设备和体验船上生活,改变了以往超越学生想象力的图形认识船只结构的做法;专业技能训练用模拟器实操,“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很快掌握工作要领和安全行驶要求;体能训练、军事训练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服从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体能和心理素质、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订单企业提供学生13~14 周的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学生适任岗位的能力。
校企一体化联合培养实验班教学改革实践,要解决航海教育国际化职业素质的薄弱问题,找到包括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方法与职业操守的教育方法以及国际企业文化精神融入校园生活的途径;要探究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融入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可行性,取长补短,糅合优势,总结出一套较为缜密、值得推广的航海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方案。
[1]海员未来十年发展前景[EB/OL].(2014-09-15).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744688048152441172.html.
[2]黄志,王鸿鹏,张蓓.STCW 公约要求下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集美大学学报,2013(1):106-110.
[3]池弘福,艾万政.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水运,201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