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育特色课程 努力彰显生本文化——学校生本文化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6 23:39天津市河西区新会道小学校长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7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发展

■天津市河西区新会道小学校长 张 蕾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实现由 “师本教育”向 “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我校把 “以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了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生本文化的理念框架下,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努力为每个学生打好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沟通交往、运动技能等多方面的基础,通过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与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新小端正品行,学会学习,强健体魄,由此走上终身发展之路是我校全体教师的不懈追求。我校以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精粹,形成了 “花毽”和 “国学经典诵读”这一文一武、一动一静、相辅相成的特色项目。经典养德、花毽健体,通过凸显特色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广大教师也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

生本文化特色的理念体系

(一)生本文化的内涵与解读

文化是天地万物 (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会渗透的过程。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也在发生着根本改变。对文化的界定也越来越趋于开放性和合理性。

“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我们更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谓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许多生命的言语或行为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我们也许以示高贵而只愿意称它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在学校教育范畴内,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是学校最优秀的隐性课程。一所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的文化思想,或者说学校的文化定位。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1.以学生为本

以生为本,第一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生本教育正是以 “激发学生潜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全面发展;第三是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之间都有差异,让好的更好,使表现一般的、差的也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这是我们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第四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这是生本教育相当鲜明的特点,生本教育秉持的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第五是学生的持续发展,学生只有从基础教育阶段的早期就接受激发潜能、培养全面素质的教育,在后续的教育中,他们的自我发展潜能会使他们具有很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2.以生命为本

生本教育是真正把 “人”当做“人”的教育,它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

3.以生动为本

教育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课堂的生动活泼,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它来自于教学活动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以生活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让他们不断地在自己的活动中取得进展和提升,整个学习过程就会生动活泼,显现出无穷的乐趣。

4.长为本

生本教育,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时间,反对用频繁的、低效的评价去干扰学生的自然发展。人们常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其背后的教育智慧就是帮助学生立一个“根”,然后让其尽情生长。尽管每一棵树的生长周期都不同,生长的高度、幅度也千差万别,但是最后都能充分生长,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树林。

(二)生本文化理念体系的内容

1.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能在教育功能多元化中迷失核心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一,教育要服务学生主体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既要按照党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教育要公平惠及所有学生。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要通过公平教育弥合社会不同群体间的知识鸿沟,促进社会公正和谐。

第三,教育要惠及学生的一生。教育是长线事业,要培养一个合格人才,少则十几年,多则二三十年,所以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不能企望 “立竿见影”。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业,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力、方法,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四,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教育既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成长,也要关注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专业人才。

2.办学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把学校办成具有鲜明生本文化特色的区域内家长满意认可的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形成以生为本的本土课程、形成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丰富多彩的生本德育、凸显特色的生本节日、以生为本的优雅育人环境。让学校成为学生追求精彩人生的学习乐园;成为教师成就自己幸福职业生涯的精神家园;成为家长收获未来希望的精神归属。

3.培养目标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为人正直、举止文明、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与锻炼技能的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及今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三风一训

依据办学理念,我们确立了 “严谨 勤思 求实 奋进”的校风; “热爱学生 施教严谨 务实求是 改革创新”的教风; “团结守纪 勤学好问乐读精思 积极向上”的学风以及“立志勤奋 遵纪健美”的校训。办学理念和 “三风一训”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着广大师生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奋力前行。

生本文化特色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特色课程为引领,带动学校生本课程文化的建设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育契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有发挥创新意识的空间,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

我校以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精粹,多年来形成了 “花毽运动”这一传统特色。我校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对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 “花毽”的历史、知识、技巧等方面的普及,形成人人知 “花毽”,人人爱 “花毽”,人人踢 “花毽”的氛围。

1.案例分析研讨,促进策略深化研究,培养创新性学生

我校以花毽课程为引领,着力进行教学案例的探究,深化策略研究,培养创新性学生。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提出:在花毽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身体发展、能力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的目标等等。我们结合新教材开展了以案例研讨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理解。进行这样的案例教学就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从中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的、实用的东西。

