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
李良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运用项目化管理方法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特征;课程项目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优化和评价方式的转变等5个方面探索了项目化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现状;项目化管理;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基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能力和素质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熟悉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能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提供指导作用[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是指导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方针政策,掌握就业求职技巧,提升就业与创业能力[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近些年来才初步建立起就业指导体系,当前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
1.1 课程内容专业性不强,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专科层次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强调专业的技能性。由于职业院校的专业性要求,每所院校都有几十种专业,每个专业所从事的行业千差万别。就业指导课的授课现状多以宽泛的政策法规、就业技巧、提供信息等内容为主,不能体现不同专业的特殊需求。授课内容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很少通过实践训练等环节来提高学生对就业技能的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脱节,不
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
1.2 授课学时安排不合理,不能确保授课效果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一般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开设,每学期皆有,这样可以使课程无缝对接,但也使得课程的授课时间跨度很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部分院校考虑到师资和学时的问题,只针对毕业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样的安排只考虑到了毕业生的现实求职需要,却无法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指导,这些安排都有不足之处,体现了部分职业院校思想上对该课程不够重视。
1.3 大班形式授课,不利于个性化指导
目前大多职业院校出于压缩课时的考虑,采用大班、合班授课的方式,没有考虑到专业的不同和学生个性化的辅导,缺乏对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他们喜欢展现个人风格,体现个人特点,他们更希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可以提供更具体的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授课方式。这种大班、合班的授课方式无法体现个性化发展的特点,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1.4 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职指导教师不足
大部分职业院校缺少专业的就职指导教师,一般都是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辅导员或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来兼任,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专业化程度不高,又肩负着其他的工作职责,还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无法保证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去。虽然有些职业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的岗位和就业指导教研室,但是面对数量不断扩大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高职学生来说,师资力量明显匮乏,严重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3]。课程项目化管理就是在教学中以客观的、贴近实际应用的若干项目为中心,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任务,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职项目课程是基于工作任务的、聚合式的,其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工作中既定的工作任务,其选取必须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其思维与行动的目标指向是通过综合知识与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其结果是获得制作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4]。如何能够将复杂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便成为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2.1 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项目化课程注重对课程整体结构的设计,依照工作结构对项目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课程体系做整体规划,突破了传统课程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模式。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2.2 课程活动的自主性
项目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项目课程改变了以往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中心,在项目活动中,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和计划的制订,学生主动应用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其中学生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则起引导、咨询的作用。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积极参与其中,真正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2.3 课程成果的直观性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企业的更新换代更加快速,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变得多样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出了要达到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外,还要时刻关注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方面的应用,要能够合理的整合资源,协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另外,还要打造外部资源,要和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同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让企业财务多元化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在高职课程项目化管理中,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能获得有形的典型产品,如一份简历、一份创业计划书等等,也能获得某项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这样对课程的功能、教学效果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获取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自豪感。
2.4 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主要体现在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4个方面。其评价目标从社会需求出发,做到评价目标与职业目标的接轨,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其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其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环节,还应着重落实学生自评、互评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3.1 课程项目结构的设计
对就业指导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项目与项目之间并不是一种无序的、凌乱的关系,而是通过有机的组织理顺项目之间的关系,使其具有系统性,便于学生有序开展学习。这就要求对项目实行有序化管理。项目有序化管理一般有3种基本模式。一是递进式,各个项目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般规律,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稳步提升。二是并列式,这些项目难易程度接近,同时没有实质的内在联系,因此以并列的形式组织。三是流程式,项目按照前后关系依次编排,不能随意置换它们的位置[5]。当前使用的高职就业指导教材仍然大多是知识介绍型的,沿用了学科体系的模式,重在介绍一个个知识点,先介绍职业与职业规划的内涵,再分析职业规划的原则和意义等等,这样学生往往是学过了职业规划,却仍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分析环境,无法开展职业规划。而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就业指导课程,则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点叠加的学科模式,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项目体系,在项目有序化管理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流程式、并列式来实现有序化。
3.2 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3.3 课程项目教学方法的改变
项目课程内在要求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一般情况下,它采用分组教学,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工作环境,通过讨论、模拟实践等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布置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展示成果、评估实训成果、反馈及改进不足。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从而更好地在学习活动中开展探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项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3.4 课程项目教师队伍的优化与调整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没有高水准的选拔、培养机制,对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因此,校级层面首先要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挂靠在教学或学生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从组织上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在任课教师的选拔上,以各系的辅导员为主,在管理和培养上,承认其教师和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在评聘教师职务上和专任教师一视同仁;同时跟专任教师相比,在教学工作量、科研积分上的要求应有所降低,以保证其有充分的精力开展教学。通过总体规划对任课教师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师资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优化。
3.5 课程项目评价方式的转变
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方面。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评价应贯穿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相对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改进。(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态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方法来实施过程性评价。(2)注重对能力的考核。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成果开展评价。如在“自我盘点,了解自己吗”这一项目中,首先学生通过职业性格探索,撰写职业性格探索报告。学生在完成这份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来评价其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并通过及时反馈来达到能力强化的效果。(3)注重多元主体的评价。在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我们还要通过学生个体自评以及学生互评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全面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总之,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看作一个系统工程,是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而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课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作为不同的项目来对待,有助于使得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更加有针对性、有条理性。项目化管理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改变其就业观念,提高其就业能力。有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依据社会的需求,主动规划职业、规划人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为顺利就业以及未来职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夏一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0-15.
[2]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20.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17.
[4]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37-139.
[5]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40.
[责任编辑 樊建科]
G642.0
B
1008-486X(2015)02-0083-03
2014-11-26
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JYB2014211)。
李良玉(1974-),男,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