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军
小微企业是济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社会贡献度非常明显,是济南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济南应该把发展小微企业作为深化经济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第一,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是保障民生和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力量。由于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小微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基础。
第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是经济中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具有较强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小微企业已经从一般加工制造商贸服务等传统领域,向包括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通过吸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带动我国电子信息生物科学等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成功掌握领先技术的领军企业。
第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家创业成长。所有成功企业家都有从小微企业逐步成长的经历,小微企业为锻炼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企业家精神提供了平台。可以说,小微企业的拼搏创新,为带动产业生产技术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小微企业大多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小微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以说,小微企业是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塔基。它们生存得好、发展得好,对发展繁荣济南市城乡经济,吸纳社会就业,推动自主创新和社会管理,富民强市,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它们发展不下去,甚至连生存都生存不了,势必影响济南市民就业,影响全市职工收入水平的提升,也影响财政收入和社会管理,因此,济南市必须设法促进小微企业健康的发展。
济南市认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营造小微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指导服务,使全市小微企业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效益大幅提高,进入了快速扩张、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第一,小微企业规模发展壮大。作为济南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在济南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济南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从“草根经济”到“丛林经济”,已经占到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以长清区为例,截至2013年7月,长清区已发展小微企业14772户,从业人员达2.4万人,小微企业已成为长清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第二,小微企业结构不断优化。济南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破解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取得一定效果。小微企业更是进入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依附型向创新自主型的转产转型的转变。
第三,企业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济南市小微企业根据国家政策,积极与研究机构、大中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使得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的民营企业。截至2013年7月,长清区已有40多家小微企业与50多家高校,开展合作项目40余项,填补技术空白20余项,企业产学研一体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第四,行业看,范围较广。以济阳为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济阳小微企业正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回升步伐加快,工业效益向好趋势增强。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185家。较前几年稳中有升,产品结构趋向优化合理。小微企业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轻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行业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农副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
第一,政策落实不理想。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很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是许多优惠政策并没有落实好,出现了相关部门思想不统一,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等情况,在优惠政策的宣传和传导渠道上也不够畅通,导致惠及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整体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在地方政府落实相关政策的时候,又出现了对企业评估不科学、支持方向不明确、扶持缺乏连续性等问题,还有的地方重视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而轻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第二,企业用地紧张。很多小微企业都不拥有自己的厂房,生产活动也基本上是在租用的场地里进行,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各种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希望将比较分散的小微企业集中到园区里面。在这个过程中,小微企业也多数响应政府的号召,进行着积极的迁入工作,但是很多园区的进入是有标准的,有些条件还是比较高的,这些限制直接影响了小微企业进人园区的热情,使小微企业无法形成聚集后的产业集群优势,所以,企业的用地紧张问题也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三,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很多小微企业由于部分自身的规模和实力的限制,在承揽业务的时候,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要在经营方式上做出一些无奈的选择。很多小微企业为了获得某个商业项目,往往要接受先垫资后结算的方式。这种结算方式,直接造成了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少,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威胁;同时,这种方式会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银行又将应收账款作为申请贷款的不利条件,有的项目拖欠企业的工程款巨大,直接造成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形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恶性循环。
第四,基础能源供应紧张。小微企业的运作也是需要能源支持的,有些生产企业消耗的能源更多。但是,目前却出现了小微企业的能源供应紧张情况,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工业经济快速复苏,出现很多生产型的小微企业,原有的生产企业也加快的建设的速度,很多企业扩大了产能,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了。二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乡村变为城镇,使普通居民消耗的能源大幅度增加,这也会对小微企业的生产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从能源产生的角度,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持续干旱等异常气候使电力部门的发电量明显减少,影响了能源的供给。四是很多地方政府在能源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优先保证大型企业的能源使用,对小微企业进行限制,使小微企业的生产无法达到最佳,由于停工和减产对小微企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第五,生产原材料价格升高。企业生产离不开原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中小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小微企业在产品定价上又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增加的那部分成本不能通过产品价格的上涨传导出去,导致小微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挤占,使企业利润减少。有些原材料价格增长过快,已经使很多小微企业难以维持生产了。
第六,国内外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在国外环境方面,上一轮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去,国际和国内市场仍然有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使小微企业在经营中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方面。小微企业经营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很多领域,但是这些企业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多,自有品牌也不多,很多小微企业还维持在为其他品牌代工的模式,金融危机使外国市场的情况恶化,导致小微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陷入困境。在国内环境方面,由于海外贸易受到影响,许多企业将业务的重点由国外逐步转向国内,争夺国内市场,这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变得更为激烈小微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很多小微企业艰难经营,面临倒闭或者破产的危险。
第七,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出现相对紧张的现象,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一是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影响。人力资源也是随着经济情况不断流动的,国外发生金融危机,沿海城市的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企业的工人离开原来的企业,向内地迁徙,使本就经营困难小微企业更加恶化。二是对于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工人的需求逐渐增大,从待遇上来看,小微企业的薪酬待遇比不上大型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的待遇更是差的比较多,这样的待遇很难吸引优秀的技术工人加入,而小微企业自己培养一名熟练高级技术工至少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这就导致小微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工人。三是缺少高级管理人才。小微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缺乏是比较严重的,有调查显示,很多富有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很少去小微企业,他们多数选择了大型企业。
