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满族“二贵摔跤”道具的发展演变

2015-03-27 11:39韩相理王国良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满族表演者头部

韩相理, 王国良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系,河北 承德 067000)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道具的发展演变

韩相理, 王国良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系,河北 承德 067000)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是流传于河北承德北部满族聚居区的一种具有浓烈满族风格特色的道具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道具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发展演变,而且每一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满族;二贵摔跤;道具;发展演变

一、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概述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是流传于河北承德北部满族聚居区的一种具有浓烈满族风格特色的道具舞蹈,它大致生成与清代道光年间,繁荣在清末和民国期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落入低谷,文革期间近乎消亡。1984年以来,经过承德市隆化县文化部门的挖掘、整理、改进和提高,“二贵摔跤”这种传统道具舞蹈逐步完善,并多次在国家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中获奖,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现已经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传统文化品牌,并按满族人祈求富贵的愿望,由原来的“二鬼摔跤”改名为“二贵摔跤”[1]。2008年1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其实是一名演员用双臂和双腿利用道具分别扮成两个人互相纠扭在一起做摔跤动作[2]。在表演时,表演者把道具牢牢捆绑在身上,双手双脚着地,外观上给人以两个小矮人对视摔跤的形象,在锣鼓的伴奏指挥下,身体旋转起伏,手足并用,利用“抡、转、滚、举、扫、磕、绊、支架子、下绊子等”摔跤动作[3],活灵活现的展现出两个满族勇士奋力摔跤的形象。“二贵摔跤”道具的服饰、动作都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其道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更是经过了多次的改进,才逐渐完善的。

二、隆化满族“二贵摔跤”道具的发展演变

八十年代初,在隆化县文化馆工作,现为隆化满族“二贵摔跤”的第七代传承人的王大中老师借助上级部门搞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机会,主动请缨,开始了对传统满族道具舞蹈“二贵摔跤”的挖掘、整理和创新的工作。他深入乡村调查走访,拜访曾经在花会上表演过“二贵摔跤”的老艺人,学习“二贵摔跤”的表演,收集了一些已经残破的“二贵摔跤”道具进行研究和改良。经过了近三十年的不断改进和调整,“二贵摔跤”道具终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纵观“二贵摔跤”的道具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把“二贵摔跤”的道具大致划分为三代,每一代道具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第一代“二贵摔跤”道具的特点

已知最早的“二贵摔跤”道具可以划分为第一代道具。据王大中老师回忆,他接触的最早的“二贵摔跤”道具结构简陋,基本是由一个很厚的木板或木架子,两端各钉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十字型木桩,木桩上左右伸出的部分即为道具肩膀部位,再用干草捆成圆柱形的草靶,连接两端肩膀部分形成摔跤“支架子”形态的手臂。道具肩膀、手臂、胸部用衣服布料遮盖缝牢,内部填充干草、棉絮等;用废纸制成纸浆层层堆积塑造成头部,这一点和“大头娃娃”道具的制作类似,头部具有模糊起伏的五官轮廓,干透后绘制五官形象,最后用长钉钉于木桩顶面。找来线绳用墨染黑制成头发粘在道具头上,长出的部分编成发辫,用纸壳制帽子固定于道具头顶上,木架下面衬着厚厚的棉垫,木架一圈钉上布围子。

第一代“二贵摔跤”道具非常笨重,大约有三十斤左右。表演者背在身上表演起来十分吃力,根本做不出什么精彩的摔跤动作,给人的印象就是滚来滚去的样子,时间也很短。另外第一代“二贵摔跤”道具的形象粗陋,头部很小,和身体的比例不协调,面部表情的刻画更是一塌糊涂。还有道具结构不坚固,几轮表演过后就会出现破损,尤其是道具头上的头发和帽子最容易脱落。再就是这一代道具的服装简陋灰暗,布料粗糙,基本就是旧衣服改成;道具的裙摆很长,表演者的手脚都隐在裙摆里,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动作,由于没有充足的鞋,表演者只能双手戴一副厚手套来进行表演,摔跤动作的真实性和和表演效果非常差。

(二)第二代“二贵摔跤”道具的改进之处与特点

八十年代初,王大中老师开始了对第一代“二贵摔跤”道具的改进工作,他基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做了以下几点的改进:

1、减轻道具重量

首先用木架结构制作道具的身体,中间用棉花进行填充;用泡沫代替纸浆制作道具头部,外面糊几层草纸,干透后刷上底色,再等干透后绘制五官细节,最后再罩一层清漆来进行保护;道具的胳膊采用布袋填充棉花的形式来代替干草靶,用白手套填充棉花缝在胳膊上,再缝在对方的肩膀上,就形成了道具双方双手互抓对方肩膀的形象。经过这样的改进,道具的重量大大的减轻了,由原来的三十斤减到十多斤。这就为了增加表演者动作的灵活性和表演时间创造了条件。

2、美化道具形象

用泡沫材料进行道具头部的主要材料,不但重量轻而且可塑性强,使头部比例和真人更加贴近,同时还可以在面部塑造不同的表情结构。面部五官的绘制采用勾线、晕染的方法,使得道具头部形象更加逼真、表情更加丰富、个性更加突出。道具的头发采用黑色棉线或细毛线,整齐的粘在头顶上,发辫更整洁形象;去除了道具头上在表演时容易掉落的帽子,使满族的民族风格更加浓郁的同时也节省了材料、为增加了表演的动作强度提供了条件。道具的服装也得到了更新换代,用更鲜艳、更具有满族服饰特色的服装改良后制成道具的服饰,使得视觉效果突出、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3、改革道具结构

