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军 赵 丹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新闻实务】
论都市报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型与不足∗
—— 基于《楚天都市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的文本分析
张勇军 赵 丹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内容提要:要判断大众传播如何发挥作用,最容易获得的证据就是来自它所传播的内容。本文试图通过文本的分析,探究都市报在内容生产方式方面是如何转型的,还存在哪些不足,以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都市报 内容生产 文本分析
曾经无限风光的都市报,自2012年来进入一个快速下滑期,发行量、广告额急剧下滑。来自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分会和央视CTR的研究数据,自2012年报纸广告由增长转为下降后,降幅逐年扩大,2014年降幅急剧由上年的8.1%扩大到18.3%,三年来报纸广告累计下降了29.6%[1]。2015年一季度报纸广告降幅同比更是高达29.5%[2]。而一直占报纸广告额大头的都市报降幅更大,多数是下降一半以上。这种下滑一方面来自新媒体对都市报受众和广告资源的掠夺和侵袭,另一方面也来自都市报自身内容生产方式的落后以及内容品质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传媒生态新格局的环境下,都市报也在努力转变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那么转型的效果如何?其与新媒体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本文以2015年6月1日发生在长江监利段的“东方之星”号客轮沉船事件为例,对《楚天都市报》的纸质媒体和“一网两微”、APP等新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量化分析,从文本数量、文本形式、文本信源、报道倾向等几个方面展开对比,并与商业网站——腾讯网进行横向对比,试图剖析都市报内容生产方式转型的效果与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建议。样本统计的时间段为事故后一周内。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监利段倾覆,船上有450多名乘客。但此事在当晚一直没被公开,直到次日凌晨网站上才出现相关信息。作为湖北本地最大的都市报《楚天都市报》,迅速调集强大的采访团队,进行“战役式”报道,并投入了空前多的版面进行重磅报道。《楚天都市报》的报道力度在短期内甚至超过对全国“两会”的报道规模,与汶川地震相近。与此同时,该报在利用纸媒生产新闻文本的同时,也注意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型与改进,一次采集、多次发布。记者采写的稿件除了在纸质版面上刊发外,还在自己的“一网两微”上发布。相关报道情况如下:
(一)报纸
续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楚天都市报》纸媒上最早的报道是从3日才开始的,这是由于有关方面的信息直到2日才公布,报纸生产周期决定了其最快只能次日报道(除非当天出号外)。该报的报道版面,最多时有11个版,约占当日总版面数(32版)的三分之一,发稿总数达194篇。而且版序靠前,其中3日、4日以及7日一版均是整版报道,大幅图片配导图;5日、6日、8日也均是一版大图片加上醒目导读(这时临近高考,一版加了少量有关高考等重大新闻的导读)。如此高密度的报道文本,体现了都市报作为一份关注热点事件的报纸,在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二)网站
在楚天都市网,笔者以6月2日至6月8日这一周为统计时间段,以“监利沉船事故”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文本共有190篇(见表2),总量不如纸媒。其中,2日有70篇(主要是“东方之星”最新进展实时更新)、5日有50篇(主要是船体扶正的滚动报道以及组织家属到江边祭奠的相关报道),其他时间报道数量相对较少。
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楚天都市网在2日采用了滚动报道的方式,弥补了纸媒不能及时报道的缺陷。比如,在楚天都市网上,“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最新进展实时更新)的网页上,发出的第一条快讯是2日的6时05分,显然比纸媒(读者3日早晨才能看到)要早一天。而且在2日这一天,网站从6时至22时,一有信息立即发快讯和快照,有时前后仅间隔1分钟(见图1)。
但是,这种情况仅持续了一天,3日开始,楚天都市网上的报道量就骤降(除了5日因船体扶正,动态进展文本稍多),而且网页上的文本主要是当天报纸上的几篇原文及原图转发。这种急变背后的原因,可能与《楚天都市报》的纸媒思维有关:2日网站之所以刊发大量报道,是因为报纸当天没有报道;到了第三天,报纸上有大量报道,如果再把自己的内容提前在网上发布了,还有读者买报纸看吗?目前,《楚天都市报》的电子版,每天上午也只公开几个版,其他版面到下午才公开,其目的也是不能让电子版冲击自己的纸质版。这种看似维护版权的意识,实质上还是把内容当成稀缺资源,没有考虑到新媒体时代,时效性、丰富性、互动性才是读者的需求,而隔夜的所谓新闻,你不报其他媒体可能早就报了,读者更不稀罕你的内容。
(三)微博
