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借鉴

2015-03-26 05:11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词人古典诗词

叶 宽

(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文学的发展有其源流与嬗变,各个时代的作品都存在着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借鉴,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例如宋词借鉴唐诗的相关技巧,台湾大学王伟勇教授将之分为四大类:一为字面之借鉴,包含截取唐诗字面和镕铸唐诗字面。二为句意之借鉴,包含增损唐诗字句、化用唐诗字句、袭用唐诗成句、合集唐诗成句等四小类。三为诗篇之借鉴,此类指檃栝唐诗篇章,包含局部檃栝和全阕檃栝唐诗。四为其他,包含援引唐诗人故实和综合运用各技巧。[1](p24-25)这一论述所概括的种种技巧,虽然是针对宋词对唐诗的继承与借鉴,但对于研究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所指的继承与借鉴,着眼于文本因承的关系,并非是单纯地剪裁拼接、生搬硬套,而是遵循一定的体式要求,采取相应的写作策略,使转化后的词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以歌名为核心

《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在体式结构、声律音调、遣词造句等方面与音乐联系紧密,皆可配乐演唱。如同E.R.库尔提乌斯所言:“过去的文学总是活跃在现在的文学之中。”[2](p440)许多现代流行歌曲就是从古典诗词改编而来,保留原作文字,重新谱曲配乐。这些歌曲使用原作的诗题词牌作为歌名,使听众产生相应的期待视野,歌词既是对歌名的全方位诠释,也是对听众期待的满足。如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插曲《满江红》、《三国演义》插曲《短歌行》、《甄嬛传》插曲《金缕衣》等等,既使用原题,又保留原词,实际上是现代人对古典诗词的翻唱。

较之使用原作的诗题词牌,大多数词人更倾向使用原作中的名句作为歌名。如邓丽君在1983年发行的专辑《淡淡幽情》,其中12首歌都是对古典诗词的现代演绎,歌名都是截取经典词作中的文字而成。又如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来自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来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来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自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古典诗词语言精练,善于塑造出具体可感的形象,往往能融情入景,创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引发联想和感动,比原作的诗题词牌更具有启示性。

对于听众而言,原作中的名句比原题更为熟悉,更适合成为记忆点。且只使用诗题词牌,容易造成大量同名歌曲,引起听众的误解,如罗文、张明敏、杨洪基都曾演唱《满江红》,仅看歌名难以区分。因此词人往往选取流传广泛、意蕴优美的诗词名句用作歌名,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以诗题词牌为歌名的流行歌曲,不完全是对古典诗词的翻唱,有时标志着对于古典诗词创作规范的袭用。就长短句形式和合乐特质而言,词比诗更适合演唱。就标题的意义而言,词牌规定了词的音律、文字格式,比诗题内涵更广。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片尾曲《满江红》都是使用词牌为歌名,大致遵循词体格式,现将歌词以传统词体格式写出: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链。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滂沱雨,无底涧。涉激流,登彼岸。奋力拨云间,消得雾患。社稷安抚臣子心,长驱鬼魅不休战。看斜阳,照大地阡陌,从头转。

词体与音乐联系紧密,要求词人审音用字、按律填词,由于古乐失传,只能按照词调规定的平仄格式填词。《满江红》词调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例用入声韵,多用以寄寓慷慨悲壮的情怀。此歌词押仄声去声韵,讲述了宋代官员宋慈破解谜案、平反冤狱的故事,歌词上片写国家法纪废弛,人民深受苦难;下片写英雄无惧路途艰难,上下求索,以求伸张正义,澄清天下,情感表现由沉郁转向激越,与词调声情一致。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共拍摄了两部,其片尾曲均是调寄《满江红》,使用相同的乐曲,歌词有所不同,若推而广之,近于填词的手法。虽然歌词平仄偶有不协,字句也有可商榷之处,且是以吟诵结合演唱的方式呈现,但从继承传统,发扬中国风的角度上,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二、全篇借鉴

