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物流变革研究

2015-03-27 12:23:48刘勇,何明睿,李红红
关键词:变革物流

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物流变革研究

刘勇,何明睿,李红红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凭借一系列系统的新型技术的有机融合重塑现行的社会和生活。物流行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系统、制造技术系统、信息技术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对物流的变革进行分类讨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能源类大宗物流将会消失、生产物流(供应链物流)将会大大压缩、大批量仓储物流将被多品种小批量取代、快递物流范围会扩大而最后一公里将成为战略制高点、绿色物流将会彻底成为现实。面对巨大的变革,物流行业应该从与时俱进的智能化改造和探索新发展模式两方面积极应对。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物流;变革;智能化改造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内容概述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

2012年4月《经济学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专题报道,美国著名未来学者里夫金[1]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文版随后面世,使得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人们热议的问题。很多学者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多方的研究;讨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支柱、我国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应对和积极布局策略以及对未来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等等。目前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划分和技术支持形式仍有争议,贾根良[2]结合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与互联网结合的观点以及麦基里有关制造业智能化革命的论述和国外演化经济学家和“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研究者有关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与工业革命的结果相结合重新进行了划分。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有三种观点:杰里米·里夫金[3]的“互联网+新能源”新能源模式观点;克里斯·安德森和麦基里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的观点;以及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观点。事实上某个单一的技术根本是无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完全的重塑和改造的,只有当这些技术紧密结合催生出新的技术产业群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革才能称之为一场革命。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结合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以及杰里米·里夫金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支柱的观点,本文对此加以丰富概括分为三部分:一是能源方面以清洁再生的太阳能、风能代替碳元素化石能源;进行分散式的能源生产,即将一切基础设施和建筑的表面为能源的生产“工厂”;通过氢气进行存储,通过电能与氢气能的相互转化对建筑所产生的间歇式的能源进行有效的储存;通过能源互联网传输,建立起类似于互联网一样的能源互联网让能源可以进行自由的传输和分享;二是生产制造方面分散化、本地化全民化制造代替工厂式大规模集中生产;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即通过逐层增加制造材料一次性直接生产出设计产品;智能化将会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和机器人代替大量人工劳动;3D打印、智能化制造以及DIY (Do It Yourself)和互联网结合形成高度分散、个性化的生产制造;三是交通方面易清洁原料为动力的运输工具将会取代化石原料动力的运输工具,将会大大降低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做到交通的绿色无污染;四是在制造材料方面以元素化(类似于生物细胞)的材料或是纳米材料取代纷繁复杂、笨重多样的现行制造材料。

二、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物流变革研究

(一)物流内容的变革

1.能源类大宗物流将会消失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代替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的全球均衡分布将会打破由石油、煤炭在少数地区集中不均衡分布和全球性刚需而产生的跨国界、跨地区的大宗能源物流以及一国之内不同地区间由于能源分布差异而产生的能源物流。首先,在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都具有均衡分布的特性,全球范围内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在接受太阳辐射能方面并无太大差别,未来从全球分布上看将几乎不存在绝对的地域性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能源的分布式、本地化生产将可以基本满足本地化消费,而无需大规模的异地调运。再者,以及以氢气的形式储存的间歇性能源,并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对盈余能源进行输送和分享,完全可以实现在线协调和传输而根本不需要任何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立足于石油、煤炭地域聚集而全球必须产生的大宗能源物流将会消失。

2.生产物流(供应链物流)

第三工业革命将会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金字塔”式的大规模集中化垂直型的社会组织结构进行改造。分散式社会化的新能源体系与3D打印、智能化制造的有机融合将会使生产制造脱离大批量同质化出品的生产车间和组装流水线;而基于个性化需求的DIY式社会化全民参与的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小批量模式将会成为主流。因而,与需要大量原材料和能源集中进行的大规模生产的供应链上游将会不复存在。另一方面,3D打印生产实现了将设计或是构想转化为最

终产品的直接过度,此项技术的广泛使用将会大大缩减现存的生产中的分部门、多环节的零件生产和最后加工组装成设计产品的生产流程及工艺环节,可以实现按设计原样输出,一次成型的简化生产;而依附于经济全球化中形成的全球原材料采购、零件全球分散生产、最后集中组装的生产模式的大规模物流也不会继续存在。