在《楚天都市报》的新浪官方微博中,涉及沉船事件的最早的微博也是从6月2日开始的。所以,笔者在做关于微博数量和内容的统计时,选取的时间起止是从6月2日到6月8日,采用的是关键词搜索法。其中,以“#监利沉船事故#”为关键词的微博有88条;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为关键词的有26条;以“#监利沉船事故滚动直播#”为关键词的微博有23条;以“#长江客船沉没#”为关键词的有14条。下面,以微博数量最多的“#监利沉船事故#”为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见表3)。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从2日至8日,微博发布的最早时间从8:33提前到了6:03,最晚时间则从23:11提前到了19:37,但每天的微博更新持续时间都基本保持在15~20小时。这有利于为受众提供沉船事故的动态信息,有效弥补了报纸出版时效的不足。同时,微博的简洁报道与报纸的详细解读、深度剖析相结合,更能为受众提供完整的信息。
但从微博数量上看,总量比纸媒少,且呈下降趋势,在事件中期又有回升。这种趋势与突发事件的报道特点相吻合:事件初期的关注度最高,随后有所下降,随着事件出现的新变化其关注度有所回升,后期则又缓慢下降。
从微博的文本内容来看,主要是救援的动态进展,配发少量服务性信息,比如转发《新京报》制作的遇到船只倾覆如何跳船以及水上求生的内容。但内容很少是前方记者生成的,不少是后方编辑根据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其他媒体发布的内容进行编辑的(见图2)。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运用微博生产内容时,《楚天都市报》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前后方联动机制。
(四)微信
笔者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目前仅剩下三篇关于监利沉船事件的文章(其他的可能被删除了),具体情况如表4:
从微信的文本内容看,最早的报道是6月2日7时42分的突发报道,主要内容是记者综合各方得到的一些动态信息,但主要事实不准确:沉船事发时间变成2日0时45分,获救人数为30多人。另配上事发地点的卫星图片以及事发轮船的背景图片、资料介绍。随后的内容主要是背景资料介绍以及外围等相关信息,比如,遇沉船事故如何逃生;长江沉船事故盘点;龙卷风此前已多次袭击湖北;明星名人在微博上为乘客祈福。
3日以后,《楚天都市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就主要是转发报纸上的内容,而且数量更少。由此可见,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编辑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事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楚天都市报》APP(i楚天)
2014年9月9日,《楚天都市报》的APP(i楚天)上线。这是一款关于地区的资讯和生活服务型应用APP,设有iOS和安卓两个版本,并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它主要传递本地的民生新闻,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设置有“新闻”、“生活”、“社区”和“个人”四大功能板块,涵盖了当日新闻即时更新、本地生活在线消费、人气论坛社区随身互动、无线商业营销创新等。
今年6月25日,经笔者查阅,在“i楚天”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上,竟然没有关于监利沉船事件的消息。以下截图为其APP(i楚天)微信公众号相关内容:
从上面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尽管都市报利用了新媒体发布相关新闻,但新媒体的报道数量甚至不如纸媒。由此可见,都市报虽然有转型的意识,但依然以纸媒为中心,新媒体仅是配角,并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量丰富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读者更乐意读图、看视频。在面对“东方之星”沉船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时,受众除了阅读文字和图片信息以外,更希望能接受同步的音视频文本方式。音视频无疑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场感。
在统计《楚天都市报》全媒体有关“东方之星”的报道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记者和编辑仍以文字、图片为主(见表5),严重缺乏全媒体报道意识。
经笔者查阅,《楚天都市报》在纸质媒体上利用二维码的形式,分别链接了一个名为《长江上的风》的歌曲视频,以及网友提供的一段游船视频,突破了纸媒文本静态呈现的不足。但“一网两微”上,本该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但视频的数量严重不足。除了少量转发央视新闻的视频外,记者自己生成的视频几乎没有。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有麦克风的时代,就看谁的声音大、音色好、有内容。正因如此,这也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严重碎片化。传统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过去依赖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情感新闻等,不再是人们稀缺的信息。受众也不仅是被动接收信息,同时也希望拥有话语权,通过媒介发布自己的信息和观点。面临这种传播的新生态,媒体必须充分满足受众的媒体接近权,给受众赋权。那么,体现在内容生产方面,都市报必须转变单纯依靠官方发布信息以及记者自采信息的传统方式,能更多地采纳受众提供的信息和观点。
通过对《楚天都市报》在6月2日至8日这一周的纸质版及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相关报道统计(见表6),笔者发现:在纸媒以及网站上记者自采的内容占绝大多数;微博、微信上出于时效性考虑,更多的是直接转发官方的信息;而采纳受众提供的内容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框架赋予了对独立事件进行整体诠释的方式,记者几乎无可避免地都会使用框架,这样就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并造成了某些(非意图性的)偏差。当新闻媒介的信息是由新闻来源所提供时(经常都是这样),这些信息通常会符合消息来源的目的,也无法完全做到客观。