虽然许多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流行歌曲获得了成功,但不能改变这种创作模式的固有矛盾。如果选择绝句、小令等篇幅较短的作品进行改编,歌词篇章难以与乐曲时间保持一致,必然要采取重章复唱的方式,容易导致歌曲的模式化,引起听众的厌倦。而选择篇幅较长的作品,歌词趋于复杂,可能会考验听众的接受能力,不利于歌曲的传唱。因此,流行歌词不能原封不动地袭用原作,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这就构成了对原作的隐括。隐括是指把前人(包括自己)的诗、词、文、赋等辞章的字、词、句、意进行剪裁并引入新文体的修辞手法[3]。某些流行歌词全篇隐括古典诗词,既讲求对古典诗词的变化,又符合流行歌词的体式规范。

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古人作诗填词,在字句上颇费心思,综辑词采、错比文华,本是古典诗词的艺术成就,但对今天的听众却有一层隔膜。因此流行歌词隐括古典诗词,需要以现代的语言进行重新演绎。如琼瑶作词的《在水一方》改编自《蒹葭》,实际上就是将之改写为白话。古乐府诗《上邪》是歌咏爱情的名篇,但今人照搬“山无陵,江水为竭”作为歌词,恐怕听众难以接受,而琼瑶作词的《当》以“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为歌,语言浅显明白,更容易为听众理解和传唱。

流行歌词全篇隐括古典诗词,不仅要注重字面的化故为新,更要注意在意境塑造、情感抒发等方面自出新意,契合现代人的接受心理,才能富有感召力,获得大众的认同。《上邪》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列举诸多不可能实现的事件后,“乃敢与君绝”。而琼瑶则以“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翻出新意,情感更为坚定执着,表达也更为直白坦率,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赵薇演唱的《江城子》,源自苏轼悼念亡妻之作,歌词以第三人称视角,描写苏轼自梦中醒来,执笔作词的那一幕,不仅在感慨苏轼的情深意重,还借古人心事,遣今人悲怀,寻求“多少人恍然似你情难忘”的共同感动。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化用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歌词中出现了枫桥泊舟、月落乌啼、渔火闪烁、钟声悠扬等景象,保留了原作的画面感,但其情感内涵却不是表现古人的羁旅愁思,而是重在抒写现代人对过往离别的伤感、对意外相逢的感慨,表现人皆有之的怀旧情感。又如黄安演唱的《君莫攀》:

君莫攀/攀我太心偏/今日相见一曲上青天/红红的花开在谁家门前/恩爱在一时间/

君莫攀/攀我太心贪/今日相见淤泥化红莲/说过的话把它当作誓言/谁能担保不改变/

都说人生总是先苦后甜/奈何人老难以再少年/一半是添一半是减/最难画一个圆

此歌词隐括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临江曲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原作是青楼女子的独白,奉劝客人不要给自己赎身,只因自己沦落风尘,不过是任人攀折的无依之柳,客人只是一时迷醉而不可能长久恩爱,只是徒惹心伤。而《君莫攀》则以“莫攀”起笔,以理性的态度质疑天长地久的爱情和永恒不变的誓言,进而对充满了遗憾、始终不能圆满的人生发出感慨。原作抒发特定群体的痛苦,贵在情感真挚,而《君莫攀》则表达古今人物共有的伤感之情,体现出普遍性意义,更容易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隐括修辞主要是针对一篇作品的变化,但某些流行歌曲会扩大取材范围,袭用多首古典诗词,这样既可以扩大歌词的容量,表达更为丰富的意蕴;又可以拓展歌词的长度,符合乐曲的时间,避免过多的重复。如电视剧《珍珠传奇》的片尾曲《人面桃花》就是合用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刘方平的《春怨》这两首七言绝句,曹颖演唱的《虞美人》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组合。

这种组合模式若要取得成功,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择取古典诗词,必须注意所选作品的内在联系,以明确的中心思想或情感基调为基础,前后文要连贯一致、衔接得法,歌词也需要适当的变化,如电视剧《婉君》的片头曲《青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这段歌词的出处是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及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草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多用于送行、思别的作品中。这两首诗歌的合用,写出春草伴随行人渐行渐远,象征相思之情绵绵无尽;春草年年再生,象征相思之情悠悠无止,从时空两个方面下笔,深化了别后相思的主题。虽然这首歌曲几乎是这段歌词的反复演唱,但其音律优美、词意深刻,仍然得到大众的欣赏。

羽泉演唱的《辛弃疾》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歌词基本上化用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西江月·遣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等多首经典词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惊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

