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表现中的失误:评美国影片《“海豹”八队:深入敌后》

2015-03-26 10:45窦超
轻兵器 2015年6期
关键词:榴弹凯斯拉尼

窦超

《“海豹”八队:深入敌后》于2014年3月上映。在该片中,美军发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即通常所说的“刚果(金)”]境内有一处叛军的秘密训练营,这个训练营有着“基地组织”的特点,当地叛军头目汤加将军还与一个叫马林的军火贩子有军火交易。而叛军刚刚抓捕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名叫佐伊·杰拉尼的女线人,并关在训练营中。因此,美军决定派出由凯斯率领的由5名海豹队员组成的海豹八队进入那里,拯救被当地叛军俘虏的中央情报局(CIA)线人。

潜入刚果(金)的美军特种部队在无人机支援下将训练营内的当地叛军消灭,并将线人杰拉尼救出。当“海豹”八队正要审讯被抓住的汤加将军时,杰拉尼却突然用刀将汤加将军杀死。杰拉尼告诉凯斯,军火贩马林在当地有一个出产“黄饼”(核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核燃料生产过程中一种必需的中间产品,其主要成分是重铀酸铵,黄色,常加工成饼状,因此被称为“黄饼”)的铀矿,实际上汤加将军的军队正是受雇于马林保护铀矿的。杰拉尼还说,马林已经囤积了一批“黄饼”,36小时后就会出货。凯斯在向指挥部报告了以上情况后,得到命令前往矿区抓获马林并阻止核原料的交易。途中经过与汤加将军的军队几次激战,“海豹”突击队终于到达了铀矿,并将守卫全部消灭。谁知杰拉尼却突然不见了,凯斯等人通过资料判断杰拉尼是军火走私集团的人,其取代马林并接手“黄饼”交易,诱使美军将企图夺取交易权的汤加将军及其军队消灭。在与军火走私集团的激战中,海豹突击队3人阵亡,1人被俘,只剩下了凯斯一人。

经过一番努力,凯斯打探到杰拉尼一伙藏在金沙萨的一个公寓大楼内。凯斯不等增援部队到来单枪匹马前去营救被俘的队友。这名“神勇无敌”的海豹突击队员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只一人与几十甚至上百名当地武装人员和军火走私集团成员交火,最后在被俘队友的帮助下将其全部摆平。最终,影片也和绝大多数美国影片一样有一个让所有观众都非常“满意”的结局。

影片中,美军整个战前情报工作如同虚设,基本上是在没有摸清敌情的情况下就投入作战。美军是通过在当地的CIA特工杰拉尼发现刚果(金)境内的秘密训练营的,也就是说是通过人工情报获得这一信息,随着CIA特工被叛军抓住,美军也就失去了人工情报来源。美军只是给“海豹”八队下达救出被俘特工后离开的命令,却没有提到训练营内敌方的兵力数量、武器配备、部队部署和被俘特工关押位置等关键信息。可以这么说,“海豹”八队是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作战的。首先,他们不知道将要遇到的抵抗强度有多大,这种强度的抵抗是否能够克服?其次,搞不清被俘特工的位置,只能边作战边搜寻,而这样的任务对于一支只有5人的小分队来说无疑是难以胜任的。如果是在现实情况中,这样的作战计划十有八九都要以失败而告终。

按照影片中的说法,美军对秘密训练营进行攻击时的出发阵地是在南非境内,为了隐蔽攻击企图不被对方发现,美军雇佣当地飞行员利用商用直升机运载部队前往作战区域。应该说,这是隐蔽作战企图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问题是商用直升机的航程是否能够满足作战需要?南非东北部和刚果(金)之间隔着3个邻国,即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如果从空中走的话,最短的航线是从南非东北角出发飞越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到达刚果(金)的南部边界。笔者在世界地图册上粗略测量了一下,从南非东北部边界到刚果(金)南部边界的距离近1000km。商用直升机很少有能够满足这样大航程机动要求的,例如与UH-60军用“黑鹰”直升机系出同门的S-76民用直升机,在运载12名乘客、装载标准燃油的情况下,航程只有748km,而在运载8名乘客、带副油箱的情况下,最大航程也只有1112km。一般的中型以上商用直升机最大航程也就在600~800km,这就是说,即使航程超过1000km的商用直升机也只能保证从南非边界飞到刚果(金)边界,却根本无法返航。美军自然可以选择从南非的东北部最靠近刚果(金)的地区起飞以缩短飞行距离,但如果秘密训练营在刚果(金)内陆的较远地区,那么这样的直升机连到达目标区域都是不可能的。

