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明
1925年11月30日,国民政府南征军攻占了盘踞在广东南部沿海军阀、自称“八属联军副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申葆藩的大本营廉州,并在此后迅速进军,彻底扫清了长期从南路威胁广州的军阀邓本殷、申葆藩的割据势力。
在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后,盘踞在海南岛、钦州、廉州的军阀邓本殷、申葆藩,为了“拯救”节节败退的陈炯明,乘广州空虚,分三路进犯西江。一时间,粤南的阳江、罗定、云浮各县相继失守。
实际上,广州国民政府在1925年8月成立伊始,就已经制定出消灭南路军阀的方案。当时,正值广西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基本统一了广西,广州国民政府在他们统一广西的过程中予以了巨大的支持。1925年8月上旬,国民政府派李济深到南宁,商讨两广统一问题。在会谈中,双方达成协议,李宗仁等同意广西统一在广州国民政府之下,并按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组织省政府和国民党省党部;在军事方面,同意联合行动,消灭申葆藩、邓本殷。
第二次东征之际,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在通往陈炯明的老巢潮州、梅州的路上,国民政府军委会命令以陈铭枢(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师长)为南路军指挥官,负责防守邓本殷的部队。陈铭枢是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人,他的部队又多是“南路人”出身,因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让陈铭枢担任南路指挥,陈铭枢也并未推辞。据陈铭枢回忆,国民政府首脑汪精卫和谭延闿等人要将陈铭枢任命为“南路总指挥”,但第4军军长李济深表示反对。后来根据李济深的意见,将陈铭枢任命为“各军指挥”。
陈铭枢到任后,由于兵少粮缺,他就向梧州的新桂系借兵,并在驻防当地筹措粮饷。在邓本殷进犯之际,陈铭枢曾致电汪精卫及蒋介石,请示战守决策。汪精卫复电指示:“即退守新会,待援。”蒋介石正在东征途中,于是也指示说:“可在单水口拒止敌人,以待赣军(朱培德部)增援。”但陈铭枢及其部下蒋光鼐、蔡廷锴、戴戟等果敢出击,在桂军吕焕炎部的支援下,于单水口将邓本殷、申葆藩的优势兵力击溃。朱培德部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
单水口失利后,邓本殷、申葆藩对广州国民政府的南征军采取守势,以一路守阳江,一路守信宜、罗定,一路守高州,另以申部守雷州、廉江,设总指挥部于安铺,为四路策应,总兵力还有2.8万多人,虽然邓本殷、申葆藩所部多系收编民团土匪的乌合之众,但由于其部队数量远远多于陈铭枢,而南路地势又复杂,陈铭枢等的兵力不能胜任。
10月31日,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朱培德率领第2军一部(包括5个团、1个独立营、1个工兵营)和第3军全部奉命南下,与原南征部队组成“南路联军总指挥部”,由朱培德任总指挥,朱克靖为政治部主任。广州的《工人之路特号》报道了“朱培德任南路总指挥”消息:“日前政府为实行统一广东起见,故于革命军东征之际,实行肃清南路,除委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长陈铭枢为南路指挥、令率师征讨外,现为厚集兵力,迅速结束南路战事计,特加调湘、滇两军会合进攻南路,委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长朱培德为南路联军总指挥。此项命令,昨已下云。”
按照朱培德下达的《国民革命军南路各军作战计划》,南征军以陈铭枢(李济深部)、王均(朱培德部)、戴岳(谭延闿部)、俞作柏(新桂系)为第一、二、三、四路指挥,陈章甫为右侧支队司令,兵分四路展开反攻,分别从台山、开平、新会和广西陆川进军,计划先肃清阳江的八属联军,再进占高、雷和钦、廉等州。
11月10日,南路总指挥朱培德令各军会攻高州。南征军的主力陈铭枢部出电白攻高州之东,王均部出阳春攻高州之北,戴岳部和余汉臣旅出罗定、信宜击高州之西,俞作柏由化州攻高州之南。各军虽然迅速推进,但所属不一,难免配合不很默契。南征军的主力陈铭枢曾在进军路上大批收编巴蜀联军溃兵数千人,被严令禁止,并要求他服从朱培德指挥。但陈铭枢认为如果不收编敌人溃兵,这些溃兵势必会成为土匪,因此一边控告朱培德增援不及时,一边依旧收编,并将溃兵重新安置在钦州、廉州等地作为地方维持力量。
