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国,陈婧靓
(1.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重庆 綦江401420;2.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25)
习近平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大势、回应人民期盼,在2015年2月2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系统地阐述了“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和执政兴国的理念情怀、战略视野、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1],“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2],是“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4]59习近平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探索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提出并系统阐述“四个全面”,谱写了党的建设理论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民族文化的根脉处找到了精神动员的力量,真正拨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弦。一是定位更加准确。“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5],第一次把建成小康社会放到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思考,勾勒了小康社会的新定位。二是要求更加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6],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小康[7],是“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的小康[8],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小康[9],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三是愿景更加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39,保证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4]4。这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加殷实生活的新期待,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愿景。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10],当改革2.0时代阔步走来,习近平坚定了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对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71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任务。二是对改革的信心更加充足。对于改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4]101。但是,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4]101,显示出了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三是对改革的责任更有担当。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布局,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4]17,“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4]98。四是对改革的举措,更加稳妥。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不管是整体推进还是重点突破,都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4]68。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法治文化的国度,依法治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国家治理,就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一是观念更新颖。在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他说:“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委、政府和其他机关团体,“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4]141-142,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二是要求更严格。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4]144。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在“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4]149,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4]145。三是目标更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4]147。
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突出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一是思想建党,筑牢根基。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11]159,这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4]413。强调理想信念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先导作用,是对党的建设思想的升华。二是组织建党,抓住关键。“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4]411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标准,并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接受检验,而且“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4]415。三是整治党风,增强实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严明纪律。”[11]171习近平执政以来,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大排查、大扫除,从贯彻“八项规定”,到教育实践活动,从规范行政行为,到狠刹“舌尖上的浪费”……有的放矢,措施得力,收效明显。
“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演绎,是在实践基础上继承与创新的产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慎思明辨的思想表达。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经历了不断发展、日益成熟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就提出了“小康之家”、“小康水平”、“小康社会”的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第一个全面的初次表达。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二个全面”的思想出炉。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10年时间,我们党完成了从“一个全面”向“两个全面”的演进。二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三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2015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的逻辑演进,说明我们党的战略理论具有巨大的活力、张力,日益成熟和完善。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一基本问题,又现实地摆在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他预见,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3]。从国际角度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两极分化严重、大国博弈加深、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不断、全球生态脆弱、海上争夺激烈、美国重返亚太、周边局势复杂;从国内角度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大国责任觉醒却遭遇“西化分化陷阱”、社会财富总体增加却陷入“贫富分化陷阱”、经济新常态却陷入全球“经济疲软陷阱”。邓小平早就提醒我们“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4],问题彼此关联、相互牵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种单兵突进、剑走偏锋的战略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正是应对时代新挑战,更加注重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直面现实、承前启后、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15]“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机械组合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前进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路径,全面从严治党是组织保障,“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美国发展中产阶级经济,德国经济致力于造福人民,韩国构筑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昌盛三大梦想,本质上讲都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世界性趋势的把握。习近平深刻理解人类发展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实现两者良性循环”[11]110。他还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11]121-123。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他认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必须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11]116,从而不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善于运用规律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1]4社会主义建设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好,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把握了主动、赢得了发展。现在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11]30。中国梦不仅关乎中国命运,而且关乎世界大同。但是,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剌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距离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11]35。他强调,发展是遵循规律的发展,改革是遵循规则的改革,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真正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11]59。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4]390上溯中国历史,无论是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还是封建政权的更迭,皆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为了克服这一周期律,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习近平要求全党牢记毛泽东的“两个务必”,听取邓小平“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告诫,领会江泽民“党的作风问题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用意,遵循胡锦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路,抓住“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注重“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行“五位一体”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提升“四自能力”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拿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办法,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4]5。传递了从严治党的好声音,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承担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4]15。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了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老百姓深恶痛绝。这样看来,“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4]386。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我们党能够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法宝。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这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习近平要求,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4]394。对于腐败分子,“要一网打尽,有多少就处理多少……不管级別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我看天塌不下來”[16]。有力地回应了一些人对反腐的担忧和质疑,掷地有声,振聋发馈。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反腐败工作,也必须牢牢依靠党组织的力量,“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守土有责”[4]395。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纸老虎、稻草人”[4]395。全面从严治党,决不是一句空话,开展反腐败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4]388,不管是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形成全面的威慑力和高压态势。“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4]387
反腐败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4]394。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改革“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的腐败漏洞”[4]395。特别是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4]388,使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4]417。
位高权重的“老虎”落马,占据反腐舆情的焦点位置,自不待言,而“苍蝇”的落地,在群众中的反响也不可小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成效显著。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3月,落马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已有69人;截至3月初,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事件7万多起,处理党员干部近10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近3万人。种种迹象和多项数据表明,打“老虎”与拍“苍蝇”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胜利。
[1]王学俭.“四个全面”是韬略、睿智、勇气和信心的彰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11/c_127570375.htm.
[2]李升泉.“四个全面”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N].人民日报,2015-01-28.
[3]曲青山.“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J].党建,2015,(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6.
[6]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8.
[7]习近平.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N].京华时报,2013-04-11.
[8]习近平.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N].北京青年报,2014-11-03.
[9]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N].人民日报,2015-01-23.
[10]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2-12-13.
[1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13]习近平.面向未来的赶考[N].人民日报,2014-03-24.
[14]秦晓鹰.发展起来后的难题不比原先少[N].中国青年报,2013-05-08.
[15]喻新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意义[N].河南日报,2015-03-04.
[16]关庆丰.习近平《论述摘编》谈“打虎”[N].新京报,20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