在笔者看来,更实际的投送方式应该是使用运输机夜间伞降。美军可以使用加装前视红外导航设备的运输机进行超低空飞行,特种兵在距目标区域一定距离处采取伞降方式着陆,回撤时使用经过空中加油的类似MH-53E那样的直升机将人员接回,这样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回到片中来。美军使用商用直升机的初衷是伪装,也就是避免被对方看到有军事力量正在进入其国界。直升机自然可以采取沿山谷等地形进行超低空飞行,以躲避沿途各国雷达站的搜索。同时直升机上的人员也应该采取隐蔽措施,以降低被沿途地面人员发现的可能。然而,片中的海豹突击队队员接近降落区域时却像通常乘坐军用直升机那样,坐在直升机舱门处,下肢和武器都露在外面,根本不知道隐蔽自己。降落区域距离目标区还有15km距离,若降落区域有人发现美军的企图并电话通知那边做好应战准备,美军煞费苦心地使用商用直升机隐蔽接敌的企图也就破产了。在笔者看来,美军应该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隐蔽在机舱内,降落时通过观察排除地面有被发现的可能后再离开直升机,这样做的隐蔽效果更好。

另外,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夜视器材的美军热衷于夜战,然而本片中的美军似乎不太愿意采取夜战方式:美军乘坐的直升机向刚果(金)境内机动和降落过程中都是在白天行动,不仅如此,美军的作战行动也几乎都在白天展开,这就使得其强大的夜视能力无从发挥。仅有的一次夜间作战是美军突袭铀矿时发生的,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军根本没有使用夜视器材。

片中的美军作战行动严重脱离实际,一方面过于依赖空中的无人机,另一方面却以一支并不擅长攻坚作战的海豹小分队与敌方大部队进行正面对抗。

此外,美军没有为“海豹”八队安排预备支援力量也是一处致命伤。美军支援“海豹”八队的主要手段是空中的MQ-9“收割者”无人机。在攻击秘密训练营时,无人机主要任务是清除训练营内的抵抗力量,为“海豹”后续行动创造条件。但是,无人机攻击完毕后,“海豹”八队还是遇到了众多敌人的抵抗,使得作战过程被严重拖长了。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军无疑是犯了过于依赖空中火力的错误。1架无人机火力并不算强,执行定点清除任务还可以,但要想完全消灭或压制一个营地内的敌军非常困难,或者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这也是造成“海豹”八队进入训练营后遭到强烈抵抗,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如果从实战出发,美军应该利用火力更为强大的有人驾驶固定翼作战飞机,如类似F-16、F-18、F-15E这样的飞机进行预先火力打击,然后在“海豹”进入训练营后在上空盘旋随时准备进行后续支援行动。如此一来,“海豹”八队就可以随时召唤空中火力打击,作战进程也就会大大加快。

特种部队最擅长的是经过充分准备的突袭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可以将特种部队有限的战斗力在非常有限的时空范围内突然全部发挥出来以完全压倒对手。片中的“海豹”八队不断与数倍于己的叛军正面交火,虽然对手作战素质很弱,但其火力却要数倍于“海豹”。这种情况下,“海豹”八队要想迅速取胜是极为困难的。当然,剧情之所以这样安排恐怕是导演力图在激战中给这支“无敌”特种部队增加一些神勇色彩吧。影片最后阶段中,凯斯一人单枪匹马在金沙萨大街上毫不隐蔽地与上百名当地武装人员交火,击毙对方不下数十人自己却毫发无损,也同样是渲染海豹作战能力天下“无敌”的手段,实战中并不可取。

