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恬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麻醉科 广西 柳州 545005)
对2014 年1 月-12 月90 例,男50 例,女40 例,其中运用静脉留置针技术的45 例,留置时间3 -9 天。其中危急病情、静脉输血、静脉条件差、特殊药物的儿童患者居多。
1、针具使用:一次性静脉使用留置针(美国BD 公司生产),该厂技术专业、质量可靠。
2、血管选择:根据小儿年龄、治疗目的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小儿静脉穿刺因患儿不易合作、静脉较细,难度较大。1 岁以内婴儿首选头正中静脉,此部位静脉平坦,血管不滑动,易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休息。1 岁以上患儿首选四肢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免弯曲细小的[1]。
3、穿刺过程:选择血管后,用茂康复合碘皮肤消毒液棉签环形或平行消毒2 遍。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m。穿刺成功后,变换注射角度,大概5 度方向沿着血管深入3 -4mm,直到针尖部分全部进入血管[2]。待外套管完全进入血管后,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针芯,使用敷贴,最先固定留置针,然后向两边按压推开,使敷贴与皮肤间空气排出,最后将肝素帽反折并固定在头部,输液管则固定在耳廓附近即可。
4、封管步骤:给患者操作完毕后,首先关闭输液开关,然后把针头分离输液器,对肝素帽消毒,用有封管液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缓慢推封管,边推注边封管边退针,快推完后再拔针。
婴幼儿因套管针留置于头部有不适感,爱哭闹,易扯脱,因此要做好静脉套管针前的知识宣教,操作前要将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避免患儿在置管后肢体过度活动[3]。对于长时间静脉输液患者,告知注意保护血管。告知患者或家属置管皮肤部位注意防水,保持清爽干净。如发现固定绷带弄脏或脱落,应及时找护士重新包扎并报告医生。
心理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患儿在刺穿前多会恐惧,抗拒、哭闹,这会对操作人员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操作者在刺穿前应与家长沟通,耐心、细致讲解[4]。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技术,并在操作时保持情绪稳定、集中注意力,以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破损,如有出现,应及早通知医生处理。并且穿刺处每天更换无菌敷贴,并用碘伏进行消毒穿刺点,重新固定好。
1、导管堵塞:导管堵塞表现为液体不滴或流速过慢,回抽不见血。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是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不当等因素相关。因此,输液后要彻底清洗导管,正确封管。
2、药液渗出:临床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所以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
3、血栓和静脉炎:这两类是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在操作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点要彻底消毒[5]。
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在注射期间做好记录,持续监测患者的身体体征,做好紧急防护工作。注射皮肤部位要勤于定时消毒,保持干燥,以防微粒污染,时刻留意留置针的畅通,避免堵塞现象发生,密切检查导管有无堵塞,如发现堵塞不能强行用注射器推注,以免引起血栓;注意输液的速度,防止过快起药物不良反应或循环负荷过重。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在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了可靠的通路,在急诊抢救时更能发挥优势。医疗人员应该不断提升操作技术,做到每个环节都熟练、正确。
[1] 彭秋红,李小华,张红霞.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9):842 -843.
[2] 张志琼,小儿留置套管针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6,(9):113.
[3] 刘明秋,孙迎秋.浅谈儿科护士的压力与心理调节[J].现代医药卫生,2005,(6):737 -738.
[4] 绕庆华,李宝丽.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10):62.
[5] 李育伶,张敏.不同封管策略在外唐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2004,(1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