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王禹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对阅读不感兴趣,出现在阅读区的幼儿寥寥无几。孩子们为什么对五颜六色、充满奇妙故事的绘本不感兴趣呢?教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发挥阅读区的教育功能?带着这些问题我与幼儿进行了以下的交流:
一、案例描述
幼儿1:
我:LZH,你怎么不看了?
幼:那上面的字我都不认识,气死我了!
我:你想看哪一本书,我来读给你听。
幼:嗯,好的。(高高兴兴去拿书,连续为他读了三本,很乐意听。)
幼儿2:
我:ZJR,这本书你能看懂吗?
幼:当然能了。
我:那你读给我听听。
幼儿猛拍一下书说:你以为看书就是读书吗?
(过了2分钟左右,幼儿离开阅读区)
我:你怎么不看了?
幼:看完了。
我:可以再看看其他的书呀。
幼:都被我看完了……
幼儿3:
我:你怎么不去玩游戏呢?
幼:我想玩的区域都被别人选了。
我:阅读区不是还有位置嘛。
幼:我不想去阅读区,那里没什么好玩的。
我:那里有很多好看的故事书啊。
幼:我不喜欢看书。
我:你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阅读区?
C1:漂漂亮亮的。
C2:有恐龙的书。
C3:有奥特曼的书。
C4:有植物大战僵尸的书。
……
我:除了想要不同种类的书,还有其他的想法或要求吗?
C5:我想让妈妈陪我一起看。
C6:老师陪我们看也行。
C7:如果有一个老师上次拿的那个小猫咪给我们讲故事就好了。
二、究其原因
(一)看不懂
大部分的儿童书籍都有一定比例的文字,这些是幼儿看不懂的重要原因。能看懂是促使幼儿喜欢阅读的重要因素,只有看懂了才能从中得到收获,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激发幼儿继续阅读。如果看不懂就满足不了幼儿内心的需求,幼儿从中得不到东西,渐渐地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反观成人也是一样,假如拿一本专业性非常强的书籍,当看不懂或是觉得对自己没有用处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打消继续阅读的欲望,甚至会对阅读产生一种心理抵触。
(二)大部分书被看过,缺乏新资源
幼儿都喜欢新的东西,新的事物,因为有新鲜感。对新的东西有一种好奇心,有探知的欲望。而阅读区的书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几乎没有更换,大部分都被幼儿翻看过很多遍,幼儿对这些书已经没有新鲜感,从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虽然幼儿喜欢重复地看一本书,但当幼儿在已有经验水平基础上从同一本书中不再有新的收获时,也会另寻“新欢”。
(三)阅读区的现状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
1.所提供的书籍不是幼儿喜欢的。
目前阅读区的书都是老师单方面提供的,所准备的书也都是从老师的角度和园内已有的书籍资源中选取的,几乎没有幼儿主动参与投放,也没有与幼儿商量、讨论过想看什么书,因此导致幼儿想看的书在阅读区找不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阅读的兴趣。
2.阅读区的环境不是幼儿喜欢的。
与幼儿的交谈中发现,孩子们希望阅读区是漂漂亮亮的,有的希望阅读区有垫子,这样就可以坐在或躺在垫子上看书了。也就是说现在呈现出来的阅读区在幼儿眼里不够漂亮,不能够吸引到他们;硬件设施也满足不了孩子的阅读需要。
三、解决策略
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可以改善幼儿的阅读方式,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幼儿愿意阅读、喜欢阅读,从而提升阅读区的功能和成效。
(一)以教师为媒介产生间接阅读方式
当幼儿出现看不懂的情况,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讲、演、说、问等与孩子一起阅读,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画面内容,从而达到想看、喜欢看、能看懂的目的。
1.以“听”代“看”。
看书以视觉为主要方式并从中获取信息,当孩子不识字、看不懂时,教师可以用讲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样幼儿就会用听觉代替视觉,产生间接的阅读行为。听故事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事情,以听觉代替视觉从中获取信息,降低了幼儿的阅读难度,从而推动幼儿愿意主动看书并逐步喜欢阅读。
2.视听结合。
