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王公平 王明辉
①中国.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技师分院(江苏淮安) 223001 ③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开封) 475000 E-mail:wssxdlp@163.com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形成,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竞争,他们在处理各式各样的困惑与压力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突出。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众多研究者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他们认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积极心理学研究,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还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积极力量的增加,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Sheldon M.King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1]。其中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良性压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在宣泄不良情绪、调节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良性压力(Eustress)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加拿大生理心理学家Selye提出的,Selye在一般适应系统(General adaptation system)的基础上把压力分为两部分:良性压力(Eustress)和负性压力(Distress)[2-3]。他认为,持续的负性压力会导致个体焦虑和抑郁,而良性压力则可促进个体身心的机能,激发人的潜能[2,4]。但是,在此后的压力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几乎把负性压力作为了压力的代名词。文献中的压力反应都是指消极反应,压力对健康起负面的作用,而当个体感受到压力时会采取某种事后应对的方式,而很少关注良性压力。Simmons和Nelson指出,压力的研究模式重点应该从“预防负性压力管理”转为“强调良性刺激性管理”的模式,研究不应该只把焦点放在防止负性压力上,而是应该促进组织中员工良性压力的产生[5]。
“Eu”来自希腊文,意思是“良”或“好”,和Stress相结合,可以直接理解为“好的压力”。Milsum认为,“良性压力暗含这是一种合适、正确或者最适度的压力水平”[6]。Quick较早把良性压力与个体健康以及积极的效果联系起来,他认为,良性压力是指“个体对压力性事件和压力反应的健康、积极和建设性的结果”[7],如果出现的结果是积极的,则个体就会保持或提高效益,那么这种压力就是积极的应对压力。但是,长久以来,在压力这个领域关于良性压力却没有一个概括性的系统观点。后来,Simmons对良性压力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观点。他在《Eustress At Work:Accentuating the Positive》研究中提出了良性压力的四维度结构:积极情绪(State PA)、富有意义(Meaningfulness)、易于管理(Manageability)、富有希望(Hope)[8]。此外,还有一些学者针对良性压力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9-12]。虽然国内也有学者开始关注良性压力[13-16],但是关于良性压力的结构尚未见到实证研究。此研究基于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大学生良性压力的结构并编制问卷,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1.1 对象
此研究被试以河南省和福建省两个省份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300份,有效问卷1228份(94.5%)。其中,男性473人(38.5%),女性740人(60.3%);专业方面大一305人(24.8%),大二292人(23.8%),大三445人(36.2%),大四182人(14.8%);专业为文科689人(56.1%),理科503人(41.0%);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包括乡镇)832人(67.8%),城市(包括县城)377人(30.7%);是独生子女的206人(16.8%),非独生子女的1005人(81.8%);学校是河南的877人(71.4%),非河南的349人(28.4%)。将所得有效调查样本进行随机分类,前半部分样本(n=600)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半部分样本(n=628)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1.2 方法
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由研究者参考相关压力问卷,依据Artinian等人的理论构想编制而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α≤0.90)。问卷共包括4个维度:积极情绪、富有意义、易于管理和富有希望。其中,积极情绪维度有10个项目,富有意义维度有7个项目,易于管理维度有5个项目,富有希望维度有6个项目,共28个项目。问卷采用6点记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从“1”到“6”符合程度由低到高。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良性压力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Lisrel 8.70统计软件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
2.1 大学生良性压力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研究者首先对良性压力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正交方差极大法旋转因素,以特征根大于1为截取因素的标准并参照碎石图来确定项目和因素。同时,对问卷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和内容分析,删除共同度低于0.40的项目、题总相关系数<0.30的项目,以及项目内容与所在维度意义不一致的项目。最终删除11个项目后,对剩余项目重新进行因素分析,得到了比较清晰的4维度结构,共17个项目,见表1。
2.2 大学生良性压力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n=628)的目的是为了模型验证,即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四因素模型是否能够得到另一个样本数据的支持。衡量一个构想模型是否可以接受,主要看构想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良性压力的理论构想模型与观测数据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良好拟合水平,说明观测数据很好地支持了构想的四因素模型,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得到了验证。因此,四因素模型是比较理想的良性压力的结构模型,其完全标准化解见图1。
2.3 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2.3.1 信度分析 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大学生良性压力的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49以上,总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84,见表3。一般来说,心理测量学除能力测试外,对信度的要求是0.600以上,其测试结果的信度才可以接受。从表3可见,此研究所修订的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基本上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表1 大学生良性压力内容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n=600)
表2 大学生良性压力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n=628)
图1 大学生良性压力四因素结构完全标准化解
因 素积极情绪富有希望富有意义易于管理总问卷α系数0.8520.7700.7390.6490.784
2.3.2 效度分析 此研究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对问卷进行检验。
