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儒
(开滦国际物流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变革的力量——领导和管理的差异》一书中指出,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虽然差异很大,但初衷都是创造一种鼓励才能得以发挥的企业文化。要想激励众多的人都能够在同一企业组织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建立浓厚的企业文化。科特的结论是,企业领导的最终行为是创造一种企业文化,并能在创造者离开之后,继续存在。因此,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应成为国有企业领导的终级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所以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既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简而言之,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广义上来说,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文化建设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企业文化建设亦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
1、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召开几次会议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2、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使他们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3、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优秀的价值理念、良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4、管理的价值观。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不能涉及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为控制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内在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
5、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良性结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有论调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引以为戒,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应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
企业具备一流的素质是创造出一流的产品的前提。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具体战略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仅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深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2、倡导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3、抓好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会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4、推动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企业要在机制上与时俱进,逐步适应市场发展长效机制;在制度上改革创新,紧跟时代发展节奏,使企业取得长效持久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她深植在全体员工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语言、态度、行为、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