还要说的是,“海豹”八队的CQB战术动作也有很多问题。在进入被俘CIA特工所在房屋之前,海豹们已经看到被他们击伤的叛军头目汤加将军躲了进去,在破门时却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措施,他们直接踹开房门就冲了进去。如果对手躲在角落里向他们开枪,这样的战术动作无疑是要吃亏的。通常的办法是首先投入闪光弹或爆震弹,趁对方失去抵抗能力的机会再冲进去解决之。片中“海豹”八队的这个动作可以说是非常不专业。等到进了里屋,海豹们又突然变得谨慎了。凯斯用口香糖将一个小镜子粘在刺刀上伸进去,利用小镜子观察里屋的情况,当镜子被屋内的叛军打烂后,凯斯才想起来投一个闪光弹。结果效果出奇地好,叛军士兵被歼,汤加将军也被抓住。这种战术动作前后颠倒的安排,不能不说编导把握军事题材影片方面有待提高。

当抓住汤加将军和救出杰拉尼后,“海豹”八队就在房内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这时,所有的队员都在屋内,屋外连个放哨的人都没有。这种情况对于一支特种部队来说无疑又露怯了。

《“海豹”八队:深入敌后》片中在装备方面也有瑕疵和错误。

首先来看看“海豹”八队的武器配备情况。片中凯斯率领的“海豹”八队5人小组配备了4支M4A1卡宾枪,其中1支加装了榴弹发射器,另有1名队员则使用由M16A2自动步枪改装的精确步枪(配装较长的重型枪管)。当然,每名队员都配备有自卫用的手枪,型号有伯莱塔92SB和格洛克17。这一武器配备总体来说比较合理,形成了卡宾枪的自动火力、榴弹发射器的面杀伤能力和步枪的精确射击能力的三者结合,可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力较为全面的作战单元。但其中的问题是,由M16A2自动步枪改装的精确步枪远距离打击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是5.56mm NATO步枪弹威力不足。在刚果(金)这样的非洲地区作战,很多时候交战距离是比较远的,使用7.62mm步枪更为合适,使其可以在中距离内提供压制能力。

加装光学瞄准镜的M4A1卡宾枪在作战中发挥了极好的战术作用。片中,“海豹”八队登上叛军卡车时,就是由使用M4A1卡宾枪的凯斯掩护的。凯斯使用枪装有光学瞄准镜和消声器的M4A1卡宾枪击杀了一名叛军士兵,使得队友都顺利登上了卡车。

值得注意的是,“海豹”八队使用的榴弹发射器并非我们通常见到的军用M203 40mm榴弹发射器,从外观上判断,是一种民用型的37mm榴弹发射器。在这里需要普及一下的是,M203 40mm榴弹发射器在美国民用市场中被归类为“毁灭性装置”,受到严格管制。美国有些州根本就不允许平民购买,其他州虽然不禁止平民购买这种装备,但却要交200美元的税,而且购买一枚杀伤性榴弹也要交200美元的税。这样的限制使得军用型M203在民间并不流行。为此,有的武器生产商就开发了口径为37mm的榴弹发射器,其只能使用专门设计的训练弹、烟雾弹、橡皮防暴弹等,不能发射杀伤性榴弹,所以不在管制范围内。片中,“海豹”八队在夜间袭击铀矿时,就两次使用民用37mm榴弹发射器炸掉了叛军的2个目标。这种武器根本不能发射杀伤性弹药,而且作为海豹突击队来说本应配备M203 40mm榴弹发射器。这可能是道具部门找不到军用40mm榴弹发射器,只能用这种民用型的来充数了。

