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云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基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研究
郑建云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人格成长的需要,文章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入手,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措施
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要求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大学生是特殊的青年群体,正处在心理发展阶段的转变时期,各种外部的冲击均可能使他们陷入到行为和情绪的混乱状态中。当这些自身或外界变化导致其心理失去平衡而又无力依靠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常态时,他们便容易陷入心理危机之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3-5],若能在当事人出现危机时有直接、及时的干预介入,受助人是容易接受帮助并改变初衷的。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关心与支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1学习就业压力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进入大学后,几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继续教育的课程,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压力很大,容易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聚增,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就业竞争加剧,人才选拔规格提升,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也有部分大学生对职业期望值过高,但低位就业,使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受冲击,产生幻灭感。
1.2家庭教育方式问题
乌克兰有句谚语:“爱惜名誉,从小做起”。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个人信仰的形成必然自婴幼儿时代就受到家庭的潜移默化。父母的必然使孩子产生心理困惑,家庭不和谐,言行不一,观念偏差,经常吵架打骂,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冷酷,攻击性人格,家庭的破裂,或对两性关系的随意都会影响和误导孩子,产生反健康人格的行为,甚至会产生终身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些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形成的,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长辈溺爱、包办,加之期望值过高,形成他们任性、骄横、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受到的挫折教育少,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压力大,产生焦虑、内疚心理,长期积聚,一旦爆发,会出现厌学、逃学行为,严重者导致自杀、他杀等心理犯罪行为。
1.3心理健康信息反馈制度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都配有辅导员和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指导,但仅仅依靠几位老师来识别心理危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班级或寝室,这就需要周围的同学能互相理解对方。一旦某位同学出现心理危机,需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给相关老师,绝不能因心理健康信息反馈渠道的闭塞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4“自卑生”心理扶助工作问题
“自卑”容易衍生其他心理问题,并有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恶性事件,是最难干预到位的课题。因此要积极探索,将化解“自卑生”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课题,并将扶助“自卑生”纳入心理学生干部培训范围,全面提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队伍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水平。
1.5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建立问题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多是高校老师采取教育和谈心的方式进行心理调节和辅导,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心理问题要彻底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社会援助系统走进来,从根本上杜绝心理问题的出现。
1.6学校与家长的信息沟通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如何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如何让家长理解和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这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尤其是需达成相关事故责任归属协议时,学校需尽最大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而不要轻易放弃与家长的沟通。
针对以上大学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相关改进措施:
2.1完善学校心理危机信息反馈制度,做好“自卑生”群体心理扶助工作
1)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信息反馈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提高心理危机的警觉意识。
建立以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对学生的心里状况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掌握并做出有效干预;明确工作流程,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使大学生在身处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帮助。提高辅导员老师和寝室信息员的警觉性,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情况;每班设心理委员,每个寝室设信息员的制度,以及对辅导员老师和心理委员、信息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等,都有助于危机信息的早发现。
2)针对大学“自卑生”群体,心理扶助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遏制恶性循环,积极构建利于“自卑生”成长的环境,使学习与生活环境能缓解其自卑压力。
其二,预防体系、心理援助、同辈支持、家庭沟通必须同时进行,并讲究技巧,注意衔接,有效配合。
其三,“自卑生”的心理辅导可以以“转移”为核心,帮助“自卑生”找回自信。可以从引导他们重新评估生活中的主次入手,帮助他们把关注点转移到更有意义的生活事件上。另外,“自卑生”的心理成长会有一个反复过程,需要长期跟进。
2.2建立有效的社会援助系统,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情感支持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常常会感到无助,痛苦异常,即使求助也担心他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关爱他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和谐校园”,开展以增进同学相互尊重、关怀的团体辅导,采用游戏、讨论交流等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普及课程,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同学,使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在团体中得到关怀,得到帮助,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思考,认识自己也理解他人,以轻松快乐的环境缓解学生的人际交往压力和心理困扰。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协助。学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时,应将保卫、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都囊括起来。当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预案时,各部门都能够积极配合,使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2.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信息沟通,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
这种多元化的沟通方式既有利于保障学生获得及时治疗,也有利于提前落实责任归属到位。
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变化,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明确指导他们如何去帮助当事人更好地康复。另一方面,对于确实可能影响学生进行治疗的家长,学校除进行必要的信息沟通,让其了解事态发展的可能危险外,还需要就危险可能带来的责任归属问题提前展开协商。值得一提的是,切不要在没有得到家长支持的情况下轻易放松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和保护,因为学生的生命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除了以上的相关措施外,心理咨询、心理成长辅导、日常教育管理需“三管齐下”。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学生个人存在的人格问题、情绪管理、交友技巧等问题。通过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一方面加强与心理老师的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为学院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则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如团体心理辅导、心情情景剧展演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咨询效果,树立自信心。通过学院日常教育管理平台,一方面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如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解决经济问题,组织学习帮助小组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则优化学生的周边环境。如年级辅导员老师经常下班级、下寝室帮助同学们理解,知道学生度过困难期营造良好的氛围。尤其是学院的成长辅导和日常教育管理在学生的预后跟踪,实现顺利完成学业的干预目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2]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3]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2(3):130-136.
[4]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5):847-850.
[5]王振宏,吕薇,杜娟,等.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7):521-527.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trinity”talents training system
ZHENG Jian-yun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 410015)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demand for personality developme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esents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which provides some constructive
for the healthy growth and academic progres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trinity(university,family,society)”talents training system.
university student;mental health education;reformation measure
10.3969/j.issn.2095-7661.2015.01.016】
B844.2
A
2095-7661(2015)01-0064-03
2015-01-12
郑建云(1981-),女,湖南湘阴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