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朝文,宋晓燕
(1.本溪市社会主义学院,辽宁本溪117000;2.中共沈阳市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36)
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于非公经济的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中,非公经济占我国GDP总量的60%,税收占比超50%,提供的就业机会占80%,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占比超60%,从新增就业来看,非公经济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90%。这些数字充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非公经济的的壮大,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构成人员的多样性、思想观念的开放性、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等。同时,非公经济人士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也使一些非公经济人士在价值观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责任的缺失、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盛行等,这不仅影响了非公经济人士自身的形象,而且也影响到非公经济的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尤为重要。
价值引领即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引导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逐步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价值引领归根结底是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的问题。
价值问题对人、社会和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体现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内在关系,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某种属性,而人作为客体则体现的是人的意义的问题。马克思认为,需要也是人的本性,“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需要是人一切行为的内在原因,但人会选择何种具体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则是有差异的。“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2],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所处的生产生活的环境、社会地位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处处影响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所以,需要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其满足的程度及其正确与否,直接受到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影响。这就涉及到人们用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来引导自己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标准不同,价值选择与判断就不同,对人的需要满足就不同。要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就必须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引导,这一标准要求在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时要把握住这几个方面:第一,要把握客观性标准,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要把握历史性标准,即要辩证地把握标准;第三,要坚持人民性标准,即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只有把握这三条标准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才能发挥价值的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价值共识。
因此,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进而决定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民族的凝聚力,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
人作为一个自觉自为的存在物,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在社会行为中能够自觉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行价值判断,使自己的行为向自己预期的结果趋近。正因为如此,人应该在正确的价值标准之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趋势同向,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价值引领的目标在于达成社会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不但各国之间的经济渗透与融合不断加强,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渗透与影响也不断加强,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非强制的。随着国外的价值观念进入我国,这些观念鱼目混珠,有些甚至是腐朽和落后的,和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并不适应,甚至起阻碍作用,腐蚀人的精神世界,弱化了人的精神力量,使民族精神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萎缩,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纠缠在一起,容易使人陷入价值的迷失之中。因而,在价值多元化的困境之中,要求必须发挥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凝聚力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的构成要素中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经济力、军事力、政治力等硬实力,又包含文化力、民族凝聚力等软实力,所以,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尤其是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软实力的竞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不断输出本国的价值观念,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希望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影响他国,威胁到他国的文化安全,从而达到打败竞争对手的目的。软实力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科学文化素养,更需要其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也正因如此,需要通过价值的引领作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发挥价值的引领作用,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经济在我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出现了以非公经济人士为代表的新的社会阶层。非公经济人士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非公经济人士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对其进行价值引领具有现实意义。
非公经济人士是中国“先富”起来的一个群体,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其价值观状况对其自身发展和对其他群体的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非公经济人士不但是“先富”起来的一个群体,而且是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开拓者,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尤其是早期开拓者,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奋斗史,激励着后来者;同时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非公经济发展道路,丰富了市场经济的内容,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时代精神。正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相互交融,赋予了非公经济人士独特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与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精神一道构成了当代的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这种精神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努力使非公经济人士接受先进的价值观引领,使非公经济人士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心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之中,从物质与精神上都起到“先富带后富”的作用,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树立。
统战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了解了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观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规律,也就是把握了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对他们的统战工作必然会更加有针对性,因而也会更加有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3]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在取得革命胜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4]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出现标志着统一战线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即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包括非公经济人士在内的大陆范围内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应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使其自觉地站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之下,为实现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服务。
非公经济人士由于其“先富”的身份,其价值选择必然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因此,用先进的价值观引领他们,也会为全社会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领,使其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使自己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在政治上更应该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通过价值引领,也使非公经济人士认识到,人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与传承者,在精神文化上要自觉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新事业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5],因此,既要满足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们素质的提高,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物质生活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上,尤其是体现在人对人生的意义的认识和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上,其核心问题就是价值观问题。通过“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6]。因此,要通过对非公人士的价值引领,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来引导、教育、培养,使非公人士逐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的纪律观念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全面发展程度。
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存在。改变人的价值观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社会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使不良行为达不到目的,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行为能更好地满足需要。因此,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领在把握客观性、历史性、人民性的标准基础上,要做到如下几点。
人的价值必须建立在对其尊重、需要满足的基础之上。非公经济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着非公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发展历程充满着曲折与艰辛。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我国经济成分变为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几乎被连根铲除,个体从业人员要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遭受到了冬天。随着“文革”结束,中央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使非公经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1981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的规定》的文件,认为“从事个体经营的公民,是自食其力的独立经营者”,肯定了个体工商户的地位与价值。尤其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从业者的地位得以确认,即非公经济人士在地位上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正是这种确认,从政治与法律上给非公经济人士吃了定心丸,使非公经济人士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更是对非公经济人士寄予厚望,他要求“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把非公经济人士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主体,充分肯定非公经济与非公经济人士的重要作用,极大地增强了非公经济人士的自尊心、自信心与荣誉感,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时代使命,从而能够践行中国梦,更加自觉地接受价值引领,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领,最主要的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共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灵魂,以树立共同理想为主题,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精髓,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才能使非公经济人士形成共同理想,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和谐的社会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形成全民族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倡导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引领作用,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这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谈的。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非公经济人士一定要以此为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二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这是从社会层面来谈的。非公经济人士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他们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引领非公经济人士,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三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这是从个人层面来谈的。对于包括非公经济人士在内的全体国人都应自觉以此为标准,来处理与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本着热爱祖国的热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对人要诚信友爱。总之,要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导,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求同存异是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重大影响因素,也是我们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领的重要原则。求同,即形成共识,是价值引领的目的所在,但在求同的同时也要存异,即要互相尊重差异,差异构成了共识,没有差异也就没有共识。非公经济人士作为一个特定阶层,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不仅与其他社会成员在文化上或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而且非公经济人士内部的不同成员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领,达成社会共识,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来追求共识。差异与共识是不可分的,差异需要共识,共识需要差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7],因此,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引领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6.
[3]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6.
[4]江泽民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
[5]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27.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24.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