作为片中“海豹”八队能够得到的惟一的火力支援装备,MQ-9“收割者”无人机在片中的武器装备中占有重要位置。MQ-9“收割者”无人机除了对秘密训练营进行预先火力打击外,还对发现的叛军车队进行了打击。从影片中可看出,该机共对地面的不同目标投射弹药7枚,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MQ-9“收割者”无人机是在MQ-1“捕食者”无人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负载能力为1.7吨(包括攻击弹药和各种侦察器材),是一种无人对地攻击系统。该无人机的典型武器配备为2枚GBU-12/38型激光制导导弹、4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分别挂载在两侧的机翼挂架上,从片中画面来看,无人机也正是采用这种武器配备方式。也就是说,无人机挂载的弹药数量为6枚,最多可以对地面进行6次投射,是不可能打击7个不同目标的——这也是制片方的一个疏忽之处。

“海豹”八队攻下秘密训练营后,缴获了大量现金和机密资料。此时,指挥部在命令他们根据杰拉尼提供的情报前去抓捕马林和阻止“黄饼”交易的同时,还命令他们将缴获的现金埋在训练营内,并将一个GPS终端埋入其中,以便于CIA的人员随后将其取走。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将GPS终端和现金埋在一起是否能引导CIA的人找到埋藏地点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从GPS的工作原理说起。GPS的功能主要是三项,即定位、导航和授时(即指GPS能根据卫星的信号精确显示当地的时间),如果从影片中埋藏GPS终端的初衷来说,无疑是想利用它的定位功能引导CIA找到埋藏地点。但从GPS的工作原理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GPS工作时,只要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接收到24颗导航卫星中的任意3颗卫星的信号,通过自身运算就可以确定其当时的准确位置。也就是说,GPS属于被动工作方式,其终端本身并不向外界辐射信号。因此CIA的人不能通过探测其辐射信号的方式来确定其准确位置,自然也无从寻找。

“海豹”八队前往铀矿途中要经过一条河流,因此他们趁守卫不注意偷了条船企图顺河而下,但后来被叛军发现并遭到追击。叛军追击的船队中有一艘橡皮艇上架设了一门迫击炮,看起来像是一门82mm迫击炮,边追边向美军所乘坐的船只轰击。这种场面不多见到,因为迫击炮是一种曲射武器,其弹道非常弯曲,在很多时候都是采取间接瞄准射击的方式。在片中双方都乘坐快艇时,即使是自动步枪这样的直接瞄准射击武器命中率也会大大下降,更不要说曲射弹道的迫击炮了。在快艇上用迫击炮的瞄准镜几乎难以看到另一个快艇上的目标,无法进行精确瞄准。此外,在上下颠簸的快艇上就连基本的炮弹装填都是问题,更不要说准确命中对手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不足外,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些细节出现了失误。如片中提到马林卖给汤加一批捷克生产的VZ-58突击步枪。然而,整个影片中叛军使用的都是AK47步枪,根本就没有VZ-58突击步枪出现。片中RPG-7火箭筒发射的镜头基本上都是后期处理出来的:发射筒发射时后面不喷火,只有烟柱冒出甚至只有很少的烟雾;使用RPG-7射击的叛军身后就是墙壁,这样会被后喷火焰烧伤,而影片中士兵却毫发未伤。片中出现的机枪弹链上装填的是空包弹,这也是军事类影片的通病,实战中怎么会出现空包弹?还有就是AK47步枪的抛壳窗和拉机柄位于枪身左侧(实际上原枪的拉机柄及抛壳窗均位于枪身右侧)。

片中反复出现“海豹”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场面,海豹们几乎根本就不在乎对方的火力,也不怎么利用掩蔽物就与对手交战,而且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表现手段显得“夸大”。

这部影片是典型的美国式英雄剧,而笔者作为军事迷,更愿意从军事角度审视其中的情节处理,品味其中的“军”味。

猜你喜欢
榴弹凯斯拉尼
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拉尼娜来了,这个“小女孩”不简单
米尔科姆公司向南非国防军提供Y4型6发榴弹发射器
中国LG6型40毫米半自动榴弹发射器
梅拉尼娅:世界上最受欺凌的人是我
你一定在别处
最小的一个
你一定在别处
三步图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凯斯甘蔗收割机试用的初步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