(1)灵活处理教材——“教法”体现 “趣味性”。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生态,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首先改变以往的教法,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了玩毽子—踢毽子—练毽子等教学环节,以玩毽子开始将学生导入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往的空间。

(2)改进学习方式——“问题”体观 “合作性、创新性”。小组练习给了学生合作的场所,小组比赛又刺激了合作的深度,爱因斯坦说过: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动体动脑实践体验,主动探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比较过去的学习方式,更主动,更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思维更活跃。

2.学科整合,课堂教学亮点频现

我校任课教师还把本土课程 “花毽”延伸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课程相互渗透、融合,使小小的 “花毽”成为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教师学科育人的特色平台。

美术课上,我校教师把 “画花毽”“做花毽” “剪花毽”作为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在不同年级开展观察与创新的教学互动活动。低年级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踢一踢的体验环节,感受 “花毽”的颜色、材料、造型等方面特点,教师启发学生用水彩笔、油画棒在彩纸上 “画花毽”,用各种材质的纸 “撕花毽”。中年级除了 “画花毽”还要尝试用纸 “剪花毽”。高年级则是 “画花毽”和探索用不同的材料“做花毽”。小小的 “花毽”不但是学生运动的伙伴,也成为学生心中多姿多彩的美丽图案, “花毽”形象深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锻炼创新能力的灵感源泉。

音乐课上,教师结合本土课程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融入课堂。高年级学生为 “踢毽子”配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关注民乐与民族传统体育气韵起伏方面的契合。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花毽动作的节奏、速度方面呈现出的特有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思考花毽运动时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作伴奏可以和花毽运动的气韵更吻合。最后学生们进一步比较体会后,得出这样的共识:活泼的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会体现花毽的灵动轻盈,中国风的民乐则更能与花毽运动的民族气韵更契合。学生们能在民乐的伴奏下有节奏的踢 “花毽”。中年级学生中任课教师征集踢毽子的儿歌,为 “花毽歌”创编新歌词新,歌词有网上收集的,也有学生仿写的,让学生体验了创作的快乐。低年级则要求学生会按节奏读“花毽”歌谣,传唱 “花毽歌”。

语文课上,老师们将花毽运动与领略汉字之美,激发识字兴趣结合在一起。如老师们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与 “花毽”相关的文字,了解文字的古今演化,感受文字的美;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了解花毽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以及有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把参与 “画花毽”、“做花毽”、 “唱花毽”、 “踢花毽”的感受写成一篇篇各具特色的小短文;鼓励孩子们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 “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相关资料,了解和 “花毽”一样渊源流传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放风筝、抖空竹、赛龙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3.形成了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发展

(1)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力求形成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风格,形成了五步教学模式。课堂是由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应在原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以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参与度、参与率、参与方式来作为标准,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 “分层教学”的形式,具体细化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 “探究式自主学习”的高效教学模式,其具体策略为:激趣引导一互动质疑一自主探究一合作体验一总结提升。

第一步“合”——激趣引导:课程伊始,教师创设情境,以谜语、生活体验、对话、游戏、音乐、舞蹈、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集体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 “我要学”的学习欲望。

第二步“合”——互动质疑:在第一步激趣引导的基础上,教师顺势而导,互动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新问题,找到要 “学什么”,即明确学习的目标,找准学习的任务。

第三步“分”——自主探究:学生在诱发了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自然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实现自主探究活动与课程目标的整合,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规律,掌握 “怎么学”的方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第四步“分”——合作体验: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相信 “我会学”,进一步诱发学生 “我再学”的激情。

第五步“合”——总结提升: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体验过程中,往往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不是非常系统,课堂需要增加总结与提升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律性。在课后引领学生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主干网络等就可以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形成系统的框架,达到运用知识时上挂下联、左右逢源的效果,

