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
一天傍晚,我和妻子带着女儿在小区里的小广场上玩。邻居张女士喜欢逗小孩儿,走到我女儿跟前蹲下身来,拉着她的小手说:“哎呀,这孩子胖嘟嘟的好可爱,好漂亮啊。”
女儿虽然只有3岁多,但听得出阿姨是在夸她,别提多高兴了。妻子出于自谦,对张女士说:“漂亮什么啊,俺闺女肤色随她爸,黑。”
妻子说的是实话,女儿的肤色确实随我,而且在听了妈妈的话以后脸更“黑”了,刚才的高兴劲一下子全没了踪影。
回到家我提醒妻子:“以后,不要再对别人说女儿肤色黑了。”
妻子却说:“咋了?我也就是随口一说,咱闺女本来就不白嘛。再说,这么小的孩子哪会在意这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被大人说哪里长得丑,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我就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
小时候我眼睛特别小,按我母亲的说法,就是“睁着眼也跟眯上了一样”。在我的记忆里,拿我的“小眼睛”取笑我的人好多,但我记得最牢的是我母亲的一番话。
记得那天母亲带我走亲戚。亲戚家的人对我都很友好,有的逗我,有的领我玩。大家都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母亲却说:“聪明是聪明,就是这脸盘子长得不漂亮,你看看那双小眼睛,睁着也跟眯上了一样,长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说上媳妇。”周围的人一听都哄笑起来,然后就开始纷纷说我“眼睛小”。有的说:“是呀,这眼睛小得真成一条缝了。”有的说:“眼睛这么小,随谁呀,咱家可都是大眼睛啊!”还有的说:“这么小的眼睛是不是有啥毛病?该问问医生……”
“小眼睛”成了别人取笑我的原因,“小眼睛”也成了我的心理负担。于是,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眼睛很让我丢脸,也因为眼睛小变得越来越自卑。
不久,带着“小眼睛”的自卑我上学了。
入学第一天,我爸到学校送我。父亲走后没一会儿,又回来了,到教室找我。当时我恰好上厕所去了。父亲一时没找到,就问老师:“我家儿子跑哪儿了?”
老师问:“你家儿子是哪个?”
父亲觉得直接向老师说我的名字老师不一定知道,就跟老师这么描述起来:“眼睛好小好小的那个小子。”
老师立即想起了我的“小眼睛”,跟我父亲说:“噢,那个孩子呀,我刚看他出了教室,好像是去厕所了,你稍等,他马上就会回来。”其实那会儿我已经回来了,在教室门口把我爸跟老师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我心里那个难受啊,简直拔凉拔凉的。
更让我尴尬的是,父亲扭头看到了我,并没有意识到“小眼睛”给我带来的伤害,反而笑着跟老师说:“我儿子眼睛小,请老师多多照顾,调座位的时候尽量靠前一些,免得他看不清楚黑板。
老师爽快答应:“这个你放心。”
我简直自卑到家了,你想啊,不但眼睛小,还“看不清楚黑板”,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眼睛”怪物,小、眼睛、看不清楚、眯眼等词汇也就成了常常触发我自卑心理的“痛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我都为自己的“小眼睛”感到自卑。就算是渐渐长大以后,我也没有完全摆脱“小眼睛”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不愿意跟人交往,怕人取笑我,性格内向……
妻子听了我小时候的经历后,也意识到取笑孩子的生理缺陷后果严重——她自己小的时候有些胖,周围的人都取笑她是个“小胖猪”,于是“胖”就成了妻子小时候自卑的原因,并且这样的自卑也伴随她好多年。
看来,当面说孩子眼睛小、胖、脸黑或呆头呆脑等生理缺陷,虽然在大人看来是不经意的,是玩笑,但对孩子来说却影响巨大,很可能在孩子心里埋下自卑的种子,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低人一等,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妻子赶紧问我:“我说咱闺女‘黑’,女儿不会也变得自卑吧?”
我说:“那可不好说。”
妻子紧张了:“那怎么办啊?”
我说:“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除了不说女儿脸黑,也不能取笑女儿鼻子小、耳朵尖等‘缺陷’,反倒要多夸奖女儿眼睛亮、头发黑、牙齿白等‘生理优势’——通过夸奖,让自信慢慢挤走女儿内心的自卑,这样女儿才能快乐成长。”
妻子听了我的话,从此不再说女儿“黑”了,还常常夸女儿牙白。有了妻子的肯定和夸奖,女儿常常快乐而自信地咧嘴跟人笑。一口雪白的牙齿给她带来了无限自信!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