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正向功能及引导探究

2015-03-27 04:04董明牛
关键词:能量心理大学生

当前,微博已被社会各大群体广泛使用,而作为喜欢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更是加以青睐。微博已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94.3%的青年表示微博已经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1]大学生对微博的青睐和热衷源于其心理诉求,微博满足了大学生情绪发泄、舒缓压力、排解孤独、获得认同、自我调整等的心理诉求,是大学生心理能量的获取及释放需要。从心理能量的视角去研究大学生使用微博,探究微博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正向功能,易于从源头去把握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并促进其正向心理能量的形成。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应充分运用好微博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正向功能,引导大学生在使用微博过程中吸收、释放和传播正能量。

一、心理能量学原理概述

“心理能量”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认为人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为生存本能和繁衍本能,这种本能力量表现的方式如同物理学中的能量,他认为心理能量是源于人格系统内部并驱使和操纵人格系统的能量。有学者对“心理能量”这一概念进一步修正为:“心理能量是人的心理系统中操纵和支配其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生物化学能量或生物信息能量,它来自人类种族进化中形成的本能和个体生命历程中的认识与实践体验。” [2]这一阐述更为本质和具体地对心理能量作了解释也进一步丰富了心理能量的来源,认为心理能量不仅来源于人的本能也来源于人的认识和实践体验。

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人脑通过各种神经冲动来接收、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而这种神经冲动其实就是“心理能量”的运动。 [3]心理能量操纵和支配人的心理活动,也会进一步通过心理活动影响人的外在行为,如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引发的积极行为等。心理能量源于人的本能的自发能量积蓄和客观世界物质和信息能量在人体内的心理转化,前者是自发产生的,是人的本能的一种能量积累,后者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实践体验把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转化为心理能量。

人无时无刻地积累心理能量同时也在释放着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一旦释放就会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心理能量的释放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如兴奋、激动、唤起,一种内驱力或动机。心理能量的释放可分为正常释放和非正常释放。正常释放是心理能量被激发后的自然完全释放,这种释放驱动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并进一步外化为行动,如其很重要的一种形态情绪,无论是喜悦或愤怒的情绪,当它自然宣泄出来(进一步外化为行动如大笑或大哭)后,都会让人有畅快的感觉。心理能量的非正常释放是指人的心理能量被激发后不能或不完全释放形成心理能量的固结。心理能量释放的固结方式包括压抑和沉溺,无论是压抑或是沉溺都不能使心理能量自然完全释放,给人带来不畅快的感受。

根据心理能量对人的积极驱动或消极驱动,以价值判断为向度,可以把它划分为正性能量和负性能量。正性能量简称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流行于物理学外是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在这篇专著中它把正能量解释为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4]这种动力和感情正是正性心理能量的释放及驱动。负性能量简称负能量,和正能量正好相反,是使人情绪低落、消沉悲观、消极被动、对人的生存延续和心理健康有害的心理能量,如这种能量驱动下的悲伤、恐惧、阴暗不道德的心理状态等。

二、微博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影响

微博影响和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大学生对客观世界认识与实践体验的重要方式,它必然对大学生心理能量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微博产生大学生心理能量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具有发布、转发、搜索、评论、关注、私信、微群互动等众多基本功能,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成长发展的需求,因此已被普遍使用。心理能量的另一种重要来源为个体生命历程中的认识与实践体验,大学生使用微博通过微博的这些功能获取信息和知识,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情感的体验,这些都是一种认识和实践体验。一项关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大学生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中,有72%来自微博。微博上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与知识深受大学生喜爱。 [5]因此,微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能量获取的重要渠道或者说微博成为大学生心理能量产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微博将各种信息能量转化为内在心理能量并积蓄下来。此外,大学生通过微博的体验使其得到安全、归属与爱、自我满足及自我实现等心理满足,都是心理能量的一种获取和积累。当然,由于微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认识与体验中既获取了正性的心理能量也获取了负性心理能量。