随着东江战事基本结束,广州国民政府对南征部队做了调整。1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议将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朱培德)及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谭延闿)所属部队调回北江原防区,另委派和新桂系有着深厚交往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出任“粤桂联军总指挥”,负责南路作战。李济深到任后提出:南路地形狭长,南面靠海,北面千余里与广西交界。如果旧桂系尚未肃清,广西全境尚未由新桂系的李宗仁、黄绍竑等所控制,只是由西江方面向西进攻是有相当困难的。而现在广西全境已为李、黄所控制,东江的陈炯明已经被东征军消灭,对南路用兵就十分容易了。为此,李济深先亲自出马到南宁,和李宗仁等达成协议,从西、北两方向夹击邓本殷、申葆藩以毁其老巢,得到了李宗仁的同意。此后,针对敌人南面靠海,北面战线过长,兵力处处都很薄弱的特点,李济深采取“多方误敌”的战术,综合部署了四路大军(任命陈章甫为第一路司令,由肇庆向三罗进攻;陈铭枢为第二路司令,由四邑向两阳进攻;桂军俞作柏为第三路司令,由广西的陆川向高州、雷州进攻;胡宗铎为第四路司令,由广西的上思向廉州、钦州进攻),以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消灭敌人。
11月23日,李济深偕同南路各属行政委员甘乃光(1924年6月起任黄埔军校政治部英文秘书兼政治教官),由广州天字码头乘“江门轮”出发亲赴前线,24日抵江门,受到各界的隆重欢迎。李济深在江门设国民革命军第4军办事处,任命刚升任第12师副师长的张发奎为办事处主任,负责后勤供应事宜。在请示蒋介石后,李济深将参加第二次东征的第11师陈济棠部和张发奎独立旅(均属于第4军)调赴南路作战。11月28日,李济深又抵阳江与各部会商作战计划。
在李济深的指挥下,南征军向钦、廉方向追击,进展极为神速。坐镇高州的邓本殷本想起兵援救,先救阳江,不料桂军俞作柏所部从广西入粤,进逼化州、高州。邓本殷担心归路被俞部切断,于是仓惶退回雷州,留亲信陈凤起在高州督战。南征军四路合围高州,陈凤起寡不敌众,向钦、廉方向溃逃。南征军相继攻克高州、化州后,迅速逼近了申葆藩的大本营廉州。10月26日,申葆藩率部由廉州退向钦州。28日,桂军俞作柏部与南征军陈铭枢部互相配合,打破了白沙、公馆、闸利的敌军,抵合浦县之山口圩。
11月下旬,国民政府曾派何勇仁向申葆藩宣传国民革命宗旨,策动其反正。申葆藩立即派代表陈坤培到广州递交致汪精卫主席函,表示愿归顺国民政府,但因为李济深指挥的南征军进攻速度过快,申葆藩在各地的部队还没来得及投降,就相继遭到歼灭。
11月30日,南征军占领廉州。同日,李济深为庆祝胜利,在阳江东校场举行阅兵式,参加检阅的有南路总指挥朱培德,“粤桂联军总指挥”李济深,国民政府广东南路各属行政委员甘乃光,苏俄顾问马马耶夫等。
在南征军向钦、廉进军的同时,广西的新桂系部队奉广州国民政府之命,增调黄旭初纵队分别由上思、横县进攻钦州。12月4日,胡、黄两部在钦州附近与申葆藩部数千人接战数小时。最后申军不支,向钦州溃退。12月5日,桂系胡宗铎部已达石船,黄旭初部到达陆屋,俞作柏部到达合浦,黄玉书部占领防城。申葆藩见大势已去,在通电下野后弃部逃往安南(越南),残部由杨腾辉率领向南征军投诚。12月6日,胡宗铎、黄旭初率部进占钦州。不久又占领防城。钦、廉方面遂无战事。
邓本殷被迫率其残余军队在北洋军舰的掩护下窜逃到琼崖,企图借助琼州海峡的天险以及北洋军舰的支持作垂死挣扎。12月9日,李济深由阳江出发,11日抵电白,后去雷州,布置渡海作战事宜。按计划,李济深决定由第4军集中于高、雷一带,一面办理善后、肃清残敌;一面准备渡海,进攻琼岛。针对匪患的严重情况,他部署第4军大力发动群众,清剿土匪,军政治部专门为此召集雷属人民代表会议,商谈治匪安民,抚恤善良问题。为了使各属人民能与军队合作以全力对付南路军阀,李济深领导南征军大力开展宣传组织民众的工作。他派第4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张善铭领导政治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工厂、街道宣传和发动群众,协助他们建立地方政权机构,帮助各地群众组织工会、农民协会、学生会、学生军,以及除盗安民会等各种革命团体。由于南征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宣传工作,促进了军民合作,扩大了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影响和威望。
蒋介石得到南路迅速平定的消息后非常高兴。12月15日,蒋介石向军事委员会呈上的一份《军政改革计划》里用以下的话表达了他的心情:“统一广东,以巩固革命根据地之目的,今日定可实现矣!然此仍为国民革命第一步也。广东既定,全国人士之期望于政府者愈殷,北伐实行,我革命军所需要之战斗力愈大。胜利不可幸致,北洋军阀固有必败之道,然其军队之抵抗力量,实非陈、林、洪、邓诸部所能比拟,我必于军政之统一,军事之训练,军事之准备,切实注意,尽革命前弊,积极刷新,而后能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