第八,产业层次相对低端,企业间恶性竞争加剧。济南市多数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底端,产业集聚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与大中型企业同台竞争时劣势明显。许多小微企业进入门槛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工艺和产品雷同,产品价格拉不开档次。企业间为争夺订单相互压价,甚至采取偷工减料、假冒仿冒他人产品、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不仅导致企业效益低下,也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借鉴国内外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经验,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必须要内外发力,准确定位,正视困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济南市相应的配套政策已出台,小微企业的发展迎来了乘势而起的好时机。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抓手,建议济南市委、市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第一,强化政策引导,倾心扶持发展。建议建立统筹推进小微企业发展长效机制,至少用5—10年的时间,通过“抓大壮小扶微”,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大产业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型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励表彰机制,给予贡献突出的小微企业主一定的政治待遇,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选中给予倾斜;借鉴前几年发展乡镇企业的做法,每年召开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小微企业工作会议,对优秀小微企业及服务其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提高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数额。完善企业上市奖励办法,对成功三板上市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监督考核和跟踪问效,切实用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集中受理中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继续开展好评议活动,着力优化符合企业发展诉求的经济环境。
第二,在加快企业发展方面,应发挥小微企业的集群优势。中小企业集群是指由众多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集聚而形成的产业组织。通过集群,一是可以提高小微企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二是可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中小企业集群容易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对于济南市小微企业集群的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一方面,要加强对小微企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制定适当的产业指导规划,对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在集群化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加强产业引导,确定合理的集群规模,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区域行为主体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协作的良好的区域产业文化,培育区域创新文化,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培育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配套的专业市场体系,带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通过扶持系统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优化中小企业集群的生存环境。
第三,加强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能只依赖市场,需要地方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多方共同努力。一是通过财政拨款、会员企业风险金、社会入股等方式,吸纳各路资本设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提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能力。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信用园区建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放大财政扶持资金效果的有效路径。二是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服务小微企业品种。金融机构应提供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如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第三方监管质押贷款、土地合作社抵押贷款等贷款品种,并在扩大授信额度、简化审批程序上做出进一步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在现有存量小微企业客户的基础上,优先向信用观念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倾斜。三是尝试新的融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创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和小微企业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形成一张分工合理、交叉有序的中小企业融资网。
第四,搭建服务平台,培植企业增量。实现济南市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还应在优化升级现有存量企业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成长起来。一是深入开展民营创业带头人活动,加快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可在济南市各开发区划出专门区域建设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将各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成为主要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建立微型企业一条街和示范点。组织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参与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针对创业者的实际需求,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和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二是扶持全民创业。切实用好创业引导资金,可借鉴“投资者出一点、政府财税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规费减一点、职能部门帮一点”的“六个一点”工作方式,放大创业资金扶助比例,引导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为主力军的投资者创办微型企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三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加快小微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护等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市场化手段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廉价、有效的服务。
第五,抢抓转型机遇,力促提档升级。目前市场正处于低谷,小微企业一改往日的疏忽和懈怠,急切期望通过转型升级谋求出路。再加上一系列帮扶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小微经济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一是成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现有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应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将有限的扶助奖励资金、贷款额度等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进行自主创新上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应勇于主动放弃。二是做好小微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政府人才培训资源倾斜力度,更大范围地向小微企业开放企业管理、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培训资源和平台。建议设置专项培训资金,重点用于企业家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加强校企联合与合作,针对小微企业家的实际需要依托高校进行中短期培训。每年选派部分优秀青年企业家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锻炼、学习。三是解决人才制约。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机制,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产业指导和智力支持,平摊高端人才成本。重视中高端实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规范、透明的财务制度,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信用等级,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
第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小微企业营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一是切实整顿企业乱收费。建议由市监察局牵头,市工信、工商、税务、质检、国土、环保等部门配合,开展一次小微企业违规收费清理整顿活动,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外,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或变相收取管理费、会员费以及向企业索要赞助、“搭车”收费,以及利用推销商品、征订报刊等形式向企业摊派,严禁违反规定向企业借款、借物。对企业反映的乱摊派、乱收费等问题,一经查实,当事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写出书面检查,工作人员调离原岗位。二是开展人性化执法。各级执法部门要进一步规范部门管理行为,在管理监督上更加体现亲和力,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对中小企业的违法行为要严格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人性化执法,做到多指导、多服务,少检查、少罚款、少干预,杜绝滥用职权等执法扰民现象。三是清理整顿行业协会。由市法制办牵头,对全市小微企业各类行业协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那些只挂名收费,不服务的行业协会坚决取缔。各行业协会不得强制要求企业入会,要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严禁依托行政权力变相强制进行服务收费。坚决制止强制企业到指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办理检测、维修、评估、咨询、商业保险等相关业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