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乃彦
我随着家人从成都返回北京,先后转了两个小学,1947年在北京东铁匠胡同小学读完了四年级。这时候,我们几个同学相约,要报考北师大二附小(即现在的北京实验二小前身)高年级。
那天,在报名的人当中,像我们这样自己走来的穷孩子并不多。报名的学生有坐小轿车来的,有坐人力车来的,最差的也是由家长陪着。排队报名的多数也是由佣人、听差代替。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排队大军沿墙站着,一个接一个的大人,远远望去像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只是到我们这几个小孩子的地方,才变成低谷。
从考试到看榜,都是我们自己去,可能家长忙,也可能是家长对我们没有多大的信心。没想到发榜那天,在那张用工整的楷书写就的录取榜上,竟然有我们东铁匠胡同小学的三个名字,而且隐隐记得何震考了第六名,我考了第八名,还有李士侠也考上了,总之名次都比较靠前。我高兴得心突突地跳,领了录取通知书后就赶忙回家。
母亲微笑着看着录取通知书,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看到关于购买校服的规定时,才稍稍皱起了眉头,喃喃地说:“这校服可不便宜。”好在学校还比较宽容,补充规定是:如果买不起校服,可以用其他上衣代替,只是需要在领子上绣上两道红线——这是二附小的标志。
开学了,我穿着“代校服”自豪地走在街上,因为领子上绣着两条“闪闪发光”的红线,我感觉不时有路人投来羡慕的眼光。
在校门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友,笑盈盈地迎接我们这些小家伙,这种场面一开始就让我感受到二附小浓浓的互敬互爱的氛围。慢慢走进去,一个个“景点”逐一展现:往南看,有槐树浓荫后面的教导处;西北角,有古朴幽静的图书馆;在西边,有高高伫立的悬钟塔;在东边,夹竹桃旁有幼儿园……
我分在丙班。班主任是李玉印老师,他高高的个子,留着平头,穿着长衫,严肃而又和蔼。不愧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他的一举一动真可以用“斯文”二字概括。听说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师范大学的高才生,还有几位女老师是抱定独身主义的,决心把自己的一辈子献给教育事业。
李玉印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但对我们的创新想法又坚决支持。
那时候,不知受到什么启发,我极力主张在课堂上多进行辩论,并且建议老师将课桌摆成8人一组,同学中何震是最积极支持这个建议的,因为我们俩平时最爱辩论。后来连我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建议居然能够得到办事极其谨慎的李老师的同意。同学们当然非常高兴,立刻行动起来,转眼间桌椅被排列成8人一组,大家面对面坐着。其实,我们当时最关心的并不是组内的讨论、合作,而是两个组之间的辩论,有点类似现在的PK。
第一次辩论,到现在我印象还非常清晰。因为是我连续几天挖空心思想好了一个问题,提出来让别的组来回答。
上课了,老师询问哪个组想提出讨论的问题,我立刻将手高高举起,大声说出我的问题:“氢气是容易燃烧的,氧气也是容易燃烧的,可是它们化合成水后,反而不能燃烧,还能够灭火,这是为什么?”我的问题刚刚提出,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在别的同学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何震立马举着手跳了起来:“我来回答,氢和氧能够燃烧,但是它们化合以后就变了,不再是原来的氢和氧,当然不能再燃烧了。”
这个回答虽然不算精彩,可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因为我也只是前几天刚刚在课外书中看到这个知识,不可能再往深里说。其他同学也是“大眼瞪小眼”,一言不发。眼看着我所盼望的辩论无法进行下去,我立刻泄了气,第一次小组合作就这样草草收场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小组合作”可能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它竟然是由小学生自己发起的!
二附小的许多课都让我感到新奇和无比喜欢。特别是自然课,知识渊博的左荫庭老师亲自操作电影放映机,银幕上是阿米巴虫怎样吃东西。这让我感到很像进入了科学殿堂。受到左老师的影响,当时我和许多同学都立志要当科学家。
汪琪老师的手工课和美术课,也是我喜欢的。老师训练我们掌握绘画的各种线条:斜纹、直纹、水波纹……我对美术的爱好,在这里得到了规范的指导。汪琪老师还教我们蜡染技术,把我们的创意画,通过蜡染技术印在手绢上和书包上。
而最让我难忘的是,二附小的老师让我学会了缝衣服必须掌握的各种针脚,学会以后,直到长大成人,补袜子、缝被子我都是亲自动手,甚至还给我的孩子衣服上绣过熊猫玩气球之类的图案。
我是在二附小迎接的解放。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在学校里,虽然还在按部就班地上课,实际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微妙的变化。
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部门,通过学校发给我们小学生一些画册,上面画着共产党如何“杀人放火”的画面。不过那时我已经不相信共产党是“红头发、绿眼睛”的那些宣传了。哥哥路过北平时讲了一些真实情况,还留下了一本当时的禁书《列宁的故事》,我是非常喜欢看的,尤其是列宁被追捕,在湖边窝棚前读书写字的精美插图,让我至今难忘。
这时候,在二附小的课上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讲法。地理课上,受国民党控制的老师竟然指着苏联的地图说:虽然它的面积很大,但是,你们看见没有?都是绿色,说明那是野草丛生的荒原。与此同时,我们党的地下工作者也在积极地向学生们传授新内容,其中就有陶淑范老师。她是一名地下党员,在二附小是我的珠算课老师。
开始我不太适应陶淑范老师的珠算课,一上课,陶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就噼里啪啦地用规定的指法拨动算盘珠,因为大部分同学是二附小直升上来的,他们早已掌握了这种预热方法,而我们这些新来的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当然,最有趣的是陶淑范老师悄悄讲的那些解放区的小故事,听得我们心里痒痒的。往往是讲着讲着,下课铃声响了,她才从故事中转回来:“啊!下课了?快!咱们再练一练珠算……”
还有一位高云老师,虽然还没有解放,在她教的音乐课上,就开始教我们唱进步歌曲了,偶尔还加进一个充满活力的解放区歌曲。如“四七年那么嚯嘿,大生产那么嚯嘿,淅沥沥哗啦啦……”后来我才知道高云老师是地下党在二附小的领导人,她是冒着生命危险领导老师们和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迎接解放的。
解放后,听说高云老师调到北师大二附中当了校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不幸早逝。
在二附小,优秀教师非常多,只是有的由于没有直接教过我,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在恩师中,陶淑范老师解放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她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21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除担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工会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亚洲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外,还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经代表中国教师到苏联参观访问。
可能是因为我是二附小解放后第一届毕业生吧,解放初期留给我们的印象十分丰富、深刻。我们亲眼看到二附小这个百年名校,在新中国获得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越办越好。
我深深感受到,母校给我们的一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中,我个人体会最真切的精神财富是:
如饥似渴地热爱知识,
因陋就简地锻炼身体,
身体力行地重视实践,
不畏艰险地勇于创造,
诚恳朴实地关爱他人,
真诚执着地崇尚民主,
满腔热血地报效祖国,
脚踏实地地全面发展。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