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垠杉 肖 浩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以微博、微信、易信等为典型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掀起了微媒体时代潮流。在微媒体时代中,信息产生的多元化、信息分享的快捷化和信息传播的瞬时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也给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微媒体时代中如何应对时代挑战,积极适应微媒体时代对优化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是当前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现实中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属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机关与基层、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职务上客观存在的不平行关系或多或少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之间制造心理距离,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阻力。微媒体在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弥补这一不足。一方面,微媒体中教育信息来源多元性、模糊性特点以及内容人性化、接地气、民警对教育信息选择的自由性特点虚化了教育者的形象,减弱了教育者刻板、严肃的形象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在微媒体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在微媒体这一虚拟环境中开展使主体与客体的地位相对平等,减弱了现实中的角色对立性,能够促进彼此的沟通交流。
人们从事一切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社会特定阶级 (主要是统治阶级)要求人们掌握的特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由脑外信息转化为脑内信息,并用以指导调节人们的思想政治行为。[1]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既包括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信息,也包括受教育者反馈的思想政治信息,还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所产生的思想政治信息。[2]公安机关以微媒体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首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虚拟性较强的微媒体环境下开展,在主体与客体对立性降低、地位一致性和交流融合度增高的条件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受教育者更易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无论是一对一的有意表达或是一对多的无意表达,都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充分地了解工作客体的思想观念。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透过微媒体的海量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人文和舆论环境,特别是其中民警所频繁接触和高度关注的内容。再次,微媒体发展出的调查投票等功能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性,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提高对教育信息的掌握程度。
在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条件下,增强教育的实时性对于保证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微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快捷、迅速的特点,公安机关借助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时效性较强的教育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其教育价值,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在时事教育、舆论引导等具体工作中起到增强实效的作用,帮助公安机关在社会事件、重要任务等特殊背景条件下有效巩固民警的思想阵地。此外,由于微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公安机关以微媒体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对公安民警广泛开展随机教育,充分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时性,增强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将教育性因素渗透到教育对象日常接触的环境、文化、网络、娱乐、舆论、制度、管理、服务等具有教育功能的非正式教育载体之中,引导教育对象主要经由非认知心理获得教育性经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首先,公安机关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定内容融入于微媒体之中,大大扩展了民警与教育信息的接触面,使民警日常工作生活所处的信息环境中有意义的教育信息比重提高,为开展隐性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强制性、自由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民警接受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自主性,有助于进一步挖掘隐性教育。再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通过微媒体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隐性教育效果。
微媒体在公安民警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使广大公安民警自然地产生了对微媒体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的偏好倾向,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微媒体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当前,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仍主要采取授课、开会、研讨、材料学习等传统方式,难以跟上微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有的单位虽然采取了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但普遍存在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缺少制度保障等不足。随着微媒体时代中民警生活方式信息化、快捷化的特点日益凸显,公安机关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因不能贴近微媒体时代下民警的学习生活习惯、背离民警喜好倾向而逐步落伍,使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得到民警的积极重视和主动参与,其效果受到制约。
微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媒体,没有统一的信息源和传播路径,在信息来源上不存在唯一的官方,任何社会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途径也同样不受限制。这对于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公安民警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挑战。微媒体传播内容的任意性降低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复杂性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4]公安民警面对庞大、复杂的微媒体信息网络容易受到其中一些不良言论和信息的影响,特别是其中一些具有激进性、腐蚀性、欺骗性、煽动性的观念说法可能对公安民警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埋下思想隐患。而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全面及时处理过多的信息,很难实现严格控制和筛选垃圾信息,从而造成 “把关”职能被弱化。[5]
教育信息是公安机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它不单单指教育者所讲授、指导、宣传和评述的内容,也包括社会中媒体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载体、文化载体以及社会言论。微媒体时代,信息量暴增,公安民警所接受和传播的信息中借助微媒体传播的非官方来源、非主流内容的信息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其中不乏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除此之外,微媒体信息的娱乐性、广告性倾向比较突出,垃圾信息增多,信息的真实性也得不到保证。这些现象造成公安民警所接触的社会信息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比例下降,社会教育信息整体的含金量降低,不利于宏观层面中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微媒体时代下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要贴合时代特色创新工作理念,既要坚持开放性、经常性和科学性,又要突出主动性、动态性和艺术性。