3.大批量仓储物流将被多品种小批量取代

实现3D制造,将会实现相应的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甚至是DIY,自行设计)到空间上的社区制造、小区制造甚至是家庭制造,时间上的无流通周转期实时消费。由于本地化制造、去中心化制造将会降低物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完全的扁平化实时制造、去中心化、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制造取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流水线式的大规模集中制造,会极大地削减原材料采购入库的库存,零部件、半成品库存以及集中大批量下线的产成品形成的库存。大批量集中的仓储将会不复存在,因而依附于仓储作业所形成的包括入库、理货、拣货、搬运等一系列的仓储作业同样要受到冲击。与此同时,针对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的仓储需求将会是仓储环节面临的新课题。进行仓库的智能化、提高仓库的周转率和协调性,以高效的方式利用好有限的仓库资源,以便捷、快速、高效率的服务满足这些新兴的仓储需求是未来仓储物流面临的关键问题。

4.快递物流

最终消费品或是零售品方面的物流也必将直接受到冲击。流通速度而且减少了中间的许多无增值却加价的流程,能为人们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基于全球互联网全民制造和全球分享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进一步促进信息的流通,加快全球范围碎片化的物资分享,快递业务将会大量增加。对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的重要性窥见一斑。物流配送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我国物流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物流领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本地化制造,在生产布局上大都会选择基于社区等靠近消费者的选址;然而如何实现物品直接到达用户手中,将会是实现门对门的配送大显身手的时机。

5.绿色物流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型能源结构会使运输获得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电能等一系列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因而运输环节的运输工具将不再会有化石燃料使用时大量的废气排放,实现绿色运输。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交通方式的使用将会使堵车、绕行等问题得到解决。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终结的回收物流和逆向物流同样是实现绿色物流的重要部分。由于分散式的生产,面向公司总部或相关职能部门的逆向物流将不会出现。再者物流全流程的信息的实时监控以及物流需求信息、车流车载信息的有效整合将会车载量得到优化,减少空载等浪费现象。

(二)物流智能化改造和新模式的探索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首先,面对未来“互联网+新能源”的智能化能源、基于3D打印式的智能化简洁制造、DIY及定制化下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下的精确营销等变化;物流行业必须积极融入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智能交通等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物流行业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信息化将是未来物流生存的根本,如何获取物流需求信息、实时掌控物流运作信息、快速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以适应新的物流信息传播方式、满足碎片化个性化小批量的物流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至关重要。其次物流行业更要立足于现有基础结合未来变革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物流是社会流通领域的重要支柱,具有广泛的行业渗透性连接性同时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平台作用。因此,如何立足自身特点及变化的社会需求利用好新一轮的科学技术,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将是物流创新的一个突破点。例如,结合大数据技术就能对配送中心选择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三、综述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对社会进行重构,现有的能源结构、制造模式、组织结构模式、流通模式等都会被解构重建。物流行业同样会受到影响无论是大宗化石能源物流、建构于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上的生产制造物流、产品分销物流还是快递物流和特殊物流都会有影响,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必然对物流变革产生积极的、深远的硬性,而传统物流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取得生存和发展。本文将以上研究的方法进行综合提出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物流分类法:能源物流(大宗物流)、生产物流(供应链物流)、仓储物流、快递物流和绿色物流。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42-46.

[2]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视角[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3).

[3]闫海潮.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3).

[4]刘晓梅.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3D打印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硕士论文].东华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4,(6).

[5]王雪莹.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9):31-35.

[6]徐寿波.关于物流的科学分类问题[N].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7]毛海军,张永,李旭宏.物流企业分类模型[N].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6).

[8]陶君成,徐青青.我国物流发展的业态结构及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3,(9):22-27.

[9]戚聿东,刘健.第三次工业革命趋势下产业组织转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4,(1):35-38.

[10]郭瑞红,曾琪.从电商生鲜大战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22-27.

[11]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营销短视症[J]哈佛商业评论,1960,(7):33-37.

猜你喜欢
变革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16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6
变革开始了
海尔变革
中国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1:05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7
夺变革先机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4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