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春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150069
该病是由于绦虫寄生于鸡肠道内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15~4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发病,死亡率也较高。病鸡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消瘦,羽毛没有光泽较凌乱,呼吸加快,鸡冠和黏膜苍白,没有血色,呈贫血症状。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年鸡症状不明显,母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产蛋,长期顽固性腹泻,粪便中可见小米粒大、白色、长方形绦虫节片。剖检可见小肠内有大量扁平带状绦虫,十二指肠黏膜潮红、肥厚,有散在出血点。
防治措施:搞好鸡舍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对粪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进行药物驱虫,一般在60日龄和120日龄各使用1 次药物预防性驱虫。当鸡群发生绦虫病时必须立即进行驱虫。常使用吡喹酮,按10mg/kg 体重混入饲料中,投服一次即可驱除各种绦虫;或用硫双二氯酚,按150mg/kg 体重以1∶30的比例与饲料混合,一次投服即可;或用丙硫苯脒唑按15mg/kg 体重混饲,一次投服。
该病又称白冠病。各年龄的鸡都能感染,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雏鸡,死亡率较高,成年鸡发病率低,患病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也较低。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6~9月份流行。住白细胞原虫病主要经库蠓和蚋传播,通过叮咬而传染发病。病鸡两腿轻瘫,鸡冠、髯呈苍白,羽毛逢乱,精神沉郁,口中流涎,粪便呈青绿色,呼吸困难,咳血或口中流出鲜血。剖检可见皮下、肌肉出血,尤其是胸肌、腿肉、胰脏、肠管处有数量不等米粒大凸起的出血小结节。内脏器官、肠道广泛出血。病鸡腹部脂肪有鲜红色出血点,产蛋鸡发病后冠苍白,采食量明显下降,出现腹泻,粪便呈青绿色,产蛋量明显下降,有畸形蛋、软壳蛋。
防治措施:加强鸡舍环境的控制,特别是消灭蚊蝇库蠓及其滋生环境,用0.01%溴氰菊酯或戊酸氰醚酯等杀虫剂喷洒消毒。可使用“红旗冠”(主要成分为磺胺甲恶唑、三甲苄胺脒啶、乙胺脒啶)100g 兑水200kg 混饮,每天1 次,连用5 天。由于使用磺胺类药物会导致肾脏损伤,所以在饮水加入维生素K3,以减少磺胺类药物的结晶形成。由于鸡在发病阶段采食量减少,各种维生素添加剂量应提高,以保证维生素的供应,防止发生应激性死亡。添加剂使用量应比正常量高1~2 倍。在发生该病时,由于维生素C 的消耗量增加,故需另外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按0.05g/kg 在饲料中添加。也可使用“原虫散”(常山酮、柴胡、苦参等中药提取物)拌料混饲。
各种品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该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幼鸡,15~45日龄的鸡最易感染,成年鸡也常有发生。该病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潮湿夏季,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及鸡舍用具是主要的传染媒介。1月龄左右雏鸡多患盲肠球虫,鸡冠及可视黏膜苍白、贫血,鸡只排水样粪便,并带有血便,身体快速消瘦,出现生长发育受阻的现象。剖检可见盲肠肿大,黏膜充血或有血凝块,表面有出血斑点,严重的甚至糜烂、坏死脱落。2月龄左右多患小肠球虫,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排大量棕褐色黏液性粪便。小肠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段,使肠壁增厚、严重坏死,剖检可见肠管呈暗红色肿胀,黏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常见红白相间,肠管充满血液或血凝块。慢性球虫病常见于1~3月龄或成鸡,病鸡表现为逐渐消瘦、贫血、间隙性下痢,剖检可见肠道黏膜苍白、没有弹性,肠壁增厚,有糠麸样附着物。
防治措施:该病可选用马杜拉霉素、速球(主要成分为盐霉素钠)按每吨饲料中添加500g 进行预防。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可选用球诺(主要成分磺胺氯吡嗪钠、替硝唑、止血剂)100g 兑水200kg 饮用,连用3~5天,可配合碳酸氢钠同时饮用,或用球利沙(海南霉素钠)100g 拌料200kg 混饲,连用3~5 天。