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校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与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2015-03-27 21:15李艳国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摘要:我国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高校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在一些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重视课堂教育,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发挥多门课程的教育合力;加强学生价值观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学习动力.通过教育路径与方法的拓展和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G8275(2015)05G0029G03

收稿日期:2015G08G25

作者简介:李艳(1970G),女,天津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在长期的经济、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与共同价值理念的高度概括.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不遗余力地向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灌输和宣传自己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得国民的普遍认同,并以此作为凝聚国民共识、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中,高校由于其特殊的角色与职能,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对青年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任务.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各异,实施的路径和方法也各有其特点,这对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高等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历来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教育理论和模式,其中也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国外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做法和经验,以提高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由多门课程共同实施,形成合力

(一)国外高校通过课堂教育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很多国家都认为课堂教育在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专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来开展教育活动,他们往往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国民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甚至宗教教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过程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1.通过宗教教育、国民教育、人文教育等通识课程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例如,美国所有学校都开设宗教类课程,以宗教教义规范人们的行为并灌输“美国精神”,各校大都开设“美国宪法”“公民”等国民教育课程,宣传美国历史,塑造美国精神,弘扬美国核心价值观. [1]46-49伦理道德课程是在美国大学里广泛开设的课程,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必修的商业伦理课程.此外,美国还通过语言、艺术等课程渗透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这些知识背后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从而渗透价值观教育.所有这些课程内容上的指向性都非常明确,就是灌输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德国设立宗教课程和伦理课、社会课;英国开设政治课、宗教课;法国开设道德公民课、哲学课;澳大利亚开设价值观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2.在专业课程中隐性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国外许多高校认为专业课程是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任何一门专门课程都无法独立完成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必须是依靠各学科共同完成,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应渗透和体现价值观教育.在欧美许多高校中,专业必修课都会结合自身特点渗透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德国高校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不能局限于前面提到的课程,其他专业课程也有承担教育的责任. [2]56-60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渗透道德伦理教育,对每个专业和每门课程,教师都会挖掘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统及伦理道德内涵,引导学生了解这个专业领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及有可能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 [3]88-92这种价值观教育是隐性渗透的,但效果却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对我国课堂教育的启示

1.重视在人文课程、专业课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形成各门课程的教育合力

我国非常重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开展价值观教育,但对价值观教育在其他人文课程、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不够重视,还未形成各门课程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合力.各门人文课程、专业课程重视本学科和专业的知识教育,但往往忽视其内在蕴含的伦理、道德内涵,当教师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点的时候,学生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不重要的,所以,以往在课程的职责和任务划分上,有些泾渭分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而其他课程是向学生传授人文和专业知识的,其本应具有的价值观教育任务被忽略.因此,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应明确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认真梳理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伦理和道德内涵,将之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2.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老问题,但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知识传授,轻认同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知识传授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二是重视灌输理念,忽视价值观选择和辨析方法的训练.重视通过理论讲授直接向学生灌输既定的价值观理念,希望学生被动地全盘接受,但不重视教会学生价值观判断和选择的思维方法.三是重理论教学,轻行为养成和实践体验.没有亲身体验和实践的理念很难真正转化为价值信仰.针对以上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转变教学理念,把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基本方法,并在社会和现实生活这个大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强化价值观认同.

二、加强价值观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一)价值观教育应帮助学生掌握价值观选择和辨析方法

长期以来,在价值观教育方法上,习惯于运用理论灌输法,即直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把正确的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并希望学生无条件地认同和接受.虽然也会在课堂上采取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但因为事先告知了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思维方法.本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既有的价值观,当这种价值观与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这种价值观;如果学生既有价值观与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则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期望的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从而逐步澄清自己的价值混乱,提高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 [4]78-80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学家柯尔伯格也认为,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应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及道德评价能力.

价值澄清学说本身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它注重主体道德判断和选择的思维形成过程,却不关注具体的道德内容.但是,它给予我们的积极启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教育早已不是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渠道了,教师在知识拥有上的垄断地位也早已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再依靠单一的理论灌输的方法来进行价值观教育显然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价值观的教育应关注教育对象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基本方法,实现人们在道德价值上的自主、提升和超越.教会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并不是放任自流,或听之任之,任由各种价值观念在学生中泛滥,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按照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基本方法,最终能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从内心接受和认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辅之以其他教育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强化学生初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学生经过思考和判断获得的价值观,而不是强加给他的价值观,才会是他内心真正信服和认同的价值观.

(二)价值观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关注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国外高校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大多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关注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围绕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价值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接受和认同某种价值观.尤其是在价值观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判断各种价值观的能力, [5]151-154掌握价值选择和处理价值冲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价值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中最终形成和认同社会期望的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教育过程才能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和参加,价值观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创设教育情境,重视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是生活在纷繁复杂现实社会中的,他一生都将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选择,因此,在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关注的不应仅仅是把结论灌输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进行价值认知和选择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如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教学法等.不论哪一种方法,事实上都是由教师创设某种虚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假定的或实际的价值两难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对价值观存在的种种矛盾进行分析,对各种不同决策可能产生的预期结果进行分析权衡,阐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判断哪一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最好.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活性和生动性.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过程,不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助于提高分析思考等学习能力.

三、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学习动力

成功的价值观教育不仅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更是满足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要求.价值观的教育应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结合起来,把价值观教育变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因此,价值观教育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教育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国外高校重视培养学生价值观学习动力

人为什么要学习和认同某种价值观?往往是因为价值观的学习和认同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才会促使个体产生强烈的价值观学习动机,并进而接受和认同某种价值观.美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力图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要想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同,必须从青少年时代就树立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美国价值观教育崇尚个人主义,鼓励每个人个性的自由发展.它引导青年人认识到,只有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前途和人生梦想.美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是以个人前途为动力的,以此吸引青年学生自觉学习和接受美国核心价值观. [6]57-60这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无疑是应该坚决反对.但是,关注学生价值观学习动力的形成却是应该重视和借鉴的.如果学生缺乏价值观学习的有效动力,只是被动服从和接受,这种价值观教育是不成功的,当学生面临现实的价值困境和抉择时,很容易动摇和放弃既有的价值观念.因此,重视和引导学生价值观学习动力的形成是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应加以关注和研究.

(二)促进学生价值观学习动力的形成

1.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观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些大学生很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对于价值观的学习却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有些甚至抱着排斥的态度,这和学生对价值观在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足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只有个体自身充分认识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和必要性,个体才能真正产生价值观学习的动力.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7]262,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和践行的主体是自己,而不是由别人强加给自己的.孟子也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8]151,就是说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从自身找原因,向自身找动力.如果个体认识不到这种责任,没有产生这种动力,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句空话.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立足,首先必须树立社会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把个人的需求融入社会需要中,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人知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导向性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价值观学习动机,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关爱学生,为学生营造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的良好环境

一些学生之所以轻视和排斥价值观的学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自身的生活和学习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当学生认为他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与需求被学校忽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和满足时,就会对学校关于价值观的教育和灌输产生排斥和逆反心理,认为理论和现实有巨大反差,对教师所灌输的理念产生怀疑,进而出现学习的消极和抵触心理.因此,学校应认真研究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价值观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