1.在坚持开放性的基础上突出主动性
开放性是微媒体时代条件下公安机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公安机关用信息隔离和围堵的方式试图为民警划定思想边界的做法已不现实,只有充分尊重并积极适应信息开放的社会环境才能顺应微媒体时代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坚持开放性的基础上,公安机关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主动宣传造势、主动引导舆论、主动维护和巩固主流价值观念的权威,积极占据微媒体的言论制高点,促使微媒体的信息环境朝着有利于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开展,这样才能在微媒体时代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
2.在坚持经常性的基础上突出动态性
坚持经常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持续开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基本条件。在微媒体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复杂化、民警获取信息随意化和便捷化特点的逐步深入,公安机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经常性外还要更进一步地突出动态性。增强动态性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言论、网络舆情、和社会氛围的敏感度,对社会环境、民警思想状况进行定时、随时和及时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重点、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根据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当今民警思想特点处于不断调整和优化的状态之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在坚持政治性的基础上突出艺术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要求公安机关在工作中遵循人的思想认识规律,坚持党性和政治性的原则,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方法,依照 《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等相关要求,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微媒体时代中,公安机关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工作的艺术性,结合微媒体的使用特点、规律,借鉴微媒体在表达方式上诙谐幽默、活泼生动、文图并茂、手法多样、说服力强等优点,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化因素。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采取艺术化的教育和说理手法,技艺结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融思想性、科学性、审美性于一体,尽量消除思想政治工作的刻板、枯燥形象。
微媒体的诸多优点运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微媒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社会化、结构立体化和方式的生活化、大众化。
1.借助微媒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社会化
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即指在一定社会中存在的具有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功能和价值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各种客观存在。[6]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不单单来自于公安机关政治部门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也丰富地植根于社会文化、法律、传媒、舆论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之中。微媒体极大地扩充了社会信息网络的规模,一方面社会不同个体和组织在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为公安机关提供了适合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文化资源,公安机关要借此面向社会积极扩宽思想政治工作材料来源的途径,挖掘、吸收社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微媒体为公安机关提供了高效利用教育资源的载体,公安机关要将自身的教育资源融入于微媒体之中,借助这一普及度高的现代社会传媒手段提高教育内容与民警学习生活习惯的契合度,提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教育价值。
2.借助微媒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大多有着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当前,随着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人员难以保持全部在位,可用来开展集中教育的时间较少,教育效果受到限制。[7]时间和地点过于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弊端日益显现,而借助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贴合民警日常获取信息的习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理念、精神、要求等各种信息充分融合到民警生活之中。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微媒体与民警生活的高度粘连性,积极践行全天候教育的理念,跳出上下班、单位内外的界限,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和时间的范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格局,实现 “24小时营业”。
3.借助微媒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
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就是要以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生活资源,采用新颖的、生动活泼的、职工群众、党员喜闻乐见的、富有艺术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形式,引导群众、党员以主体的身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微媒体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快捷的特点与公安民警的生活产生了较高的粘合度,公安机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助微媒体这一生活化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纳入微媒体时代潮流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严肃性、科学性与微媒体载体的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把民警的生活作为工作开展平台,大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 “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9]要在实践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民警生活统一起来,形成教育融入生活、生活促进教育的良性模式,不能割裂两者关系。
4.借助微媒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大众化
微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大众化。首先,公安机关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微媒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死板、单调的 “公文形态”,以接地气的方式缩小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安民警的心理距离。其次,微媒体的互动功能能够有效调动公安民警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公安机关政治部门、政工领导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微媒体的运用中增强互动性。再次,在微媒体环境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区分不明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育客体可以将自身角色转化为教育主体。在微媒体时代,公安机关要树立人人都是教育者的观念,借助微媒体的虚拟性特点让民警敢说,引导民警说对、说好、说深入,在现实中亦要鼓励民警发表想法,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的大众化开展。
