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波 苏隆嘎 刘艳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家畜改良工作站 015200
董 玲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015200
巴美肉羊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新品种。1992年开始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作父本,经当地改良后的毛肉兼用型细杂羊作母本,历经20余年培育而成的第一个肉毛兼用品种。该品种体格较大,无角,早熟;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胸宽而深,背腰平直,四肢结实,后肢健壮,肌肉丰满,呈圆桶型,肉用体型明显;被毛同质白色,闭合良好,密度适中,细度均匀;具有适合舍饲圈养、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羔羊育肥增重快和性成熟早等特点[1]。2007年5月15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育种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巴美肉羊”,是国内第一个肉羊杂交育成品种。
巴美肉羊在内蒙古磴口地区的推广还存在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1)巴美肉羊的良种化普及速度缓慢,养殖规模小、散、乱。纯种繁育场较少,巴美肉羊纯繁扩群速度慢使得大规模养殖受到制约,每胎1~2 只,2年3 胎,再加上淘汰、死亡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羊群的扩繁速度。由于巴美肉羊养殖多以小户散养、分散经营,并且核心群的存栏数量未有明显增加,缺乏规模较大的巴美肉羊养殖场和养殖合作社等标准化、规范化的专业生产组织,使得巴美肉羊的养殖规模多年停滞不前。
(2)饲养管理水平滞后,陈旧的养殖管理技术很难适应新品种的生长繁育需要。巴美肉羊因其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等特点备受养殖户的青睐,但是传统舍饲肉羊的粗饲料主要以玉米秸秆为主,精饲料以玉米为主,营养供给不平衡,饲料转化利用率低,大大延长了巴美肉羊的出栏周期,降低了养殖效益,严重挫伤了养殖户对巴美肉羊的养殖积极性。
(3)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多以自产自销模式为主,在羊肉销售过程中很难做到优质优价,个别屠宰场甚至还以巴美肉羊的个体太大为由拒收。销售渠道单一,养殖户没有定价权,加上恶性竞争,局部出现“供大于求”的怪圈,优质低价销售的情况成为普遍现象。政府补贴力度不够,饲养销售的调控能力有限,经常出现一哄而上“高价”养殖的现象,导致羊肉大幅贬值。
(1)提高纯繁选育技术,通过巴寒杂交迅速扩群,改善肉质。政府出台政策,通过圈舍补贴和种羊补贴等措施扶持巴美肉羊纯种繁育户。建议成立巴美肉羊繁育中心,组建育种技术队伍。开展多品种培育工作,选留选育具有多胎性能的肉羊新品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选育,提高巴美肉羊繁殖率和各项生产指标,突破繁殖瓶颈,提升品牌效益。在种羊核心区增加核心群建设,使核心群的存栏量维持在平稳的数量,避免出现核心区内无羊可调的尴尬局面。
小尾寒羊具有体格高大、早熟、多胎、耐粗饲和抗病能力强等优点[2],但其肉质和生长速度都不如巴美肉羊。要引导广大养殖户将巴美肉羊种公羊作为父本,与当地寒杂基础母羊进行杂交,把后代巴寒杂交羊作为育肥主体。因为以寒杂基础母羊作为母本可以保证1 胎多只或1年2 胎,既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加群体数量,又可改善羊肉品质。
(2)普及先进饲养管理技术,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实施标准化养殖是提高巴美肉羊科技含量的重要举措。首先政府应适当加大标准化规模巴美肉羊繁育场的补贴力度,鼓励肉羊养殖散户“抱团”养殖和管理,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其次由政府牵头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针对巴美肉羊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规模和加工细则等,以提高肉羊产业化建设水平。
(3)销售从源头抓起,通过引导消费带动巴美肉羊的养殖和加工。企业根据高端市场的需求,制定不同等级的生产标准,从提供羊肉的源头抓起,同广大养殖者建立标准化生产供求合同关系。实行优质优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减少恶性竞争和中间环节,降低市场价格风险和经营风险。政府部门应注重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提升监管与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与规模效应,加快肉羊产业化建设进程。
巴美肉羊的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加之目前内蒙古羊肉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北京、天津及南方大中城市对内蒙古羊肉特别青睐,使得产品供不应求,外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政府应加强舆论宣传和消费引导,扩大消费群体,挖掘市场潜力,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制定相关生产标准,在养殖和生产规范化的基础上创立品牌(包括羊肉深加工的产品、营销公司等),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巴美肉羊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政府扶持、企业配合和农户参与等多种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巴美肉羊的纯种繁育和销售难题,必须加大标准化、规模化纯种繁育户(场)建设力度,疏通销售渠道,同时通过巴寒杂交提高地区良种化程度,改善肉质品质,增强巴美肉羊的品牌影响力。
[1]高爱琴,李虎山,王志新.巴美肉羊肉用性能和肉质特性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8,40(2):45-49.
[2]常红,田永清,杨美叶,富延平,刘喜生,武德虎.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与本地绵羊杂交试验[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