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贪欢笑/廉颇未老乐悠悠/

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

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

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

这首歌曲概括了辛弃疾的人生际遇与性格情感,给予其高度评价,数天下英雄人物,正是这位年华老去仍雄心勃勃、大志难酬却不改初衷的老兵独占风流。其歌词以歌名概括主题,选择特定人物的若干首诗词成句,几乎全篇皆有出处,这种集句手法在古典诗词中不乏其例,但在流行歌词中极为少见。这首歌曲虽然颇受好评,得到许多人的关注,但其受限制太多,不好自由发挥,恐怕难以形成固定的写作模式。

三、单句歌词化用

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除了整体篇章的袭用外,还有单句歌词在字面、句意层面的隐括。单句歌词的借鉴虽然更为灵活,但句意往往并不完整,还需要词作者予以补充。这一类歌词位置不定、取材广泛、手法多变,看似无规律可循,但作为于整个歌词文本的一部分,根据相应的主题,处在特定位置,就要采取相应的写作策略。

(一)抒情主题的歌词。

在以抒情为题旨的歌词中,某些作品为了吸引听众,不会过多地铺排、迂回,多选择在开篇定下情感基调。举黄安演唱的三首歌曲开头为例,《新鸳鸯蝴蝶梦》开头为:“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来自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又如《救姻缘》:“苍天可老/海水可翻/爱到深处几多难/”来自向子湮《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传灯》的开头:“谁人在流泪/人心不如水/潮来潮往/相思已成灰/”来自刘禹锡《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以及李商隐《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歌词不纠结具体的情事,而是直接让抒情主人公出面,借景抒情,所表现的伤感、惆怅的情感笼罩全篇。此处借鉴古典诗词,且运用得当,往往能用精练深刻的话语打动读者,起到发端突兀、力避平庸的效果。

古人作诗行文,将能切合题意、含意深刻的文字放在关键、紧要的地方,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4](p145)流行歌词同样追求写出警句,“流行歌曲最大特征就是寻找和设置词中所写的故事中的流行句,”[5](p59)流行句一般出现在歌词的副歌部分,能鲜明、准确地指出歌词的情感和主题,且经过重复咏唱,使听众易于记忆,留下深刻印象。某些借鉴古典诗词而写成的词句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副歌可以设置在一个曲调的前后位置,如黄安演唱的《明明知道相思苦》,“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对你牵肠挂肚/经过几许细思量/宁愿承受这痛苦/”这段歌词化用了胡适《小诗》:“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在开篇演唱一次,点明主题,定下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歌词深入描讲述一对爱侣的心理变化,两人一见倾心,深知缘分难得,但分离之后,对爱情产生了迷茫和犹疑。接下来这段歌词再度出现,正是对主歌中人物犹疑心理和迷茫情绪的应答,主人公经过反复思量,愿意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一起承担,体现了对爱情的真诚与执着。

副歌多位于歌词的结尾,是歌曲的高潮段落,作为歌词主体的总结概括,是情感的升华。如万芳演唱的《爱上你给的痛》,主歌备述女子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独处之愁,而副歌则翻出新意:

哭不尽多情梦/已忘了伤心痛/我的一世一生只有你最懂/

醒不了痴情夜/不在乎孤枕眠/我的千辛万苦都藏在心中/

我爱上你给的痛/心甘情愿等你的梦/藏起泪眼/只用笑容相送/

我爱上你给的痛/只要活在你的怀中/但求今生/化做伴你的风

伴随着从低沉走向高昂的音乐节奏,歌词逆转前文,化凄凉为振作,着力描写女子将痛苦放在心中,以笑容面对爱人的情态,这位女子一心一意、无怨无悔的形象得到完整、深入地体现。词句出自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但没有袭用原句中的空间概念,而是突出一生相守的时间意义,别具一格。与上一篇歌词一样,都是使用抒情主人公独白的形式,主歌详细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态,为副歌的情感高潮进行铺垫。

(二)叙事成分的歌词。

在叙事性较强的歌词中,如果主歌部分既要交代事实,又想以脱胎自古典诗词的词句来展现,必然不能兼顾。歌词这种文体原本就不长于讲述完整故事,只能以叙述片断、刻画细节等方式,体现时序变化与今昔对比,用以推进情节或人物情绪进展。在这一方面。关于古典诗词的借鉴仍有用武之地。