微媒体时代中公安机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应对微媒体信息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强化话语权和微媒体虚拟环境建设,屏蔽负面影响。
1.增强微媒体中的话语权
在信息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对话语权的控制,突出微媒体中的话语权建设。第一,要主动发声,借助微媒体传播正面信息,特别是结合时政和社会动态主动造势,积极响应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在微媒体环境中的权威性。第二,要毫不松懈地守住舆论制高点,在微媒体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化。对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内容坚持不间断教育,巩固在微媒体中的话语权。第三,树立和培养微媒体环境中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大V”。 “大V”一词形容在微博、微信中拥有大量粉丝和关注者的个人和组织账号, “大V”在微媒体中往往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导向作用,对于舆论的引导、言论氛围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公安机关增强在微媒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应当树立和培养自身的 “大V”角色,增强其在民警和社会各群体中的威信,使之成为公安机关在微媒体环境中的一个坚实立足点,帮助公安机关提高对话语权的掌控。
2.建设良好的微媒体环境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有效的信息传播不仅依赖于有效的信息源,而且接受环境对受众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10]公安机关借助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微媒体环境的能动优化。一方面,要弘扬正能量,在微媒体中积极传播政治方向正确、教育价值高、重要性强的教育信息,大力开展榜样宣传和学习活动,支持并巩固社会中积极正面的信息和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微媒体中出现的反动、歪曲、诱惑和具有攻击性的信息要及时加以揭露和抨击,指明其错误和不良用意,帮助民警提高识别、区分信息的能力,防止腐朽观念通过微媒体的渗透。微媒体信息传播的高度自由性使公安机关在这一信息环境建设中难以采取封堵的方式,只能贯彻疏导的理念,在积极增强权威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分析评价、事实辟谣、解释引导等方式扩大正面信息的范围,降低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
3.避免微媒体商业化倾向的影响
当前,微媒体朝着商业化倾向发展。商业化是微媒体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自然形成的发展倾向,表现为广告、销售和代购、会员费、购买密钥等多种形式。微媒体中这一现象本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但公安机关借助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避免商业化倾向,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政治性和纯洁性,否则便可能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和基础性,给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带来误导。公安机关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在运用微媒体发布和传播信息时要把好关,掌握好度,既充分借鉴微媒体内容布局、语言风格、行文特色等方面的优点,又要有效避免商业化因素的渗透。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外化于行。微媒体作为一种虚拟环境下的载体,借助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效果外化这一环节中更具难度。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思考、总结规律,优化虚拟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外化的方式方法。
1.抓好虚拟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和现实的结合
公安机关借助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隔阂的问题,虚拟环境下的教育效果带有一定的虚幻性、表面性,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现实中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公安机关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要擅于抓好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结合,多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进行分析或者树立榜样,将现实存在、客观真实的内容融入于微媒体这一虚拟载体环境中,增强微媒体虚拟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实感,消除民警在接受虚拟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感受到的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要促进虚拟环境因素向现实中的转化,在现实工作中积极融入网络环境下的流行成分、特色内容,以虚拟环境中客观环境因素的现实化带动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现实化。
2.积极引导从众正效应
从众正效应是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从众效应,能够对外界事物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11]从众正效应的发挥离不开榜样示范作用。公安机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应当积极构建发挥从众正效应的基本条件,应当树立现实感强、认可度高的榜样,并注重榜样的更新和流动,避免单一形象给民警带来的审美疲劳,影响榜样示范作用和从众正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要推动从众正效应在虚拟和现实两种社会环境下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现实和虚拟两种环境下对榜样的肯定、认可和赞扬方式,使网络环境中点赞、评论、转载等网络行为与现实中的物质、精神奖励相一致,促进榜样作用在微媒体环境和现实环境中的有机对接,使从两种环境下的众正效应实现 “1+1>2”的效果,形成民警群体在虚拟和现实两种环境下向榜样看齐的良好氛围。
3.促进虚拟环境下正面信息的现实化
实践表明,人们往往在虚拟环境中倾向于塑造比现实中的自我更好的形象,人们在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中对自身形象素质期望和塑造的客观差距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切入点。公安机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采取措施促进虚拟环境下民警人格修养、政治信仰、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的现实化。比如在微媒体载体中发出倡议,借助信息转载、评论、跟帖等网络操作方式促使民警积极响应,并保证好微媒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规性,增强微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式程度,从而推动民警在虚拟环境中响应、支持、承诺等行为的现实化,使虚拟环境下民警积极正面的态度、情怀、观念和情绪尽可能地转化为现实的表现和思想政治品质。
[1]熊习岸.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学论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5):96.
[2]杨志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2):85.
[4]魏建国.微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
[5]郑萌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审视[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47.
[6]陈清.思想政治资源研究论纲[J].江汉论坛,2006,(11):119.
[7]刘垠杉.微信在青年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河北公安职业警察学院学报,2014,(4):11.
[8]朱丽.浅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活化”[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36
[9]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09.
[10]肖浩.“沉默的螺旋”理论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武警学院学报,2014,(9):58-59.
[11]郭霄.从众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推动力[J].文山学院学报,201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