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2015-03-27 04:04赵显伟,周娟
关键词:外语群体政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外语专业学生思想状况受外语专业教学和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特点。

一、新形势下外语专业学生思想状况的特殊性

(一)外国文化对群体价值观产生较大冲击

在专业课堂上,在与外国友人、社团的文化交流中,或者在相关的外语专业竞赛中,外语专业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外语学习信息、认同其语言文化独特思维方式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受多媒体环境下外语学习手段改革的影响,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在外语专业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网络媒体信息量大,鱼龙混杂,而部分外语专业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判断和鉴别能力,面对代表外国文化的各式言论极易迷失自我。受这些方面的影响,外语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其他专业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价值观念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增强。一方面,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取向成为群体价值观主流;而另一方面,所学语言文化中的某些资本主义主流价值观又对外语专业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部分外语专业大学生,出于对外企工作环境现实考虑和出国留学的担忧,理想信念相对淡漠,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了放弃入党的想法。

(二)专业特性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中外文化的熏陶,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比较开放包容,但同时也造成外语专业学生在面临中外文化冲击时难以做出理性正确的判断。而目标国家的性格特点也在外语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塑造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美国人的开放、英国人的沉稳、韩国人的谦恭和日本人的礼让分别对英语、韩语和日语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及性格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三)由性别比例失衡导致思想状况出现新的问题

调查发现,全国高校外语专业中普遍存在男女生比例失衡的问题,在专业班级中,女生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有些班级甚至出现零男生的尴尬现象。男女比例不平衡,一方面凸显了女生群体多才多艺和思维灵活的优势,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外语专业学生团体组织中,女生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专业,她们思维敏捷、工作踏实、细心负责,经常组织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多彩活动,展现出了当代女大学生青春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女生在处理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及婚恋问题上常面临心理困惑,由此导致的女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四)外语专业就业形势导致学生就业信心不足

当前,外语专业受高校扩招等高校改革措施的影响,就业形势喜忧参半:对英语专业来说,普及教育这一改革措施使学生陷于尴尬境地,一方面是英语专业学生大量扩招,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也普遍提高,相比之下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的其他优势特长并不突出,大量毕业生难寻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英语人才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现明显缺口,如,当前市场对英语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等等;日韩等小语种方面,由于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就业前景相比英语专业略具优势,但近年来日韩人才市场趋于饱和,日韩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招聘单位更加注重既具有外语背景又具备外贸或软件设计等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高校的培养模式距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以上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就业信心不足。

二、顺应时代要求,探索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针对以上特点,高校外语专业院系必须改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探索适合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在长期从事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进行思考、探究和总结,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载体,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须贯穿始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育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尤其重要。在外语专业学生群体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充分利用班级、院系、社团组织等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当前我院以大学生生命美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生命规划等主题,开展优秀影片赏析、生命美育讲堂、“抚摸历史,品读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在重大节日前后组织感恩教育、党团知识教育、环保教育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教书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一方面,在外语专业教学中,许多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外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作为中华文化标志的诗词曲赋在英语翻译学习中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此方面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可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翻译教学中的诗词赏析,英美文化学习中的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等等。

另一方面,由于外语教学的客观需要,外语专业学习多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在小班教学中,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与学生有更为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师生间的了解程度高。因此,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必须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要求专业教师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面对外国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时,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积极疏导,引领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出重点,加强对女生群体的身心健康辅导

近年来,由于外语专业学生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女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尤其值得关注。结合女生人数多这一特点,学院定期组织女生心理、生理健康讲座,邀请生理、心理专家为女生排忧解难,保证女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的健康发展。此外,进一步重视学生会、心理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密切关注女生心理动态,指导相关组织团体开展一些女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心理漫画大赛、才艺比赛、趣味运动会等,这类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女生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才艺特长和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深化指导,引领学生科学合理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当前的外语专业学生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引导学生不断转变就业观念,深化就业指导,引领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就业信息渠道,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在不断引领学生深化专业学习的同时,学院应积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第二专业或积极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使其将所学语言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强化自身就业优势,努力将学生培育为市场亟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日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五)与时俱进,正确发挥网络等媒体平台的作用

在跨文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网络发挥了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也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有些信息蕴含的各种消极、不健康和腐朽的思想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甚至出现动摇外语专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苗头。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正确发挥网络等媒体平台的作用。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关注网络、论坛,借助QQ、人人网、微博等现代媒体交际平台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握其关注的热点和心理动态,及时帮助学生提高其对真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及时传达和解析相关时政热点信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六)抓住骨干,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等榜样群体的示范作用

高校中,优秀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等榜样群体思想政治素养较高,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具有较强的辨别力。在日常生活中,此类学生充当着联系老师和同学的桥梁,在院校组织的思想政治活动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培养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这类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组织班会、开展团日活动以及日常沟通交流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自身的群众影响力,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

当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做好外语专业学生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猜你喜欢
外语群体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