王大中老师在新一代的道具上果断的缩短了裙摆,他认为表演者只有在表演时露出手脚,才能让观众看到有“四只脚”,才更像是两个人在摔跤,同时表演者的手脚模仿专业的摔跤动作可以使“二贵摔跤”更具有体育舞蹈的艺术性;裙摆的缩短还能放宽表演者的动作幅度和强度限制、增加“摔”的力度和灵活度,使观赏价值更高。王老师把道具的头部设计成可以方便拆装的插拔式结构,方便拆卸和维护,另外道具颈部的开槽口有一定的冗余度,这样头部插入后会以销子为轴左右摆动一定的角度,这种巧妙的设计使道具的头部在表演时会根据身体的倾斜左右歪动,使道具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4、增加道具使用的舒适度

第一代道具的木板下面衬一层棉垫来增加表演者背部的舒适度,但棉垫太厚使得道具变得笨重,太薄则有效不能缓冲表演者背部与道具的摩擦和压力,王大中老师选用既轻又有充足弹性的海绵作为缓冲物来改善道具使用的舒适度。为了防止表演者双手反穿的鞋在表演中脱落,在鞋的底部设计了可以抓住的部件,这样在表演时表演者不用担心鞋子被甩掉而更加从容不迫。

第二代“二贵摔跤”道具的改革直接促进了其表演动作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隆化满族“二贵摔跤”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代“二贵摔跤”道具的改进之处与特点

随着隆化满族“二贵摔跤”知名度的不断增加,其演出的频率也不断增强,在频繁的演出中,第二代“二贵摔跤”道具依然暴露了一些问题,经过几轮的研究修改,形成了现在使用的第三代“二贵摔跤”道具。

首先给道具减重加固依然最主要的问题,虽然第二代道具的重量已经大大的减轻了,使得表演者的场上表演时间由原来的一两分钟变成五六分钟,但这还是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还有木制的结构在长时间的高强度表演中会逐渐松垮、脱开,维修频率增加,再加上集体团队演出代替了原来的小规模表演,有些道具损坏后导致“出勤率”下降,影响了演出的规模和效果。隆化县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尝试利用重量轻、结构坚固的PVC管材代替木质结构,这种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PVC管的连接用加热熔融的方式保证了道具结构的强度,即使在激烈的动作中,结构间也不会出现松脱。

其次,第二代“二贵摔跤”道具的面部经过环境、温度的变化后会出现干裂的现象,使道具形象显得破败不堪。工作人员在制作道具头部时在泡沫外面用棉纱布代替草纸,糊好后打上腻子,干透后用砂纸打磨,再糊一层纸,这样道具面部既光滑又牢固,不会出现干裂的现象。道具的头发也用假发代替了棉线,非常逼真。

在排练表演时演员反映双手在反穿的鞋里握着抓住的部分表演时,手掌与地面接触面太小,又很高,会导致重心不稳,容易使表演动作变形。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取消了鞋里的抓件,改变了鞋跟的结构,使鞋后跟的空间加大,用来更好的容纳手掌,试验后效果很好。

经过以上这些改进,第三代“二贵摔跤”道具各方面更加的完善,具有更好的演出效果。

三、隆化满族“二贵摔跤”道具的发展展望

(一)设计更加科学化

在科学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手段继续对“二贵摔跤”道具进行改良是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趋势。例如隆化满族“二贵摔跤”的表演是演员与道具紧密接触配合的过程,这就要求道具的设计要依据如“人机工程”等科学的理念与标准,才能更好地优化道具的结构,使表演更轻松更完美。还有要使“二贵摔跤”道具形象更加逼真,就要在道具制作时严格按照真人的人体比例数据作为参考来进行设计制作。

(二)材料轻量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不断出现,未来肯定会出现更适合“二贵摔跤”道具使用的更轻、更坚固的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二贵摔跤”和新材料的出现,随时为“二贵摔跤”道具的结构、材料更新做准备。

(三)形象逼真化

从隆化满族“二贵摔跤”道具的发展变化来看,现在的道具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然简陋和粗糙,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专业机构使用专业材料对道具的进行专业化的制作,寻找专业美术工作者对道具面部表情进行个性创作绘制。这样才能提高道具的整体工艺和档次,进而提高表演的艺术效果。

(四)结构模块化

经过研究发现,隆化满族“二贵摔跤”道具的损坏,除了在表演时的碰撞摩擦外,在道具的运输、搬运过程中损坏的情况更严重。“二贵摔跤”道具比较庞大,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包装容器,这就要求道具的结构要模块化设计和制作,方便存搬运、运输和部件互相更换。

(五)传承原味化

隆化满族 “二贵摔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满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我们在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扬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满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传统文化艺术原汁原味的去继承,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再去利用现有的先进科学理念、先进的工艺材料去对遗产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扬。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看到隆化满族 “二贵摔跤”道具的发展演变历程,也可以透过这个历程看到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为了繁荣民族文化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我们要在认真领悟和感受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学会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对其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积极地作用。

[1]刘艳春,孙美华.“二贵摔跤”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文化价值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51.

[2]赵启泰.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J].满族研究,1988(02):89.

[3]刘建国,刘德山,宫佳彬.塞上奇葩-二贵摔跤[J].乡音,2008(09):34.

Development of the Props of Manchu Performance“Ergui Wrestling”in Longhua County

HAN Xiang-li,WANG Guo-liang
(Department of Fine Arts,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Hebei 067000,China)

“Ergui wrestling”is a kind of Manchu style performance of prop dance popular in the northern Manchu-inhabited region of Chengde,Hebei.Its props has also been evolved and upgraded constantly with time into new forms with unique features.

Manchu:“ergui wrestling”;props;evolution

I206

:A

:2095-3763(2015)01-0013-03

2014-10-20

韩相理(1976-),男,河北承德人,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度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基金项目”(FY2013003)。

猜你喜欢
满族表演者头部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妙猜两数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蚝壳巧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