(2)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初步构建了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高效动态生成性课堂模式,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首先,生本文化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由原来的单一的传授式逐步升华为 “开放式”、 “合作式”、 “质疑式”、 “对话式”, “自主式”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 “质疑”融化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学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封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其次,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到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学习的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再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仿佛经历了一次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二)强化以生为本的特色德育

1.强化德育特色,活动充盈校园

各项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读书活动使学生陶醉在书香之中;学子节活动教育学生成为具有优秀品行的河西学子;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技能;重点事件及各种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将教育内容鲜活化,学生更加喜闻乐见;花毽文化节活动全员参与,体味祖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艺体活动锻炼了学生的体魄,提升了审美情趣。2007年我校成为国学教育基地校,并开发了德育校本教材 《中国古典诗文赏析》,将中华美文纳入其中,在低、中、高年级分别开展了 《弟子规》、 《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名篇的诵读活动。使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抓实抓细学生常规教育,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强化月,重点强化学生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基本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形成校门礼仪示范岗、校园小督查岗、班级监督岗的 “三岗”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举办学生团体辅导二次,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健康成长。

3.大胆探索 “校本节日”,深化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摸索出了 “以科研为先导,以生本教育文化为基本理念,以办学特色为引领,以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基础,以本土课程为切入点,以高效课堂为核心,以三类课程为主渠道,以艺、体、德工作为教育网络,形成浓厚的生本文化特色,积极有效的落实义务教育的普惠性”的办学思路。校本节日一花毽节,是我校在探索生本文化教育中的新路径,我校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花毽文化节,让同学们了解花毽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视花毽技能的训练,开展以花毽为龙头的系列文化延伸活动。通过与办学理念相结合,与学校承担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与开发完善校本课程相结合,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每一届花毽文化节都历时两个月实践,全体师生参与其中,通过历史文化类、技能技巧类、延展活动类、成果展示类等5个大项,17个小项的活动,浓厚花毽特色氛围,丰富了生本文化的内涵。

(三)打造以生为本的育人环境,文化浸润校园

“谈组织、话特色、说经典”,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主基调。一楼大厅的“勇攀知识高峰”浮雕墙、 “三风一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 “规范墙”展示校园行为规范,是每位学生的行为准则,“组织墙”讲解少先队组织的历史与宗旨,使学生对少先队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二楼的 “特色墙”大量的图文结合,色彩鲜艳,向学生介绍了花毽的历史、技法以及花毽名人故事;三楼 “经典墙”向学生展示了国学经典以及家乡本土文化。小动物园、盆栽植物、大型鱼缸等校园设施在无言中为学生带来美感与温馨,使校园处处充满人文气息。

生本文化特色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经过几年来的钻研与探索,我校的课题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本土课程 《花毽》在完成了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更加成熟完善;本土教材 《飞舞的花毽》完成了修订与细化,形成了分低、中、高3个学段的校本教材,改变了花毽运动千百年来凭借口传心授的学习方式,填补了天津市花毽运动校本教材的空白;形成了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文化,探究式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形成以本土课程为基础的校园生本文化体系;探索形成了校本节日——花毽文化节,浓厚了生本文化氛围,凸显了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主题鲜明,分层次设置的校园系列主题教育墙,建设形成了现代化、育人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多篇教师个人生本文化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生本文化特色建设论文集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生本文化建设论文成果集》于2013年5月结集成册;独立承担的区级教育学会课题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已经结题。国家级参与课题 《构建生本课堂文化与培养创新性学生的研究》正在结题。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小学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文集》于2014年11月结集成册。

认真审视反思我校的办学特色,感到特色还不是特别的凸显,已有的优势项目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还没有形成深入人心、长期稳定的固有优势,还达不到统领全校多方面工作的高度。在办学特色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色创建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单项工作都比较突出,但是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融合与贯通,还没有形成生本文化教育的网络,还需要深入研究、细化教育网络,才能确实形成办学特色。

生本文化与创新性学生的培养息息相关,在以生为本的校园里,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综合能力得以拓展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是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校将引领教师继续深入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生本文化特色建设。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