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

2015-03-27 23:1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皖西革命红色

李 倩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六安237011)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

李 倩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六安237011)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既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也丰富了教学资源;从皖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的视角,探讨了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皖西红色文化; 思政课; 实践教学; 运用

近年来,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虽然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要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因此,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增强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既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也丰富了教学资源。要积极发展和创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路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红色文化和皖西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有机统一。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即外在表现形式,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是革命战争遗址、遗物等革命历史遗存,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碑等纪念场所以及表现革命内容、革命思想、革命过程的文化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歌曲和其他革命文献;精神内涵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主要表现为革命理论、革命事迹、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极其丰富,蕴含着爱国爱民、坚定信念的精神,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精神等。

(二)皖西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俗称“皖西”。皖西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皖西大地上进行的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及其载体。皖西地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皖西红色文化在具有红色文化普遍性精神内涵和物质形式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1.皖西红色文化形成时间早、跨度长

六安市被誉为“三大摇篮”,即中国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摇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在皖西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高举革命红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皖西大批工、农和知识分子投入革命洪流,30余万人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宝贵的生命。皖西地区30年红旗不倒,这在全国都是极少见的。

皖西地区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中共地方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0年,以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1年,高语罕编写的《白话书信》是安徽省最早、最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本。1922年,安徽寿县就成立了党小组。1923年,寿县成立了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这是安徽省及鄂豫皖边区的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

2.皖西红色文化分布广泛、形式多样

六安市所辖各县区均为革命老区,其中金寨、原六安县、霍山、霍邱4县为苏区县。广阔的地域上分布了为数众多、形态各异的红色文化资源。仅革命遗址一项皖西地区就达到563处之多。其中寿县30处,霍邱47处,金寨县268处,霍山县120处,舒城县18处,金安区24处,裕安区48处,叶集试验区8处。革命遗址遗迹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位居安徽省各市之首。

目前,六安拥有的有代表性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有位于市区的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皖西博物馆等;金寨县的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天堂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等;霍山县的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西镇暴动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舒城县的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舒城县舒茶纪念馆等;金安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纪念馆、裕安区独山苏维埃城(独山革命旧址群)、苏家埠战役纪念园、许继慎纪念馆等;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寿县小甸镇革命纪念碑等。其中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被列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在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金寨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25军和红28军军部旧址名列其中,并被列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目前六安市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有2个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2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处。

皖西红色文化还通过大量的歌曲、歌谣、戏剧、绘画、故事等形式传承下来。以歌曲为例,红军和苏维埃时期的代表性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皖西地区诞生的。《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歌谣有300多首,如《旧社会的苦》、《红军都是英雄汉》、《送郎当红军》、《党是我的亲爹娘》等歌谣都充分体现了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皖西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大别山精神为主要代表的红色文化体系,主要表现为永远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万众一心、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行动果敢的革命传统,这也是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价值

(一)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理论教学脱节、教学目的不明确的问题。有的时候是为了实践而实践,造成教学实效性较差。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为这一任务和目标服务,以此为导向。

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精神,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勇闯新路、实事求是精神在内涵上是一致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热爱爱国、坚定信念、勤俭朴素、无私奉献的见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因此,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要弥补理论教学中感性认识的不足,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自觉践行。

(二)红色文化丰富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资源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教师、再完善的教学计划,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也无从开展。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我国幅员辽阔,革命斗争时间长,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每个地区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都可以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形成时间早、跨度长。从1921年至1949年,皖西人民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部皖西革命史其实就是中国革命的缩影,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皖西人民投入革命洪流,三十多万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革命群众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宝贵的生命,反映了中国人民为了信仰、理想不怕流血牺牲,永不放弃的精神。因此,无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新民主主义理论教育,都可以从皖西红色文化中找到合理合适的资源。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泛,各个辖区和县都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这就便于皖西地区的高校就地取材,实践教学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节约了校外实践教学经费,解决了受时空限制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参与实践教学学生的人数。皖西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了皖西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