麦奎尔的这个观点在此次沉船事件报道中也得到印证。在信源上,笔者发现楚天都市网发布的第一条消息是,6月2日6时05分本报记者发的一条快讯。这条快讯的信源是长江航道、海事部门。不知是该部门提供的信息不准确还是记者了解有误,总之从图4中可以看出,主要事实错漏较大:一是事发时间从1日21时30分变成了23时多(笔者分析,这个可能是长江海事部门接到的报警时间);二是获救人数由12人(最后核定的,两个部门重复统计的结果,开始一直是14人)变成了30多人。此外,记者匆忙将事故原因定性为“突遇龙卷风”,有些过于草率。由此也可以看出,《楚天都市报》在通过网站发布内容文本时,在抢时效性的同时还缺乏有效的审核把关机制,没有进行多信源的相互印证,就容易出现事实的偏差。
多年来,国内媒体新闻报道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正面报道为主,监督报道要力求建设性。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方主管机构将正面报道更多地理解为宣传鼓劲,将监督报道理解为负面报道,甚至规定不许异地监督,批评报道要取得被批评者的同意才能发稿。这种宣传意味过浓的报道充斥在报纸的版面上,让读者感到难以接近。
随着都市报发行量日益扩大,宣传部门对都市报的态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不重视的“小报”转为要大加利用的“宣传阵地”。过去,宣传部门布置宣传任务时,主要是针对“一报两台”——党委机关报、卫视和广播的新闻频道,后来将都市报作为同等对待的宣传载体一同布置宣传任务。
都市报的一些主要领导,感觉自己的政治地位提升了,不再是“街头小报”,纷纷向“主流大报”靠拢,典型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都市报利用版面多的优势,在典型宣传方面的力度比党委机关报还大,占据了大量的新闻版面。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让都市报远离了自己市民报定位的初衷。
史密斯认为:没有受众的信任,新闻就和娱乐或宣传没有什么两样。这可能就是新闻发展的趋势已经偏离意识形态、走向中立的理由之一[3]。
都市报这种过浓的宣传色彩,无疑加速了读者的远离,也引起了都市报内部人员的分歧。都市报开始逐渐向新闻报纸回归,减少过多的宣传色彩,增加中性的事实报道。在报道颓势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一些都市报甚至加大了监督报道的力度,试图借此扩大报纸的影响力。但是,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宣传主管部门虽然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但对报道的基本原则还是不变,正面报道为主,甚至要求反面现象正面报道,在灾难面前体现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及社会各界的大爱和支持。
在“东方之星”沉船报道中,《楚天都市报》相关文本中的报道倾向如表7所示。在纸质媒体中,中性事实的报道文本占绝对多数,另外仍有22篇报道是正面肯定的,主要是对救援措施、人物的褒扬式报道。而在“一网两微”中,则以中性为主,正面肯定的报道则很少。而对事故的分析解释及建议式报道,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均不多,体现了都市报在报道此类重大灾难报道时,仍是以被动反映为主。负面报道除了微信上仅有一篇外,其他几种媒介中均无一例外的为零。这也反映了都市报的党的宣传工具意识、宣传纪律意识非常强烈。
从文本的报道倾向看,可以看出《楚天都市报》不管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一直遵循官方话语体系和媒介固有的报道框架。尤其是纸媒在灾难报道时,还是有“反面问题正面报”的编码习惯,某种程度上造成受众的对抗性逆向译码。尤其在新媒体上,《楚天都市报》转发了一名领导的讲话“全力救援、效果很好”时,遭到网友的强烈反弹、吐槽:“仅救了2个人,效果也算很好?”这正如费斯克所说:“一个节目是由业界所生产,而文本则是由解读者所生产。”[4]
面临“东方之星”沉船长江的重大灾难事故,《楚天都市报》可谓高度重视,投入“重兵”和版面,进行“战役式”报道,同时在“一网两微”上也进行新媒体报道。尽管如此,但都市报除了转载新华社等的官方消息外,仍以记者自采为主,信息的数量、呈现形式没有太多的突破,与腾讯网相比,差距较大。
6月11日晚,笔者在“搜狗新闻”中,以“监利沉船事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为保证整个研究在时间段上的统一性,只统计6月2日—6月8日的新闻及其相关属性,如图5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6月2日—6月8日的文本总数量为978篇,并且在每篇新闻报道的下面,还有与之相关的文本链接,具体数量见表8。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腾讯网充分发挥网络的链接功能,为网友提供延伸阅读信息,报道总量远比《楚天都市报》全媒体中任何一种均多。
续表
此外,在文本呈现形式上,腾讯网更多地利用音视频和网友互动,使报道更加直观、形象,也充分满足了受众的话语表达权(见表9)。
在腾讯网中,除了对事故的单篇报道及相关链接以外,腾讯新闻也有专题策划,如6月3日,“载456人‘东方之星’游轮翻沉”的专题[5]的内容包括事件最新消息、现场直击、搜救现场组图、视频合集,最后还有网友评论栏,版面划分得十分清晰、紧凑,不仅提供了全面、实时、集中的信息,还专门开辟了互动地带,优势比较明显。而6月5日的另一个专题——“长江客轮翻沉”[6],同样也十分有特色。
这个专题从版面上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以文字、图片新闻为主,右边则是视频新闻的集合。其中,左边部分条理清楚,内容依次为头条新闻、焦点新闻、乘客信息、搜救进展、独家报道、事故分析、背景资料、自媒体专区、高清组图和网友评论。每部分的内容均来自不同的媒体,报纸、网站、通讯社、微信公众号都有。