内容效度是指在问卷的项目中能否反映出所要测量的个体的特征。在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修订的过程中,研究者分别征询了学校管理者和心理学专家的意见,请他们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审定,最终形成了此研究的初始问卷。此研究的测量结果表明,问卷的内容基本上能反映大学生良性压力的内容状况。因此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问卷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正确验证研究的理论构想。上述对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作为问卷结构效度的一个证明。结果表明,因素结构清晰,各项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各项目意义明确且解释力强,方差解释率为60.816%,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与研究的理论构想相吻合,表明因素结构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的一致程度。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的良性压力状况应与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因此,效标变量研究者采用了包括3个方面的心理健康变量。首先,在第一个样本中(n=600),对上述3个心理健康指标问卷进行质量分析,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其次,在此基础上,在第二个正式施测样本中(n=628),作为考察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的预测效标。表4是大学生良性压力各维度与效果变量的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大学生良性压力中的积极情绪、富有意义和富有希望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易于管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负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的有效性。
表4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r,n=628)
注:*P<0.05,**P<0.01,***P<0.001
3.1 大学生良性压力四因素结构模型
此研究在已有的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出大学生良性压力的构成因素,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良性压力问卷进行了修订,再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检验,最后确定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包括17个项目4个维度,即:积极情绪、富有意义、易于管理和富有希望。
从良性压力4个维度的内涵来看,积极情绪、富有希望两个维度与Artinian等人的理论构思基本一致,但是富有意义和易于管理两个维度与Artinian的观点有些不同。其中,积极情绪是一种积极短暂的情绪状态。易于管理是指在某种程度上个人感觉到自身资源可以自行支配,有能力应对工作中的各种要求。富有希望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反映了个体对特定状况的评价所产生的预期受益程度,也是一种信念,可以被认为是有愿望,而且有实现的方法[17]。富有意义是指某种程度的工作能使人感到有意义,值得投入精力去干,值得承诺与参与,并且更喜欢把这种工作称为挑战而不是负担。
但是,富有意义和易于管理两个维度与西方相关的良性压力的项目存在差异。具体的不同表现在,Artinian所提出的富有意义侧重于员工自我,强调个体的独立与责任,提倡自我依赖。而在此问卷修订过程中发现,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偏向于把自己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和谐发展。易于管理维度中,西方更侧重于对生活中现实问题的管理,而在此问卷修订过程中发现,中国大学生把生活是否有意义也归属到易于管理维度,不仅只是对现实问题的微观研究,也有对现实意义的宏观把握。
此研究旨在从积极的层面来看待压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不再仅仅把压力看做是负性的,是阻碍大学生的进行,并且需要彻底剔除的;而是包含了促进大学生前进的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研究者认为压力是可以管理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调节压力源,使自己更多的体验到良性压力,由此促进其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以及个人幸福感。
3.2 研究展望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此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的良性压力的维度,研究结果为大学生的良性压力测量提供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专业问卷。尽管研究结果显示了大学生良性压力的四因素结构模型在不同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预测力,但是这只是初步的探讨。大学生的良性压力对幽默感、学习倦怠以及心理健康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我国大学生良性压力包括4个维度:积极情绪、富有意义、易于管理和富有希望。
此研究所修订的大学生的良性压力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2]Mark Le Fevre,Jonathan Matheny,Gregory S.Kolt.Eustress,distress,and interpretation in occupational stress[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3(18):726-44
[3]冯军.工作积极压力问卷的编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3):342-346
[4]Phillip L Rice著,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4-8
[5]Simmons B L,Nelson D L.Eustress at wor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pe and health in hospital nurses[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2001,26(4):7-18
[6]Milsum J H.A model of the eustress system for health/illness[J].Behavioral Science,1985(30):179-186
[7]Quick J C,Quick J D,Nelson D L,Hurrell J J.Preventive Stress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 logical Association,1997(7):368-380
[8]Bret L,Simmons.Eustress at Work:Accentuating the Positive[D].Oklahoma:The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2000
[9]Edwards J R,Cooper C L.The impact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es on physical health: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J].Social Science Medicine,1988,27(12):1147-1459
[10]Wright T A,Cropanzano R.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job satisfaction as predictors of job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2000(5):84-94
[11]Geraldine O'Sulliv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pe,eustress,self-efficacy,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undergraduat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1-18
[12]Mark Le Fevre,Gregory S.Kolt,Jonathan Matheny.Eustress,distres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occupational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Which way first[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6,21(6):547-565
[13]闵锐,李磊.对员工压力管理中积极压力源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9):137-139
[14]曹德辉.小学“良性压力教育”实验与思考[J].教育导刊,2003,21(4):15-18
[15]史瑞洁,董冰,柳琴,等.某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19-1020
[16]唐莘尧,张建人,凌辉.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02-1205
[17]McGowan J,Gardner D.Fletcher R.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ive outcomes of occupational stress[J].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6,35(2):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