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清
7月2日的《南方周末》以较大的篇幅,报道了最近火热的“邮卡币电子盘”。在南京文交所等机构推出邮票卡币“电子盘”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像炒股一样炒邮票。其中2013年10月上线的南京文交所钱币邮票交易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钱币邮票实物挂牌交易平台。其原理很简单,基本按照A股机制进行交易,用户开户绑定银行卡后即可交易。
可能大多数人对“邮卡币电子盘”并不熟知,但是,在相当程度上说“炒邮票”比炒股更疯狂,并不夸张。一方面,文交所的成交量惊人。2015年6月30日南京文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当日成交量约为38亿元,而同一天,拥有2631家挂牌公司的新三板成交金额不过7.5亿元。另一方面,对文交所“邮卡币电子盘”之类业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在南京文交所示范下,2015年各种邮币卡交易平台扎堆上线,总数已超过20家。笔者的一位朋友是颇有名气的官场小说作家,最近也迷上了“炒邮票”,乐此不疲地在微博发布相关信息。
文交所的“炒邮票”业务,究竟算不算创新?目前在全世界,还没有哪一个地方的邮票卡币实现了“类证券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确实走在前面。而不仅如此,南京文交所还获得南京市文化产业“金梧桐”奖、“文化产业创新奖”,项目获得“2014年南京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扶持。南京文交所总裁更在接受《中国文化报》专访时称,他们弥补了传统线下交易的多重问题,品相、保管、运输、资金、诚信、变现六大风险。看来,被运营者称为“文化+金融+互联网”的“邮卡币电子盘”,我们没法不承认它是一项有相当创新性的业务。
然而,创新是否就是靠谱的?众所周知,我们在创新方面要落后于发达国家。可是,在艺术品市场成熟很多的欧美,为什么没有“邮卡币电子盘”这样的创新呢?其实,“文化+金融+互联网”的创新,我们前些年就有过。比如前些年,一些文交所推行过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将一幅画或一件玉器拆成数万份,吸引公众认购投资。但不久,艺术品份额化被国务院发文叫停。现在,不可切割的邮卡币成为艺术品类证券业务的“新贵”,看似没有问题,可问题是,邮票卡币并不会自然增值,为什么“邮卡币电子盘”能一直涨,让投资者获得收益呢?
7月2日,哈佛大学研究员李晓鹏博士在媒体发表一篇《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股市上》,引起强烈反响。文章认为,在股市里,普通人既不掌握“生产性要素”,也不掌握“破坏性要素”,可以参与它的财富分配,“去赌钱玩,最后一定是得到一个平局”。在笔者看来,虽然中国的股市被称为“赌场”,那只是因为其不规范而已,真正的股市并不完全是赌场,买股票能够分享优质企业的成长,承担适当风险获取合理回报。但文交所的“邮卡币电子盘”,邮卡币这些不会变化的东西,今天涨明天跌,“炒邮票”的人不是纯粹在投机、赌博吗?
需要说的是,按照文交所经营者的宣传,“炒邮票”似乎比炒股风险小,因为投资者手上有实物,并且艺术品有升值空间,时间越久会越值钱。其实,这似是而非。因为只有少量艺术品才会升值,大部分的艺术品都没什么收藏价值,更不存在半天一天就升值的道理。何况,在文交所的“邮卡币电子盘”,邮票卡币已经变成道具,类似赌场里的筹码,投资者用高价换得的筹码离开赌场几乎一文不值。另外,现在文交所的经营模式是发展多层级会员,宣传“打新都是稳赚”大量发展新开户者。疯狂的“炒邮票”最终风险会落在谁身上,不言而喻。
不可否认,邮票卡币之类的交易有群众基础,而收藏品也没有标准化的定价体系。但是,日渐火热的“炒邮票”,从处于监管真空的“券商”,到参加培训、每天操作的投资者,都显示出理性之外的疯狂,值得政府和整个社会警惕,千万不要让“创新”最终祸害了万千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