如张学友为电影《大上海》演唱的主题曲《定风波》,歌词写一个黑帮老大的人生感慨,以一句“穿林打叶/过程轰轰烈烈/花开花落/一路上起起跌跌/”描述他的创业历程,当他回顾往昔、追忆故人时,又以“锦上添花/不如一蓑烟雨/满堂盛宴/还不如一碗细面/井水一瓢也香甜/有谁一任平生/可以不拖不欠/漫漫长夜/想起那谁的人面/”陈述其渴望回到当年平实、温馨的二人生活中。此歌词借鉴了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以雨水“穿林打叶”的激越声音比喻电影主角的壮烈人生,以原作者“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态度联系电影主角的内心向往,原作名句与新的故事产生微妙地呼应。

又如早期的电视剧《一代女皇武则天》片头曲《一代女皇》,大致写出武则天的生平:

娥眉耸参天/丰颊满光华/气宇非凡是慧根/唐朝女皇武则天/

美冠六宫粉黛/身系三千宠爱/善于计谋城府深/万丈雄心难为尼/

君临天下威风凛凛/憔悴心事有谁知怜/问情何寄泪湿石榴裙/看朱成碧痴情无时尽/

纵横天下二十年/深宫迷离任凭添/两面评价在人间/女中豪杰武则天

歌词采取了四段式结构,起承转合的章法体现得非常明显。第一段重在刻画武则天的容貌,第二段承接上文,对她的描写从容貌过人过渡到才能出众、雄心勃勃,第三段歌词先写武则天君临天下,气势逼人,陡然转入其人伤感、凄凉的内心世界,音乐也由紧凑激烈转变为宛转低沉。这两句歌词出自武则天自作《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通过叙述角度的转化,体现出人物形象从一代女皇到平凡女子的变化,引出第四段的“两面评价在人间”、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的总结。此歌词具有一定的叙事意义,而不局限于具体事实的记录。这段化用的词句至关紧要,达到以简御繁的效果,听众习惯性地关注歌词结尾,认为是情感重心所在,但如果没有前期的铺垫,高潮部分缺乏相应的震撼力。

以歌词叙事,不能详述事件始末,体现出片断的、细节的、跳跃的风格特征,需要挖掘相应的古典诗词资源,以简练的文笔引发听众的联想,使听众自行推演事件完整内容。与上文歌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电视剧《武则天秘史》的片尾曲《传奇人生》,歌词意图全面交代武则天的人生经历:“14岁那年我进了后宫/24岁那年我削发为尼/30岁那年我失去亲生女儿/32岁那年我成为大唐皇后/61岁我失去二儿子流放了三儿子囚禁了四儿子/66岁那年我登上女皇大位/82岁那年我准备一块无字碑/……”。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任务,歌词最终既不适合演唱,也显得单调浅俗。

由此可见,将古典诗词镶嵌在歌词文本中,考虑到其位置、内容、表现方式,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必须发挥其含蓄蕴藉、凝练深厚的长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歌词成为内容完整、意脉通畅、情感深厚、语言优美的统一体,并借助原作的影响,造成听众的多重体验。当下许多流行的“古风”、“中国风”只知使用传统语言和古典意象,无视歌词表达的内容和塑造的意境,自然不为大众所认同。

四、词人的创作观念

流行歌词具有鲜明的二重性,既是流行文化工业的产品,又是词人独立创作的成果。从前者出发,流行歌词写作强调迎合大众的口味,容易趋于模式化;从后者的角度看,流行歌词写作具有一定的自我表达意义,需要在个人审美趣味和大众接受心理中取得一致。近年来许多专业的歌词作者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一群体的观念和心态值得研究者关注。

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借鉴,可以归结于词人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用心钻研。“因为古典对现代的影响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今天的艺术是否真正对传统感兴趣,并加以利用和接受。因此,这一关系的实质就是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对宋词的态度和接受。”[6]词人对古典文学传统喜好对其作词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词人林夕谈及早年的学习经历时说:

