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自然保护区的智慧化管理实践

2015-03-26 21:21:21王巍桔邹姗倍
河南科技 2015年21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王巍桔 邹姗倍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信息时代下自然保护区的智慧化管理实践

王巍桔 邹姗倍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信息化技术在保护区的运用,将彻底改变保护区落后的人工管理模式,实现保护区行政管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大力提升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科学研究水平。提出信息化技术为保护区管理带来的改变,以及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信息化技术;智慧化;创新

在我国,保护区多有地势偏远、地形复杂、覆盖面大、资源监测和保护任务重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要求意味着需要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都迫切需要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走向智慧化管理模式。

1 人工管理模式下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行政管理效能较低

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保护区在人工管理模式下存在行政管理人员出勤考核不准确、巡护监测情况掌握不清楚、公文流转及政令执行相对缓慢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管理机构的行政效能。

1.2 数据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

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科研工作,不仅需要将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还需要将多项数据指标进行关联性对比和分析。在人工管理模式下,各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以手工填写和纸质存档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不仅很难将多项关联指标相对比,更不能及时将数据进行分享,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利用率。

1.3 灾害预警和突发情况下快速响应能力偏低

灾害预警和突发情况的快速响应是保护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掌握实时情况对保护区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工管理模式下,这些数据需要人定期到现场进行观察和手工记录,数据来源不够及时、准确,这大大降低了保护区在灾害预警和突发情况下快速响应的能力。

2 信息化技术在保护区的应用为保护区管理带来的改变

2.1 实现行政管理智能化

通过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彻底改变保护区分散的保护站点讯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实现多点的统一化管理;基于统一物联网基础平台,可搭建统一的OA办公平台,将公文流转和政令发布线上化,提高政务办公效率;搭建的巡护监测信息传递和直观展示平台,可使管理者能第一时间掌握巡护工作开展的情况,以便协助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最终可实现管理的智能化。

2.2 实现数据资源获取的自动化

大部分保护区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必须以充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依据[1]。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在人工管理模式下,需人工定期到现场收集并进行纸质填写,且不能自动处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这些数据的获取可实现自动获取、传输和统一存储,工作人员在需要的时候只需调取即可,甚至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直接获得想要的结果。

2.3 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交互共享

在自动化获取数据后,可通过统一数据库、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原本单一的数据进行交互共享,并实现对看似相互独立的数据指标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

3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注意要点

3.1 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保护区管理机构应注重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成立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工作,为区域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系统平台搭建前期,应该进行统一的规划、分步实施,在突出工作重点需求的同时,兼顾系统的整体性,节约资源的同时也便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二是在数据库平台建设中,统一数据存储模式、格式标准和交换的共享标准,方便数据之间的交互使用、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数据资源的扩展性运用能力。

3.3 坚持创新建设

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整体设计中,应结合功能需求,选择科技前沿的产品和设计理念,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保持接口的开放性和可融合性,以满足保护区不断增长地各项业务的处理需求。

4 保护区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的注意要点

4.1 必要的资金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科技型项目,其社会效益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需要有固定的资金保障其持续性运转。往往在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研究阶段,保护区管理机构就应将其运行经费进行长远考虑,并纳入预算。

4.2 市场专业队伍与保护区业务部门协同维护

信息化系统维护难点在于软件系统的维护。并且,随着保护区业务的发展,软件系统的扩展使用和升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组建具备软件开发专业能力的市场团队与保护区业务部门相互协作的维护团队,开展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以达到信息系统的持续先进性和实用性。

4.3 积极探索运营维护的新模式

就目前而言,保护区的信息化维护经费基本是由国家配套资金进行支持的。而自然保护区大多具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应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方式,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引入商业化运作,多渠道地凑集资金,以减轻财政负担。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便是与央视网-熊猫频道合作,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大熊猫的实时生活情况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全球进行直播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 杨芳,邝奕轩.浅论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J].林业调查规划 2005.Apr:30(2):50-52

S759.9

A

1003-5168(2015)11-192-01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品牌研究(2021年7期)2021-11-28 03:40:50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中国民政(2019年12期)2020-01-02 09:12:02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戏曲研究(2018年1期)2018-08-29 01:18:26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5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 08:56:10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