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清莲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 大连116052)
学习动力是推动学习不断前进,激励学习行为持久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学习作用力。然而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高,普遍存在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纵观其学习生涯,学习动力的发展又呈由高到低再到高的U型趋势。即大一学生大部分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学习态度踏实认真,动力较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大二年级,由于更多的接触到了较深奥的专业知识,有的同学对专业不了解或不感兴趣,或者对未来缺少规划,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导致学习动力相对于大一有明显的下降,而到了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又有所提高。因此,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探讨影响的动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校办学理念不够正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各项事业的方向标。目前大连地区的职业院校由于受普通高校的影响,出现了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切合实际的问题,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没有突出其职业性,尤其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缺乏有效的结合,职业院校“职业性”特色不明显。
2.教师及管理者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偏重于实践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大连地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中,这种“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有些教师根本没有实践经历,教授内容陈旧,不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减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服务意识也是学风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教师、学生三者联系的纽带。目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只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忽视学生思想疏通,道德观念薄弱等现象,对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导致对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
3.学风状况的影响
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风,同样校园文化也会对学习风气产生直接的影响。校风、班风,甚至一个小宿舍中几个成员的学习风气,都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学习风气,而学习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
1.社会上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在高度信息化、国际化的今天,一些不良思潮在广泛传播,冲击着大学校园,在问卷调查中关于受社会上“学习无用论”的影响程度的调查,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思想对自己有影响,这种情况必将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动力。
此外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就业竞争中夹杂社会关系的竞争和利益关系的选择,地域差别、性别歧视、社会需求减弱、岗位不足,就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接触网络的时间最长,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了以往的以现实社会环境为主,转向以“网络社会”为主,使他们的成长学习规律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然而丰富的网络信息同时带来了内容上的良莠不齐,很多大学生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无法正确选择,迷失了方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实施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的思想与观念,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也体现出82%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只是程度不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1.树立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合理改进课程设置与评价方案
大连地区的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确立彰显创新性、科学性的办学理念,以期为地方经济服务。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应与大连本地资源相配套,设置专业课程。在确保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课程优化重组与整合,删除过时、陈旧的内容。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难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幅度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真正地突出职业性。
高职院校要改变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制度,变为平时全过程考核,变知识性考查为能力性考查,使学生由期末突击学习为平时全过程学习,由记忆性学习变为创新性学习,从而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秩序的管理,严格考勤,对学生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情况、实践技能做严格要求,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过程控制的方式改变学生学习动力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及职业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培养,考核中增加技能考核项目,以此改变枯燥的理论学习,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奖励与惩罚机制相结合,实现正面引导和反面鞭策相结合。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及鼓励政策,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在毕业时优先推荐岗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唤起其他同学学习的热情,达到奖励先进,带动中间,鞭策后进的目的。此外,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各项校规校纪,并严格执行。通过严格管理,督促学生遵守纪律,督促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这样起到警示的作用,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合理利用目标激励,解决学生目标缺失问题。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次,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客观看待社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就业或创业定位,不盲目择业、创业。第三,学生管理者提供全程的学习、就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适时实施榜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定期聘请专业人士或优秀毕业生以及同类院校有相同背景的优秀毕业生,到学校给学生做经验分享和讲座。通过聆听讲座,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专业学习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全面发动校内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集体指导,给予总体思想引导,同时辅以严格的管理,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做好教师培训,对于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因实践能力较强,但专业基础理论较薄弱,每学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或外派到高校进修或培训,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则可以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总之就是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一批能较好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创新型优秀教师,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求,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学习动力。即使个别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也会在其他人的影响下逐步改善和提高。因此,学校应把校风和教风建设放在一定的高度,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自觉地学、积极地学。
高职院校在抓好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外,还要关注社会因素,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一些积极因素,主动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思路,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媒体资源、市场资源,因势利导,排除不良思想的干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专业的前景、就业的形势,了解社会的竞争,以此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增加学习动力,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判断社会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消除不健康的思想,抵制“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抗诱惑能力。
学生的学习受家长的影响较大,家长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学校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正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高职院校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深入探讨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总想政治教育。通过电话沟通、寄送学生在校情况报告单、网络沟通等途径,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成才中的作用。
综上,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提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同时学生本人应该调整自身学习状态,树立正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张和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刍议[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2-15.
[2]王宜君.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及激励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5):48-50.
[3]程洪荣.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6):165-167.
[4]王长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7-8.
[5]龚国光,应尚军.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