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阻震荡擦划痕迹——一种特殊擦划痕迹的研究

2015-03-26 16:24:14佟菡珂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莞城分局刑侦大队广东东莞53008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技术处重庆400707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摩擦力

佟菡珂,田 攀( .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莞城分局刑侦大队,广东东莞53008;.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技术处,重庆400707)



受阻震荡擦划痕迹——一种特殊擦划痕迹的研究

佟菡珂1,田攀2
( 1.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莞城分局刑侦大队,广东东莞523008;2.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技术处,重庆400707)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痕迹形态较为特殊的擦划痕迹——受阻震荡擦划痕迹。虽然受阻震荡擦划痕迹形成原理与擦划痕迹本质一致,但其形态特征、形成原理与常见的擦划痕迹有很大的区别,对该类痕迹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客观地反映现场物体移动和痕迹形成过程,对某些疑难现场的现场分析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受阻震荡擦划痕迹;摩擦力;连贯点状痕迹

受阻震荡擦划痕迹是物体在相对擦划过程中,因摩擦力变化,造成运动不畅而形成的一种周期性变化痕迹,在侦查实践中,因其痕迹特征不连贯,特征变化较大,检验鉴定中应用不多,因此在相关文献中报道较少。对该类痕迹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擦划痕迹的形成原理,有利于特定案件中对痕迹形成原因的分析和现场重建。

一、受阻震荡擦划痕迹的特点

受阻震荡擦划痕迹与常见擦划痕迹比较,其形态上具有多种差异性特征,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造痕体与承痕体间相对运动速度出现周期性震荡,造痕体表现为出现震动、抖动、停顿等现象。

( 2)痕迹形态呈现剧烈变化和延续性特点,在水平方向上出现明显的宽窄变化,甚至间断;在垂直方向上,承痕体凹陷程度出现周期变化,痕迹起始端逐渐由浅变深,末端突然由深变浅。

( 3)弹跳式擦划:如果相对运动速度较快,发生受阻擦划较为剧烈时,造痕体有可能暂时脱离承痕体表面,呈戳击状态,痕迹形态出现间断,呈点状线性分布。

( 4)蠕动式擦划:如果受阻震荡擦划较平稳时,造痕体可能仍然保持与承痕体的接触,只是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出现周期性震荡,痕迹仍然保持连贯,但有明显停顿感和粗细变化。

二、一般擦划痕迹形成原理

擦划痕迹是指造痕体在力的作用下与承痕体接触,客体表面相互挤压和滑动而形成的一种凸凹状线条状痕迹。影响擦划痕迹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作用力,分为压力、水平推力(或拉力)、摩擦力。摩擦力由相对运动趋势、压力、客体摩擦系数决定。当水平方向的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客体间发生位移,产生擦划痕迹。相对运动平稳时,水平方向的力与动摩擦力相等,方向相反。

三、受阻震荡擦划痕迹形成原理

(一)运动过程分析

通过对正常状态下擦划痕迹的形成过程和受力比较发现,受阻震荡擦划痕迹表现为造痕体交替减速(停顿)与加速(启动),而形成如此运动的原因为接触面的形变而造成的摩擦力周期性变化。摩擦力突然增大且大于造痕体运动方向上的力时,造痕体减速至停止,摩擦力转为静摩擦。当运动趋势加大或静摩擦力减小,超过临界值时,造痕体再次运动,形成新的擦划痕迹。当摩擦力与造痕体推力(拉力)大小交替更换时,出现受阻震荡擦划痕迹运动特点。

(二)受力变化成因分析

摩擦力是由摩擦系数、压力大小决定。一般情况下,客体材质不会剧烈变化,摩擦系数改变不大,但某些因素会打破压力平衡,最终造成运动状态改变。( 1)当运动过程中,客体接触表(点)面出现剧烈形变,造成接触面角度变化,从而引起承痕体受到的压力改变,最终造成摩擦力剧烈变化。( 2)造痕体的形变或姿态改变(如挺立)也会造成受力角度改变,从而造成垂直接触面压力改变。材质形变和韧性较大的客体容易造成该情况的发生。如橡胶表面、皮肤等。

(三)综合分析

1.受阻过程:客体擦划过程中,承痕体(如胶皮)接触面受力凹陷、堆积,摩擦力加大,造痕体(如木棍)弯曲形变或立挺形变,又加剧接触部位形变。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效应叠加,导致运动速度猛减。

2.释放过程:当接触面因继续受力形变到极限,堆积物被挤开时,造痕体(如木棍)表现为受力释放——再次运动——形变恢复,当造痕体形变剧烈时,表现为弹跳和抖动,并且因落地反弹加剧下一次接触时受阻的可能性。

受阻震荡擦划痕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面的形变,造成摩擦力的剧烈变化,造痕体受阻或突破阻力状态交替,形成运动状态的震荡和延续。