(二)微博释放大学生心理能量

微博大学生用户喜欢采用短小精炼的方式来表达个人心情和对他人的微博内容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互动和交流。一项针对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显示,83.7%的调查对象认为微博自由发言的氛围有助于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在情绪低落或者兴奋时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来宣泄情绪。 [6]大学生通过微博宣泄情绪、释放情感、缓解心理压力等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能量的释放。当前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所积累的心理能量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需要以他们偏好方式和平台进行释放,微博这一新媒体即时、共享、互动、自由平等特性契合了大学生心理能量释放的需求。微博这一平台允许所有用户自由发言使大学生们在微博中可以随意共享自己的积极情感和状态,也可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情感。

(三)微博传播大学生心理能量

从心理能量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在微博上的情绪表达实质上是大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转化形成文字等微博信息。这种微博信息凝结着大学生宣泄的心理能量并成为这些心理能量的载体。微博这种特有的传播媒介迅速广泛地把大学生的这种转化后的心理能量传递给其他的微博大学生用户,进而形成对其他大学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内化为心理能量。这一过程是大学生心理能量的传播过程,微博在这当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因此,微博又是大学生心理能量的传播媒介。微博传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具有直接性、通畅性和无限复制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心理能量的微博传播呈现了即时性与互动性特征。

三、微博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正向功能及引导策略

当前,微博在大学生心理能量的获取、释放及传播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能量能否积极健康地呈现,微博已成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因此,高校及学生工作者包括大学生自己都应充分运用好微博,发挥出微博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正向引导功能,吸收、释放、传播大学生心理正能量。

(一)微博作为一条渠道能够使大学生吸收正能量

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心理能量的重要渠道,然而复杂的微博环境使得大学生从微博中吸收的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高校及学生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发挥微博的正向引导功能,就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微博环境,引导大学生吸收正能量。积极健康的高校微博环境应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主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7]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微博环境,引导大学生吸收正能量。

(二)微博作为一个平台能够使大学生释放正能量

微博是大学生偏好的心理能量释放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意共享自己的积极情感和状态释放正能量,也可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情感释放负能量。微博特有的传播特性使得大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瞬间扩散传播,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高校应运用好这一平台,发挥微博的正向引导功能,引导大学生释放正能量,抑制负能量的扩散传播。这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心理能量释放转化的微博信息进行监测、引导与管理。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信息监测、过滤与屏蔽,对正能量的微博信息予以推动,对负能量的信息予以控制,防止传播扩大化。高校应建立起一支负责微博信息监测的专门队伍并进行校园微博管理,比如由高校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网络中心的管理员、学生辅导员或共青团干部组成的专门队伍,甚至可以由部分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 [8]

(三)微博作为一种媒介能够使大学生传播正能量

大学生使用微博,一方面在吸收着心理能量,另一方面在释放着心理能量,正是微博的这种双重特性使得微博成为一种媒介能够传播大学生心理能量。要发挥微博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正向引导功能,就应该利用微博传播正能量。

首先,利用微博意见领袖引领传播正能量。传播学者卡茨与拉扎斯菲尔德认为,意见领袖是某个群体关系的轴心,他们敏锐而积极,在圈子内具有威望,能影响周围人的观念和决定。 [9]意见领袖扮演权威和引导角色,微博意见领袖传播正能量能够引导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一方面,发挥高校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这种天然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积极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发挥和培养学生型微博意见领袖,如重点培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在学生中有威望的学生成为意见领袖,通过他们的正能量影响并引导其他大学生在微博中积极传播正能量。

其次,运用高校官方微博引导传播正能量。高校官方微博发布正能量的内容,大学生可以从中吸取正能量,同时能够引导大学生传播正能量。高校应建立类别及层次多样的校园官方微博,如校、院、系、班等多层次官方微博,学生党员微博、专业微博、特色主题微博等多类别官方微博,在这些官方微博的引导下积极传播微博正能量。

最后,提升教育者及大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促进传播正能量。作为高校教育者应主动学习网络新知识,特别是与微博相关的知识,掌握微博媒介传播和使用的规律,提升运用微博对大学生的引导能力,熟练运用微博促进大学生微博传播正能量。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微博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选择地吸收传播正能量,提高大学生微博传播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意识地释放传播正能量。

(注:本文系铜陵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tlxy14)

猜你喜欢
能量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能量之源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大学生之歌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