有的书需要结合图片一起看才有意思,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样的书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教师负责阅读文字,幼儿负责观察、欣赏图片,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阅读。比如绘本《宝儿》这本书,我们班的书架上有三本,但是没有一个幼儿拿过来看,原因就是看不懂。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拿着这本书对我说:“刘老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吗?我有些看不懂。”我想如果我不满足这个孩子的要求,也许她会就此打消继续看这本书的念头,于是我就利用过渡环节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这本书,孩子们听得入迷,看得仔细。后来这本书成了阅读区里最受追捧的一本“新”书,当孩子们大概了解故事的内容后,就会自己结合着书中图片尝试着独自阅读,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能“看懂”了。
(二)不同角度的阅读方式
一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故事内容的本身,阅读的对象也不仅仅只有书中的文字。除了故事内容,书中的颜色、颜色的搭配、故事人物的画像、表情、画中的线条等等都可以作为幼儿的阅读对象,幼儿同样可以从中获取知识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每一本书都做到了解、熟知,从而选择合适的角度推介给幼儿。这样就减少了幼儿每本书都看过而不想再看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不断更新书籍资源,减少园所不必要的
开支。
1.以“画”代“看”。
以“画”代“看”是指以绘画的方式代替视觉阅读方式。幼儿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感受故事的内容、人物造型等。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除了故事本身的幽默诙谐外,其中插画的线条也非常丰富、独特,把故事主人翁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以这些图片为角度向幼儿重新推介这本书,引导幼儿以绘画的方式感受、表现故事内容,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2.以“演”带“看”。
以“演”带“看”是指以表演的方式代替视觉阅读的方式。幼儿在了解故事的内容后,自发或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故事情节。比如绘本《小黑鱼》这本书,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制道具、服饰、准备角色、竞演角色、排练、演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到小黑鱼的勇敢和智慧,并深深喜欢上这一绘本。
(三)借助电子设备的阅读方式
有些幼儿不喜欢阅读,也许是因为阅读的方式太过单一,不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促进幼儿阅读,比如我们班的孩子喜欢听“动物故事机”讲故事,于是我就萌发了借助录音的方法吸引孩子阅读。当然现代多媒体的技术发达,多样化的电子设备同样可以成为幼儿阅读的媒介。
1.有声绘本。
教师提前把故事内容录制成MP3放在阅读区,引导幼儿边听录音边翻看图书。比如《鸡蛋哥哥小组》里面的对话非常有意思,角色形象也比较清晰,可以几个教师或教师和孩子一起把人物之间的对话录制下来,体现人物之间对话的乐趣和人物的特点,来吸引孩子阅读。
2.PPT播放绘本。
有的书大家都喜欢看,但只有一本,数量不够。或有的书需要大家一起看,一起猜测、交流才有意思。像这样的书就可以制作成PPT放在电脑上,这样就可以同时满足群体幼儿的需求了。比如《海底的秘密》这本书在我们班只有一本,很多孩子都喜欢,而且图片的联系性非常强,很多孩子在一起看的时候互相交流、碰撞思维。于是我就把它做成了PPT并加上了背景音乐,受到许多孩子的喜爱。
(四)自助式的阅读方式
有的孩子不走进阅读区是因为阅读区没有自己喜欢的书,园所或教师所提供的书不是幼儿感兴趣的。如果有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从家中带书来幼儿园,也可以鼓励幼儿同伴之间互换家中绘本图书,并为他们准备专门的放置区域,以便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这种自助式的阅读方式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同伴互换的过程中也能促动他们对不同种类书籍的兴趣,从而愿意阅读、喜欢阅读。
学前期是儿童早期阅读的关键期。早期阅读是丰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在阅读中体验乐趣,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此外,阅读对于幼儿的情感、思维、社会交际以及今后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促进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作为学前教育者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的关键期,创设适合幼儿的、幼儿喜欢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促使幼儿愿意阅读、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