四、典型案例

(一)案情介绍

2011年2月25日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转龙村3组罗树林家厨房北门外发现一具男尸,尸体背颈部靠于平房北侧厨房门,呈坐卧位。尸体上方有一个长128cm、宽31cm、厚5cm的水泥遮雨板。板上挂有一条环形绿色双股尼龙绳,绳圈底端系一个死结。

(二)案(事)件疑、难点

1.现场尸体在第一时间发现时与绳索脱离,自缢现场尸体自动掉落情况罕见。

2.尸体下颌有两处索沟痕迹,如为自缢,外侧“索沟”位置难以支撑尸体重量。

3.尸体背朝墙面坐卧,如为自缢,行为人背靠墙攀爬困难。

4.调查发现死者死亡前一天和配偶发生过激烈争吵,其配偶具有作案动机。

在初次勘查后的现场分析中,参案民警对案(事)件性质的认定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三)痕迹检验

通过对尸体舌骨与下颌间的皮革样化痕迹仔细观察,发现尸体下颌靠外侧与常见索沟痕迹有所区别:

1.该处痕迹与索沟形态相似,但印压痕迹较浅。

2.该痕迹宽于内侧索沟痕迹,边缘不齐整,呈面状擦划感。

3.该痕迹中心可见较多表皮脱落与褶皱,痕迹外延能见皮肤连贯的挤压、褶皱,左侧出现间断和点状排列的痕迹。

4.下颌外侧痕迹与内侧索沟痕迹两端形成弧状对接。

(四)现场重建

通过检验,尸体下颌外侧痕迹符合受阻震荡擦划痕迹中慢性擦划痕迹特征。在痕迹边沿留下较为明显的褶皱、点状间断等特点,其形成原因应为活圈的打结方式使得绳索在死者颈部两侧提空。因顶部悬挂绳索遮雨板长度为128cm,使得绳索在颈部环绕后形成较大夹角,形成较大扭力促使尸体旋转,颈部两侧绳索向下颌中部滑动,皮肤阻力阻碍绳索移动,尸体短时未出现旋转,但因为皮肤具有一定弹性,接触部位挤压变形,摩擦力达到临界值时释放,绳索迁移至下一段皮肤再次因皮肤变形受阻,反复缓慢形成受阻震荡擦划痕迹。两侧绳索逐渐在下颌左侧交汇,套环打开,尸体加速旋转180度下落,致使现场发现尸体背靠墙面坐卧地面。

通过对现场全面勘查发现死者手掌、鞋底、现场门板、墙面多处出现攀爬痕迹的反映与对应关系,结合绳索打结方式与尸体颈部索沟形态综合分析,表明这是一起罕见的尸体掉落自缢死亡事件。事后进一步的侦查工作也排除了所有嫌疑对象的作案嫌疑,印证了本案的现场重建。

在该案(事)件中,尸体下颌外侧出现了异常痕迹,因与尸体索沟痕迹发生混淆,造成了对案(事)件性质的误判。而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该痕迹不是由绳索印压形成,而是绳索一个部位位移摩擦形成,并且为较为特殊的震荡摩擦痕迹,从而合理解释了现场诸多矛盾点,还原了事实真相。以上案例充分反映出,对受阻震荡擦划痕迹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的研究,在特定案件的现场勘查、重建现场中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侦查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宏春,韩亮,孙杰.线条痕迹提取方法比较〔J〕.科技论坛,2014( 32) :91-93.

〔2〕马晓峰,杨永强,骆乃熊.缢索损伤检验〔J〕.法医学杂志,2013( 29) 5卷:385-386.

(责任编辑孙超)

Traces Blocked Shock Brush Strokes —Research on a Special Brush Strokes Traces

DONG Han-ke1,TIAN Pan2
( 1.Public Security Bureau Police Brigade of Dongguan,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Dongguan 523008; 2.Interpol team division,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ity,Chongqing 400707)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trace form,a special brush stroke—blocked shock brush strokes.Although forming principle of the blocked shock brush stroke trace is the same as brush strokes trace in essence,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principle and the brush strokes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with the common trace,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is kind of marks,helps to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scene objects move and trace the formation process,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ome complicated scene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traces blocked brush strokes; frictional force; coherent point trace

作者简介:1.佟菡珂( 1983-),女,北京人,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莞城分局刑侦大队助理工程师,从事刑事技术相关工作; 2.田攀( 1983-),男,重庆人,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工程师,从事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物证检验工作。

收稿日期:2015 09 15

中图分类号:DF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63( 2015)04-0112-02

猜你喜欢
摩擦力
摩擦力
“摩擦力”知识巩固
学好摩擦力 走稳每一步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帮你认识摩擦力
摩擦力的“功”与“过”
神奇的摩擦力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