我从初中开始看唐诗宋词,觉得文字很漂亮,念起来铿锵,节奏感很好,画面很美,能够体会苏东坡的一些词,每次读都会有很不同的感受,能从诗词衍生出来一些想法。上学的时候学了很多他的代表作,我自己又有兴趣,我就去找他的作品来看。[7](p22)

方文山也有类似的说法:我求学阶段,我可能会喜欢看课外书。那我所谓的课外书可能有诗集,还有可能像宋词,像李清照、李煜的一些词的作品,我也会喜欢。……后来我刚好因缘际会进了唱片公司工作,我发现,当初吸收的那些东西,慢慢会出现或融化在作品里面。

词人濡染既深,自然将所吸收的养分运用在歌词写作中,有时是苦心孤诣,意在拓展文字的深度;有时则是信手为之,出于自然。正如词人李峻一所言:“如果谈到对文笔有助益的,可能便要数到古典文学、诗词,甚至可能根本难以确切地区分出养分的来源。”[8](p245)词人在流行歌词中借鉴古典诗词,拉近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加深了流行歌词的文化内涵,标志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时代的发展造成了人们对古代语言文字的疏离,大众对于古典诗词都存在一种陌生感,专业人士也不能免俗。词人林振强提出:“我一向都没有心机研究中文,也不会看文艺的东西,诸如散文、新诗、旧诗词等,都刻意不看,因为不想影响自己的风格。”[9](p166)有词人填词用了“孟浪”二字,当时录音棚中的许多工作人员表示难以理解,希望换成“浪漫”。伊能静演唱《念奴娇》时,将“羽扇纶(guān)巾”误唱成了“纶(lún)”,引发了争议。“没有古典诗词的介入,歌依然不失为歌;而随着歌领地的日渐拓展,诗正离我们远去。”[10]尽管古典诗词有着一批坚定的支持者,但对流行歌词的影响似乎在逐渐淡化。

自方文山、周杰伦掀起“中国风”席卷歌坛以来,多位词人、歌手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网络上流行的原创音乐中,也兴起了一类注重押韵,多化用古典诗词的“古风”。事实证明,需要古典诗词元素的歌词仍有生存的空间和流行的可能,人们对此寄予厚望,希望从中发掘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体样式。但流行歌曲能否成为经典,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所谓的“古风”、“中国风”能否独树一帜,还需要创作实践的支撑。

当然,现在说流行歌曲取代诗歌还为时过早。宋词取代唐诗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原因很多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宋代词比诗还写得好,写得新鲜写得贴心贴肝。那么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11]

这就要求词人善于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养分,运用高明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语言功力,将之转化为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流行歌词,传统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要看你个人如何消化,消化过后选择用什么文字及意象,将你所想到的重新组织出来。”[8](p91)只有将古典诗词融会贯通而不留痕迹,才能引人入胜,提升流行歌词的文化品位,推动流行歌词的发展。

五、结语

现代流行歌曲深受大众喜爱,逐渐成为情感寄托与宣泄的重要渠道,流行歌词也开始得到重视。今人探讨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既是希望拉近传统与现代的距离,研究古典诗词的现代流变,如何与新的表现形式相融合;又是希望流行歌词学习古典诗词语言、意象、技法、典故等方面的精髓,有利于其体式的完善和格调的提升。流行歌词借鉴古典诗词写出的词句,不仅要求与音乐和谐,还要依据其在歌词文本中的特定位置,符合歌词体式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表现技巧,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是有出处而已。关于流行歌词借鉴古典诗词的研究,不应停留在对于现象的描述上,应当进一步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才能对古典诗词的传播、流行歌词的成熟有所贡献。

[1]王伟勇.宋词与唐诗之对应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

[2][德]厄恩斯特·罗伯特·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语中世纪(1948)[A].[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孙虹.从隐括修辞看宋词与诗合流的文体演变轨迹[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4]陆机.文赋集释[M].张少康集,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付林王,雪宁.流行歌词写作新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6]李剑亮.流行歌曲宋词关系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7]朱耀伟,梁伟诗.后九七香港粤语流行歌词研究[M].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8]黄志华,朱耀伟,梁伟诗.词家有道:香港16词人访谈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黄志华.香港词人词话[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

[10]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1]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J].读书,1994,(12).

猜你喜欢
词人古典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词人的职业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