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5-03-26 01:17王冁囡唐安安
地球 2015年3期

王冁囡 唐安安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在环太平洋地区的相继出现,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已成为当前矿业地质研究的热点,并成为了当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从理论上来看,我国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条件比较优越,其找矿前景也十分优越。本文有效分析了我国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特征,并提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方向,以期能有效促进我国矿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成矿模式 矿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74-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批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它作为金矿床和银矿床的一种重要形式,形成于中压和低温情况下的火成喷气的含水溶液中,常发生于较浅的部位经火山岩定位形成矿化体,以此形成一些极不协调的矿物组合,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在同一个矿床中可以同时出现高、低温两种矿物组合。现代矿业学研究表明:这种矿床存在的成矿条件比较高,尽管目前仍然沿用“浅成低温”这一名词,但其实际内涵已发生了质变,其矿床主要包括: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和微细浸染型矿床三种类型。本文重点针对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进行研究,对其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对我国浅成低温热矿床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2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由于受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条件的制约,我国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东北沿海和西北新疆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相关科学研究表明:我国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基本上都与火山断陷盆地以及隆起区断裂发育的火山岩带有关,其共有特征就是火山机构控矿,其具有的主要地质特征如下。

2.1成矿时代

就世界范围来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时代相对比较新,大部分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环太平洋的矿床成矿时代东部较西部新;而在我国东部地区除台湾的金瓜石矿床外,其余大多数的矿床都形成于中生代。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也相继发现了大批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其形成时间主要位于晚古生代,这充分表明这一时期也可能是该种矿床形成的又一重要时期。

2.2矿体及矿化特征

我国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化深度普遍较浅,充分反映出该类矿床浅成的特点。在不考虑长期剥蚀作用因素的前提下,矿体主要位于近地表或地表下100~1000 m范围内,而国外的一小部分矿床的矿化深度有时可达2000m。其矿体形式主要是以脉状为主,其中主要包括复杂的板状脉、树枝状脉、网状脉以及细脉。另外就是浸染状的矿层以及产在爆发角砾岩状的细脉浸染状矿筒、囊状透镜体。而矿石的主要类型主要是贫硫化物型,其矿石含量有较大的变化性。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银、硫化物以及银金矿等,如: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绢云母、明矾石、玉髓、石英以及冰长石等。其中以玉髓、冰长石以及明矾石等具有明显特征的标志性矿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化通常发生在分异良好的火山岩区、小型的次火山侵入体以及陆上火山碎屑岩内。其矿化的主要方式通常有脉状、网脉状以及浸染状,一个矿床中通常存在多种不同的矿化方式,但主要表现为一种方式。有些矿床的矿化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地表主要表现为热泉沉淀,向下的矿化形式为网脉状和浸染状,最下部的矿化形式为脉状。其中网脉状矿化主要在构造的拐弯、交汇以及构造切割脆性岩层的部位发育;而浸染状矿床的主要矿化部位位于蚀变围岩中。

2.3围岩及其蚀变特征

现阶段,所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围岩大多数是一些陆相火山岩。这些赋矿岩石通常具有偏酸性或偏碱性的特点。低硫化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矿床的围岩主要是由典型的钙碱英安岩、安山岩、流纹岩以及流纹英安岩;而高硫化的石英-明矾石型矿床,其围岩的主要类型是流纹英安岩,这充分说明这种类型的矿床围岩极有可能是有效提供成矿物质以及能量的深部侵入体,其具有十分明显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热液蚀变。就目前全国各地这一类型的金矿床来看,这些类型的围岩蚀变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其主要类型有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以及硅化等;其次为明矾石化、冰长石化以及高岭土化。此外,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还普遍发育着强烈的萤石化。金矿床的矿化通常和硅化有十分普遍的关系,硅化似乎成了这一类型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通常围岩蚀变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分带性。Bonham等关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分类就是根据蚀变矿物组合的不同来划分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矿床在靠近裂隙和网脉的部位主要发育钾长石化,其主要的特征矿物就是冰长石,还有硅化,其主要的特征矿物就是石英和玉髓;由内向外分别为绢云母化带和青盘岩化带。这种围岩蚀变的主要作用通常是由近中性的热水促发的,其含矿流体大多呈中-弱酸性,并具有低硫、低盐的特征。

3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我国的分布及找矿方向

目前所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三江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以及北天山-北山成矿带。(主要时空分布图见图1)。

环太平洋成矿带基本上集中于东南沿海和东北成矿区,和世界上的浅成热液矿床相比,我国所寻找的这类矿床存在着诸多的不利因素。现阶段,在我国只有台湾的金瓜石矿床规模较大,而其他的几个矿床,其规模都十分有限;例如:近年来在我国新疆的北部地区所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其矿床的规模主要是小到中型矿床;而在三江地区所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除金满为中型矿床外,至今仍未发现成型的浅成热液矿床。此外,我国这种类型的矿床所形成的时代都比较老,这样就极不利于矿床的保存;除了台湾金瓜石矿床在第三纪外形成,其余的矿床大都形成于两个时期:三江成矿带东侧和环太平洋成矿带,这两个矿带的主要成矿时期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的侏罗-白垩纪;而北天山-北山成矿带的主要成矿时间为泥盆—石炭纪。另外,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成矿区,其银矿化程度显著高于金矿化程度,以形成一条以银铅为主的矿化带,但就空间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浅成热液矿床仍具有十分可观的勘查前景;全球有3条最为重要的浅成热液矿床成矿带从我国经过,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十分有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陆续在我国北天山-北山一带、华南地区以及西南三江地区的相继被发现,充分证实了我国的3条成矿带均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背景。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成矿带长期受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挤压以及剪切拉张作用,导致大面积的火山活动,以此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这一带形成的矿床规模主要以大中型矿床为主,其形成超大规模矿床可能性很小。从矿床的类型来看,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是以找金为主,由于近年来一系列较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在该区的发现,因此该区成为今后找金的重要方向。而华南一带主要是以找银矿为主,由于大岭口、梅仙等银金矿或独立银矿的相继发现,大大增加了我们在这一带寻找银金矿的信心。目前,在我国的西带仅发现了两河金矿,但是由于其成矿的时代较新,区内的热泉活动也比较频繁,可能是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虽位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有利区域内,但由于矿床规模和资源总量单一,在其研究和开发方面一直以来都没有取得显著性进展,因此我国应加大对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研究开发的力度,并有效结合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进而有效提高找矿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促进我国在低温热液矿床研究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鄢云飞,谭俊,李闫华,阮诗昆.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

[2]祁进平,陈衍景. 东北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J]. 地质与资源,2013.

[3]陈根文,夏斌,肖振宇,喻亨祥,王核,钟志洪,王国强.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J]. 中国地质与资源,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