在同一天,腾讯图片频道以“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倾覆长江”的专题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事故现场、救援情况、打捞工作、舱内状况、祭奠事宜等相关高清图片[7]。
在信源方面,腾讯网的报道比《楚天都市报》更加丰富多元,特别是转发了部分海外媒体对沉船事件的报道。例如,6月5日,《外媒关注沉船事故》的专题[8],介绍了法国《世界报》、韩国《中央日报》、日本《朝日新闻》、俄罗斯《独立报》对沉船事件的报道和对中国火速应对、全力救人的肯定。还有,6月8日的专题“海外媒体关注‘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中,就摘录了美联社、路透社、《联合早报》、BBC、NHK等海外媒体对该事故的报道和评论[9]。转发海外媒体的报道,腾讯网无疑比《楚天都市报》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更加体现了报道的平衡性,减少了固有的报道框架所带来的偏差,能让多种声音共同发声,让受众能从不同的文本对比中,对文本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码。
此外,在文本的报道倾向方面,腾讯网作为商业网站,除了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外,报道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由表9可以看出,虽然也是以中性的事实报道为主,但正面肯定的比例相对更少,主动分析解释性报道达36篇,旨在为受众答疑解惑。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无疑是媒体最重视的报道类型,也是最能整体反映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水平的报道领域。通过对《楚天都市报》有关“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件的文本的量化分析,以及与腾讯网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受众和广告的双重流失,都市类报纸在努力突围,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作了较多探索。但在内容生产方式方面,都市类报纸仍延续着纸媒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以文字、图片为主,音视频运用严重不足,互动性不够。在信源采集方面,都市类报纸也是以纸媒、以官方为主,对用户生产的内容不够重视,也较少转载海外媒体的内容。在文本的报道倾向上,新媒体依然与纸媒一样,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分析性的、质疑性的内容较少,更多是中性的呈现或正面的颂扬。内容生产方式影响传播效果。因此,都市报要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必须摆脱以纸媒为中心的思维惯性和报道框架,转变成以受众、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的媒体使用权和话语表达权,增加文本数量、丰富文本形式、拓宽文本信源、调整文本倾向,在新媒体转型之路上大步向前。
∗本文为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CCNU15A0301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中国广告网:《中国报纸广告市场2014年度报告》。(2015年2月6日)http://news.cnad. com/html/Article/2015/0206/20150206093339477.shtml.
[2]中国报告大厅:《2015年第一季度传统媒体广告行业分析》。(2015年5月13日)http:// 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66394.html.
[3]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09页。
[4]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2页。
[5]腾讯网:(专题)“载456人‘东方之星’游轮翻沉”。(2015年6月3日)http://www.news. qq.com/zt2015/drown/.
[6]腾讯网:(专题)“长江客轮翻沉”。(2015年6月5日)http://www.news.qq.com/p/topic/ 20150602003918/index.html?tu_biz=1.114.1.0.
[7]腾讯网:(专题)“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倾覆长江”。(2015年6月5日)http://www.news. qq.com/photon/phtptt/sinkpp/pics.htm?pgv_ref=aio215&Ptlang=2052.
[8]腾讯网:(专题)“外媒关注沉船事故”。(2015年6月5日)http://www.news.qq.com/a/ 20150605/040878.htm.
[9]腾讯网:(专题)“海外媒体关注‘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2015年6月8日)http:// www.news.qq.com/a/20150608/010464.htm.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Shortage of Metropolis Daily Content Production Method—Based on the“Oriental Star”Incident Reports Text Analysis of the Chutian Metropolis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