红色文化是人们穿越时空感受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的载体。红色文化形象地还原了革命历史,鲜活地展示了革命事件,生动地阐释了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接受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实践教学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课外校内以及校外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按照实施区域划分的三种基本形式。课内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外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全部参与,而且成本很低,几乎不需要什么花费,形式也可以多样。就利用皖西红色文化而言,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与皖西红色文化相关、与思政课内容密切相连的讨论、辩论、演讲等,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影视、纪录片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课下读红书,在课堂上举行交流会谈自己的读后感等。

(二)课外校内实践教学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最好方式是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将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虽然存在着性质不同、主管部门不同等差异,但在根本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是一致的。可以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实践教学,让实践教学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让校园文化活动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宣传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一举两得。例如,组织学生利用校报、校刊或其他学校内部刊物开辟专栏介绍皖西地区的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建立介绍皖西红色文化的展馆或长廊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在校园内举行唱红歌、读红书、看红色电影、办红色专题讲座、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等;建立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社团,如皖西红色文化研究会,依托社团活动开展实践教学。

(三)校外实践教学

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借助于适当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平台和载体。高校可以结合校情实际和区位特点选择一些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革命旧址,以及与本校距离较近的纪念场所等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在皖西地区,像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皖西博物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独山革命旧址群等,这些地方规模较大交通也比较方便,非常适合选作实践教学基地,目前皖西地区高校几乎都在这些地方挂牌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早在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就指出,要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要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红色之旅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它应该包括四个步骤:看—思—写—议。第一步“看”,即组织学生参观、游览革命旧址、纪念地等。可以有选择的看,但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心不在焉,而是带着问题认真的观、看,要边看边思考;第二步“思”,要求学生不仅看的时候要思,看完之后还要思考得到的收获;第三步“写”,就是把观后感、心得体会或是与本次实践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看法等写出来。组织实践教学的教师应提前安排好、布置好相关任务,可以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第四步“议”,从学生写出来的材料里选出相对优秀的作品,汇编成册,再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经验及不足之处,红色文化精神的启示,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精神,也可结合实际参观的内容和学生写出来的心得体会等设定一些问题讨论。通过看、思、写、议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参与活动变为主动的探索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对书本上一些枯燥理论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四)利用红色纪念日开展实践教学

无论是课内、课外校内还是校外实践教学都可以利用红色纪念日开展活动。这里的红色纪念日是指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诞辰日和逝世日,或与重大革命事件有关的纪念日。节日、纪念日里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恰当的时机、活动的平台、丰富的材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节日、纪念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感性的体验、灵魂的触动和精神的洗礼,爱国的归属感和追求梦想的激情更容易激发。

(五)充分利用新媒体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是依托网络、电脑、手机等新技术支撑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对当代人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更是新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者,利用新媒体在虚拟空间里进行学习、交往和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将各种新媒体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相融合,是改进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1.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网站

如皖西红色文化网,在网站中可以开辟专栏,介绍皖西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也可以让学生参与网站维护。要求适时更新网站内容,在网站上展现已经开展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成果,发表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章等等。按照学生在网站上所发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给出实践教学成绩。

2.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

可以以班级或系为单位建立QQ群、微博群或微信圈。利用这些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上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展现自己的实践活动,及时和大家分享心得,对其他的学生也会起到激励与启发的作用。也可以在平台上发起关于红色文化和思政课教学相关主题的讨论。

[1] 于庆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 (3):186-188.

[2] 房丽娟.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10):175-176.

[3] 张旭.浅析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及传承开发[J].(2013-12-18)[2015-03-16]http:// w w w.zgdsw.org.cn/n/2013/1218/c219002-23874040.html.

[4] 吴文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以闽西两所高校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1):148-151.

[5] 刘卉,王俊刚,葛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4):53-55.

[6] 徐霞.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以湖北红色文化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0):49-50.

[7] 陈勇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4):25-27.

G641

A

1671-4733(2015)02-0034-05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2.009

2015-03-16

2013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研究——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13szxm149)研究成果

李倩(1981-),女,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电话:13966276406。

猜你喜欢
皖西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回马枪
追忆红色浪漫
回马枪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回马枪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